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帘卷春晓":春天的早晨,卷起稀疏的窗帘,
"胡蝶忽飞来":迷人的蝴蝶忽然飞了进来。
# 胡蝶:同“蝴蝶”。
"游丝飞絮无绪":飘浮在空中的蛛丝柳絮,不知从哪里飞来,
# 无绪:无端,没有来由。
"乱点碧云钗":纷乱地沾附在有碧云纹饰的发钗上。
# 碧云:既是写发钗的纹饰,也暗喻头发的浓黑茂盛,暗点年轻人的身份。
"肠断江南春思":令人迷乱的春光转瞬即逝,再也无处寻觅,令人肝肠寸断。
# 江南:与其一中“我有江南铁笛”中“江南”含义一致,突出春色的美丽迷人。因为江南的春天最为美丽浪漫,故作为迷人春色的代表。
"黏着天涯残梦":总是沉溺于破碎的春梦中而不能自拔,
# 天涯:指春色远逝天涯,突出春梦的空幻不实。,黏着:执着,不能超脱。指沉溺于破碎的春梦中而不能自拔。,
"剩有首重回":就只剩下悔恨和叹息。
# 首重回:不断地回头。指对过去梦想的破灭悲悼感伤。,剩有:只剩下。
"银蒜且深押":用帘坠将帘脚稳稳压住不让它飘起,
# 银蒜:银质蒜头形帘坠,用以压帘幕。
"疏影任徘徊":任凭鲜花丝絮的影子在帘外飘来飘去也不为所动。
# 疏影:疏落的花影,喻外在的诱惑。
"罗帷卷":夜晚来临了,卷起丝罗帷幔,
"明月入":一轮皎洁的月光照进来,
"似人开":好像有人打开了天幕把月光放了进来。
"一尊属月起舞":我端起一杯酒邀月共饮,伴随月光起舞,
# 属:通“嘱”,邀请。,尊:同“樽”,酒杯。
"流影入谁怀":流泻的月光能进入谁的怀中呢?
# 流影:流泻的月光,比喻道德修养的光辉。
"迎得一钩月到":我迎来一钩新月从东方升起,
"送得三更月去":一直到三更天过送得斜月西沉,高洁的月光已经完全融入我的心中,
"莺燕不相猜":对白天的那些莺莺燕燕再也没有贪得之心了。
# 不相猜:不会猜疑我要捉住它们。,莺燕:与上片的蝴蝶、丝絮、花影一样,代表功利诱惑。
"但莫凭栏久":千万不要只是久久的扶着栏杆遥望追思已经逝去的春光,
# 但莫:且莫,千万不要。
"重露湿苍苔":重重的露水早已打湿了地上的苍苔。
清代词人、散文家、经学家
张惠言(1761~1802),清代词人、散文家、经学家。初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嘉庆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张惠言早岁工骈文辞赋,其赋为乾嘉一大家。又学韩愈、欧阳修古文,与恽敬齐名,号称阳湖文派的宗师。词名尤盛,是常州词派的开创者,他在《词选序》中提出了“比兴寄托”的主张,强调作词应该重视内容。通经学,尤精《周易》与《仪礼》。代表作品有《周易虞氏义》《仪礼图》《茗柯文编》等。
1.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短短两句便勾勒出春日清晨的美好画面。“疏帘”透着轻盈与朦胧,“卷”字充满动态感,将帘幕卷起,春日的曙光与盎然生机瞬间涌入室内,此时一只蝴蝶“忽”然飞来,“忽”字用得极为精妙,既写出了蝴蝶出现的意外,又展现出春天的灵动活泼,像是春天突然送来的惊喜,让人心生愉悦与希望。“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进一步描绘春日之景。“游丝飞絮”在空中肆意飘飞,毫无头绪,它们纷纷扬扬,随意地落在主人公的“碧云钗”上。这两句景中含情,游丝飞絮的纷乱无序恰似主人公内心的思绪,被这烂漫春色撩动,变得纷繁复杂,难以梳理。“乱点”生动地写出了飞絮飘落在发钗上的动态,也暗示出主人公被春色侵扰的心绪。“肠断江南春思,黏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则直接转入抒情。“江南春思”带着浓郁的浪漫与惆怅,江南在古诗词中常是多情之地,这里的春思饱含着主人公对美好情感、理想的追寻。然而,这份追寻却如“天涯残梦”般遥不可及,最终只落得“肠断”的结局。“黏着”一词,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对残梦的执着,即便梦已破碎,却依旧难以释怀,只能一次次地回首,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之中。“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是主人公的自我排解。“银蒜”是押帘之物,主人公决定用它将帘子牢牢压住,不再让外界的春色闯入。“疏影任徘徊”,任凭帘外花影、飞絮徘徊舞动,自己不再为之所动,表现出一种想要摆脱春愁困扰,回归平静的决心。下片“罗帷卷,明月入,似人开”场景转换至夜晚。主人公卷起罗帷,明月洒入室内,好像有人特意打开门迎接月光。这三句营造出静谧、清幽的氛围,“似人开”赋予明月人的动作和情感,让明月仿佛成了主人公的知己,悄然相伴。“一尊属月起舞,流影入谁怀”化用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和苏轼“起舞弄清影”的意境。主人公端起酒杯邀月共饮,伴着月光翩翩起舞,可这流动的月光又会落入谁的怀抱呢?这里既有与明月相伴的自得其乐,又透露出一种孤独寂寞之感,明月虽好,却无人与自己真正相知相拥。“迎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写出了主人公与明月的一番交往过程。从新月初升到三更月落,主人公一直与明月相伴,此时他内心已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不再与世俗的“莺燕”相争,“莺燕”象征着世俗的名利、纷扰,表明主人公已看淡这些,内心趋于平静、自足。最后“但莫凭栏久,重露湿苍苔”以景结情。主人公告诫自己不要在栏杆边久立,因为浓重的露水会打湿苍苔,也会沾湿自己的衣裳。这两句表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实则蕴含着对自身的劝诫,不要过度沉浸在对过往的追忆或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中,以免受到伤害,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上一篇:清·谭嗣同《过战鸟山》
下一篇:清·袁枚《遣兴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