文章解析

shuǐ
diào
tóu
·
·
chūn
shì
yáng
shēng
shàn

朝代:清作者:张惠言浏览量:3
bǎi
nián
kāng
kǎi
duō
dāng
wèi
zhù
wèi
gāo
zhāo
shǒu
hǎi
biān
ōu
niǎo
kàn
xiōng
zhōng
yún
mèng
jiè
jìn
chǔ
yuè
děng
xián
ěr
gān
dǎn
yǒu
fēng
shēng
píng
shì
tiān
qiě
suō
rén
chén
wài
xiāng
shì
xiào
zuì
yán
tuó
kàn
dào
yún
guò
liǎo
yòu
kǒng
táng
táng
suì
yuè
zhì
suō
quàn
qiě
bǐng
zhú
wèi
zhù
hǎo
chūn
guò

译文

人生百年才有多少时光啊,面对生命短促自古以来人们的感慨太多太多了!你应当为我击筑伴奏,我会为你放声高歌。我招手呼唤海边的鸥鸟,让它近来看一看我气吞云梦的心胸,里边到底有没有芥蒂呢?如果心胸旷达坦荡,遥远的楚国和越国也不算有什么距离,如果斤斤计较利害,紧密相连的肝和胆也会有隔阂。人生在世的种种事情,都由上天来安排和注定,姑且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地生活吧。世上有几人能像你我一样,忘怀尘世得失,心心相印,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看到世间万事倏忽而过,又怕美好的时光白白流逝,像掷出的织布梭一样一去无回。我劝你夜晚也要点上灯烛读书,这样才能把不断流逝的美好青春留住。

逐句剖析

"百年复几许":人生百年才有多少时光啊,

# 复几许:又有多少。几许:多少。,百年:代指人生在世。

"慷慨一何多":面对生命短促自古以来人们的感慨太多太多了!

# 一何:多么。,慷慨:感慨,感叹。

"子当为我击筑":你应当为我击筑伴奏,

# 击筑:同后高歌语,典自《史记·刺客列传》:“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此意人生及时行乐。,子:指杨子掞。

"我为子高歌":我会为你放声高歌。

"招手海边鸥鸟":我招手呼唤海边的鸥鸟,

# 海边鸥鸟:化用《列子》狎鸥之典。《列子·黄帝篇》:“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表示人有了机心就不能被信任。

"看我胸中云梦":让它近来看一看我气吞云梦的心胸,

# 胸中云梦:与后“蒂芥近如何”句,典自司马相如《子虚赋》:“乌有先生曰:‘……(齐国)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后因以喩人胸怀博大。云梦,古楚国的大泽。

"蒂芥近如何":里边到底有没有芥蒂呢?

# 如何:怎么样,有没有。,近:近前。,蒂芥:很小的植物种子,比喻不能忘怀的小事。

"楚越等闲耳":如果心胸旷达坦荡,遥远的楚国和越国也不算有什么距离,

# 楚越等闲耳:同后一句,典自《庄子·德充符》:“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观之,万物皆一也。’”楚越:楚国和越国。喻相距遥远。等闲:寻常,不成问题。

"肝胆有风波":如果斤斤计较利害,紧密相连的肝和胆也会有隔阂。

# 风波:比喻嫌隙、隔阂。

"生平事":人生在世的种种事情,

"天付与":都由上天来安排和注定,

"且婆娑":姑且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地生活吧。

# 婆娑:逍遥;闲散自得。

"几人尘外相视":世上有几人能像你我一样,忘怀尘世得失,

# 尘外:名利得失之外。

"一笑醉颜酡":心心相印,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 醉颜酡:酒醉后脸色发红貌。酡:饮酒后脸色变红。

"看到浮云过了":看到世间万事倏忽而过,

# 浮云:比喻世间万事。

"又恐堂堂岁月":又怕美好的时光白白流逝,

# 堂堂:光耀、明亮。

"一掷去如梭":像掷出的织布梭一样一去无回。

# 去如梭:指光阴流逝很快。梭: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速度极快。

"劝子且秉烛":我劝你夜晚也要点上灯烛读书,

# 秉烛:手持灯烛。

"为驻好春过":这样才能把不断流逝的美好青春留住。

# 为驻好春过:使得流逝的美好春光能够停留。为:为的是。驻:停驻,这里用作使动,使……停留。好春:美好的青春。过:有两重含义,一是经过、经历义,谓年轻人正经历着青春时期。二是流过义,谓美好的青春时光正在不断流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是清代张惠言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开篇感叹人生短促,以击筑高歌的行动描写,展现词人与友人相互激励的豪情,再借海边鸥鸟和胸中云梦等意象,抒发超脱世俗的宽广胸怀,同时也揭示出人情的复杂难测。下片直言将生平诸事交付于天,强调应积极作为、充实自我,劝友人珍惜时光,莫负大好春光。全词情感真挚深沉,意境开阔深远,巧妙运用象征比喻手法,既有看破世事的旷达,又蕴含慷慨不平之气,真气流转间,尽显独特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词人、散文家、经学家

张惠言(1761~1802),清代词人、散文家、经学家。初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嘉庆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张惠言早岁工骈文辞赋,其赋为乾嘉一大家。又学韩愈、欧阳修古文,与恽敬齐名,号称阳湖文派的宗师。词名尤盛,是常州词派的开创者,他在《词选序》中提出了“比兴寄托”的主张,强调作词应该重视内容。通经学,尤精《周易》与《仪礼》。代表作品有《周易虞氏义》《仪礼图》《茗柯文编》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赠友抒怀词。词中借劝友人珍惜春光,表达对人生苦短的慨叹,既展现通脱旷达的胸怀,又暗含慷慨不平之气,寄寓着看透世情、充实自我的人生哲思。

2. 写作手法

赋:全词以铺陈直叙为主,上片从慨叹人生短暂“百年复几许,慷慨一何多”,到与友人“子当为我击筑,我为子高歌”的豪情,再至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层层推进;下片直抒对世事态度与劝勉友人“劝子且秉烛,为驻好春过”,直接展现情感与主旨。直接抒情:“百年复几许,慷慨一何多”直接抒发对人生短促、感慨繁多的喟叹;“看到浮云过了,又恐堂堂岁月,一掷去如梭”直白道出对时光飞逝的担忧,毫不隐晦内心复杂情绪。联想:由“百年复几许”联想到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加深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劝子且秉烛”联想到曹丕“古人思秉烛夜游”,强化珍惜时光之意。虚实结合:“子当为我击筑,我为子高歌”是实写与友人的豪情互动;“招手海边鸥鸟,看我胸中云梦”则为虚写,借想象展现超脱心境,虚实相生,拓宽意境。象征:“胸中云梦”象征心中忧愤与块垒;“浮云”“如梭”象征时光流逝,形象传递出对岁月匆匆的感慨与珍惜时光的迫切。比喻:“堂堂岁月,一掷去如梭”,将时光比作飞梭,生动写出岁月流逝之快,凸显珍惜光阴之情。用典:“子当为我击筑,我为子高歌”化用《史记》荆轲、高渐离典故,《史记・刺客列传》记载,高渐离击筑,荆轲在燕国集市上和歌,二人旁若无人,展现出知己相得的豪情。借用此典故将作者与友人杨生子掞的情谊比作高渐离与荆轲,生动描绘出二人志同道合、意气相投,相互激励的场景,暗含对知己的珍视与壮志豪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百年复几许,慷慨一何多”,如同一记重锤,敲开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闸门。短短十字,将人生百年的短暂与胸中激荡的万千感慨形成强烈对比,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这种对生命短暂的慨叹,与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忧思遥相呼应,却又融入了张惠言独特的人生体验。紧接着,“子当为我击筑,我为子高歌”化用《史记・刺客列传》中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于燕市的典故,生动地勾勒出词人与友人杨生子掞志同道合、意气相投的画面。在这看似豪迈的举动背后,实则暗藏着遇合难期、知音难觅的无奈与悲凉,展现出一种孤独而又坚韧的精神风貌。随着情感的深入,词意渐入佳境。“招手海边鸥鸟,看我胸中云梦,蒂芥近如何?”词人以超凡的想象力,反用《列子・黄帝》中鸥鸟忘机的典故,将自己比作无机心之人,能够与鸥鸟共语,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而“胸中云梦”的意象,则源自司马相如《子虚赋》,原指齐国能将方圆九百里的云梦泽容纳于胸中而不以为意。词人借此既表达了自己胸中郁结的如云梦泽般浩渺的忧愤,又试图以豁达的胸怀将这些烦恼视若“蒂芥”,一笔带过。然而,矛盾与挣扎并未就此平息,“楚越等闲耳,肝胆有风波”两句,巧妙化用《庄子・德充符》“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的哲思,以楚国与越国的遥远距离比喻世事的隔阂,以肝脏与胆囊的紧密相连却暗藏矛盾,深刻揭示了世间人际关系的复杂微妙,以及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这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既体现了词人的睿智,也透露出他在现实生活中所经历的种种无奈与困惑。下片的笔触转向更为深沉的人生思考。“生平事,天付与,且婆娑”,看似洒脱地将平生志业托付于天命,实则饱含着对现实的无奈与自嘲。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无数文人空有一腔抱负却难以施展,张惠言亦不能例外。“几人尘外相视,一笑醉颜酡”描绘出一种超然物外、醉心山水的闲适场景,仿佛词人已决意远离尘世的喧嚣,追求心灵的宁静。然而,“看到浮云过了,又恐堂堂岁月,一掷去如梭”的转折,如同一记惊雷,打破了表面的平静。词人猛然惊醒,意识到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旦虚度,将追悔莫及。这种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矛盾与挣扎,正是中国古代文人普遍面临的精神困境。最终,“劝子且秉烛,为驻好春过”一句,点明了全词的主旨。“秉烛夜游”的典故虽古已有之,曹丕在《与吴质书》中就曾感慨“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但张惠言在此赋予了它新的内涵。他并非单纯地倡导及时行乐,而是强调要在有限的人生中积极进取,珍惜时光,努力充实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让美好的青春时光得以长久留存。

4. 作品点评

此词以精妙词体承载儒家“仁”学感悟,笔法婉转而灵动,将深邃哲思熔铸于优美韵律之中,在含蓄与畅达间实现思想表达与艺术美感的平衡,于词体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思想融合与艺术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陈维崧《正月二十日,从吴天石处读纬云弟京邸春词,》

下一篇: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四十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