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diào
tóu
shǒu
sān
·
·
chūn
shì
yáng
shēng
shàn

朝代:清作者:张惠言浏览量:3
shū
lián
juǎn
chūn
xiǎo
dié
fēi
lái
yóu
fēi
luàn
diǎn
yún
chāi
cháng
duàn
jiāng
nán
chūn
nián
zhuó
tiān
cán
mèng
shèng
yǒu
shǒu
chóng
huí
yín
suàn
qiě
shēn
shū
yǐng
rèn
pái
huái
luó
wéi
juǎn
míng
yuè
rén
kāi
zūn
zhǔ
yuè
liú
yǐng
shuí
huái
怀
yíng
gōu
yuè
dào
sòng
sān
gēng
yuè
yīng
yàn
xiāng
cāi
dàn
píng
lán
jiǔ
zhòng
shī
湿
cāng
tái

译文

春天的早晨,卷起稀疏的窗帘,迷人的蝴蝶忽然飞了进来。飘浮在空中的蛛丝柳絮,不知从哪里飞来,纷乱地沾附在有碧云纹饰的发钗上。令人迷乱的春光转瞬即逝,再也无处寻觅,令人肝肠寸断。总是沉溺于破碎的春梦中而不能自拔,就只剩下悔恨和叹息。用帘坠将帘脚稳稳压住不让它飘起,任凭鲜花丝絮的影子在帘外飘来飘去也不为所动。夜晚来临了,卷起丝罗帷幔,一轮皎洁的月光照进来,好像有人打开了天幕把月光放了进来。我端起一杯酒邀月共饮,伴随月光起舞,流泻的月光能进入谁的怀中呢?我迎来一钩新月从东方升起,一直到三更天过送得斜月西沉,高洁的月光已经完全融入我的心中,对白天的那些莺莺燕燕再也没有贪得之心了。千万不要只是久久的扶着栏杆遥望追思已经逝去的春光,重重的露水早已打湿了地上的苍苔。

逐句剖析

"疏帘卷春晓":春天的早晨,卷起稀疏的窗帘,

"胡蝶忽飞来":迷人的蝴蝶忽然飞了进来。

# 胡蝶:同“蝴蝶”。

"游丝飞絮无绪":飘浮在空中的蛛丝柳絮,不知从哪里飞来,

# 无绪:无端,没有来由。

"乱点碧云钗":纷乱地沾附在有碧云纹饰的发钗上。

# 碧云:既是写发钗的纹饰,也暗喻头发的浓黑茂盛,暗点年轻人的身份。

"肠断江南春思":令人迷乱的春光转瞬即逝,再也无处寻觅,令人肝肠寸断。

# 江南:与其一中“我有江南铁笛”中“江南”含义一致,突出春色的美丽迷人。因为江南的春天最为美丽浪漫,故作为迷人春色的代表。

"黏着天涯残梦":总是沉溺于破碎的春梦中而不能自拔,

# 天涯:指春色远逝天涯,突出春梦的空幻不实。,黏着:执着,不能超脱。指沉溺于破碎的春梦中而不能自拔。,

"剩有首重回":就只剩下悔恨和叹息。

# 首重回:不断地回头。指对过去梦想的破灭悲悼感伤。,剩有:只剩下。

"银蒜且深押":用帘坠将帘脚稳稳压住不让它飘起,

# 银蒜:银质蒜头形帘坠,用以压帘幕。

"疏影任徘徊":任凭鲜花丝絮的影子在帘外飘来飘去也不为所动。

# 疏影:疏落的花影,喻外在的诱惑。

"罗帷卷":夜晚来临了,卷起丝罗帷幔,

"明月入":一轮皎洁的月光照进来,

"似人开":好像有人打开了天幕把月光放了进来。

"一尊属月起舞":我端起一杯酒邀月共饮,伴随月光起舞,

# 属:通“嘱”,邀请。,尊:同“樽”,酒杯。

"流影入谁怀":流泻的月光能进入谁的怀中呢?

# 流影:流泻的月光,比喻道德修养的光辉。

"迎得一钩月到":我迎来一钩新月从东方升起,

"送得三更月去":一直到三更天过送得斜月西沉,高洁的月光已经完全融入我的心中,

"莺燕不相猜":对白天的那些莺莺燕燕再也没有贪得之心了。

# 不相猜:不会猜疑我要捉住它们。,莺燕:与上片的蝴蝶、丝絮、花影一样,代表功利诱惑。

"但莫凭栏久":千万不要只是久久的扶着栏杆遥望追思已经逝去的春光,

# 但莫:且莫,千万不要。

"重露湿苍苔":重重的露水早已打湿了地上的苍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调歌》是清代张惠言所作,是《水调歌头五首》中的一首。张惠言是常州词派的开山鼻祖,少为词赋,深于易学,与惠栋、焦循一同被后世称为“乾嘉易学三大家”。这首词体现了常州词派“比兴寄托”的创作主张。词中通过描绘春日拂晓和夜晚的景象,如卷帘见蝶、游丝飞絮、罗帷卷月等,细腻地展现了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上片写主人公在春晓时分,因春色而引发江南春思和天涯残梦,下片将时间过渡到春夜,通过对月起舞等情节,表达了主人公的孤寂与超脱。全词主题既有青春老去的悲哀,对自身行为的规劝,又有一展怀抱的希冀。它是这组词中主题转换的枢纽,比前二首哀婉,又比后二首开朗,完整地体现了这组词从欢快高昂向低沉哀婉逐步过渡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词人、散文家、经学家

张惠言(1761~1802),清代词人、散文家、经学家。初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嘉庆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张惠言早岁工骈文辞赋,其赋为乾嘉一大家。又学韩愈、欧阳修古文,与恽敬齐名,号称阳湖文派的宗师。词名尤盛,是常州词派的开创者,他在《词选序》中提出了“比兴寄托”的主张,强调作词应该重视内容。通经学,尤精《周易》与《仪礼》。代表作品有《周易虞氏义》《仪礼图》《茗柯文编》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短短两句便勾勒出春日清晨的美好画面。“疏帘”透着轻盈与朦胧,“卷”字充满动态感,将帘幕卷起,春日的曙光与盎然生机瞬间涌入室内,此时一只蝴蝶“忽”然飞来,“忽”字用得极为精妙,既写出了蝴蝶出现的意外,又展现出春天的灵动活泼,像是春天突然送来的惊喜,让人心生愉悦与希望。“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进一步描绘春日之景。“游丝飞絮”在空中肆意飘飞,毫无头绪,它们纷纷扬扬,随意地落在主人公的“碧云钗”上。这两句景中含情,游丝飞絮的纷乱无序恰似主人公内心的思绪,被这烂漫春色撩动,变得纷繁复杂,难以梳理。“乱点”生动地写出了飞絮飘落在发钗上的动态,也暗示出主人公被春色侵扰的心绪。“肠断江南春思,黏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则直接转入抒情。“江南春思”带着浓郁的浪漫与惆怅,江南在古诗词中常是多情之地,这里的春思饱含着主人公对美好情感、理想的追寻。然而,这份追寻却如“天涯残梦”般遥不可及,最终只落得“肠断”的结局。“黏着”一词,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对残梦的执着,即便梦已破碎,却依旧难以释怀,只能一次次地回首,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之中。“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是主人公的自我排解。“银蒜”是押帘之物,主人公决定用它将帘子牢牢压住,不再让外界的春色闯入。“疏影任徘徊”,任凭帘外花影、飞絮徘徊舞动,自己不再为之所动,表现出一种想要摆脱春愁困扰,回归平静的决心。下片“罗帷卷,明月入,似人开”场景转换至夜晚。主人公卷起罗帷,明月洒入室内,好像有人特意打开门迎接月光。这三句营造出静谧、清幽的氛围,“似人开”赋予明月人的动作和情感,让明月仿佛成了主人公的知己,悄然相伴。“一尊属月起舞,流影入谁怀”化用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和苏轼“起舞弄清影”的意境。主人公端起酒杯邀月共饮,伴着月光翩翩起舞,可这流动的月光又会落入谁的怀抱呢?这里既有与明月相伴的自得其乐,又透露出一种孤独寂寞之感,明月虽好,却无人与自己真正相知相拥。“迎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写出了主人公与明月的一番交往过程。从新月初升到三更月落,主人公一直与明月相伴,此时他内心已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不再与世俗的“莺燕”相争,“莺燕”象征着世俗的名利、纷扰,表明主人公已看淡这些,内心趋于平静、自足。最后“但莫凭栏久,重露湿苍苔”以景结情。主人公告诫自己不要在栏杆边久立,因为浓重的露水会打湿苍苔,也会沾湿自己的衣裳。这两句表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实则蕴含着对自身的劝诫,不要过度沉浸在对过往的追忆或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中,以免受到伤害,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谭嗣同《过战鸟山》

下一篇:清·袁枚《遣兴杂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