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chéng
·
·
tián
zhāng
chūn
西
zhú
zhī

朝代:清作者:张惠言浏览量:2
yún
tiān
chén
shì
xīn
shì
nóng
xīn
xīn
tóu
duàn
dào
jīn
láng
dào
duàn
qiáo
yǒu
nóng
zhù
chù
liǔ
jīn
nán
gāo
fēng
shàng
wàng
láng
dēng
láng
chóu
shēn
qiè
chóu
shēn
láng
ruò
chóu
shí
hǎo
xiàng
běi
fēng
xún
xiāng
duì
fēng
tóu
huà
shí
shuāng
yǐng
zài
zhào
qīng
xún

译文

碧云无法渡过那碧绿天空,不知这碧云是湖中心,还是我的心。心底到湖头,路途阻断直到如今。郎君若到断桥定能有路可通,我居住的地方,柳色如金般灿烂。我在南高峰上盼望郎君攀登而来,郎君忧愁深重,我也忧愁深重。郎君若是忧愁之时,不妨向北峰去探寻。我们相对着峰头都化为石头,两人的身影还在,映照在清澈的水边。

逐句剖析

"碧云无渡碧天沉":碧云无法渡过那碧绿天空,

# 碧云无渡碧天沉:碧云无渡碧天沉,是湖心,是侬心:碧云,指碧色的云。此词与“云雨”、“鱼雁”等意象一道,常为古人用来作男女恋情的象征。

"是湖心":不知这碧云是湖中心,

"是侬心":还是我的心。

"心底湖头":心底到湖头,

# 心底湖头:心底湖头,路断到如今:心底,指“侬”的心底。湖头,湖起始的地方。此处指“侬”心上人所居住的地方。路断,指道路不通。暗示“侬”与心中人许久音讯阻隔,没有相会了。

"路断到如今":路途阻断直到如今。

# 路断:指道路不通。暗示“侬”与心中人许久音讯阻隔,没有相会了。

"郎到断桥须有路":郎君若到断桥定能有路可通,

# 断桥:桥名,在西湖孤山边。本名宝祐桥,又名断家桥。以孤山之路,至此而断,故自唐以来皆呼为断桥。

"侬住处":我居住的地方,

"柳如金":柳色如金般灿烂。

# 金:金黄色。此指柳叶由绿泛黄,与金黄色相似。又黄色醒目,容易辨认。

"南高峰上望郎登":我在南高峰上盼望郎君攀登而来,

# 南高峰:西湖周围多山,环湖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

"郎愁深":郎君忧愁深重,

"妾愁深":我也忧愁深重。

"郎若愁时":郎君若是忧愁之时,

"好向北峰寻":不妨向北峰去探寻。

"相对峰头俱化石":我们相对着峰头都化为石头,

# 相对峰头俱化石:相对,面对面的相向、对峙。化石:南朝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因以为名焉。’”相传有贞妇送夫从役,站在山头望丈夫,久之化而为石。后遂以此典表现女子对丈夫的忠贞与思念,形容精诚至极。

"双影在":两人的身影还在,

# 双影在:清浔,清澈的水边。浔,水边深处。《淮南子·原道训》:“故虽游于江浔海裔。”句谓西湖边上的南、北两峰,就象那古代的望夫石一样,相对眺望,伫立凝视,它们的双影,倒映在清澈的水流中。

"照清浔":映照在清澈的水边。

# 清浔:清澈的水边。浔,水边深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城子·填张春溪西湖竹枝词》是清代词人张惠言所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着重刻画闱中佳秀对“郎”的深切思念与殷切盼望。她与“郎”虽情意绵绵,无奈彼此音信隔绝,难以互通消息。这部分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这位女子的多情,以及她勇敢无畏、敢于冲破世俗束缚的惊世骇俗风致。下阕承接上阕的深情,直截了当地倾诉“侬”对“郎”那无法抑制的思念之情。女子对恋人的思念如汹涌的潮水,强烈得难以遏制,仿佛心魂都被这思念煎熬。于是,她情不自禁地爬上西湖畔的南高峰,极目远眺,满心期待心中的他也能登上此峰,与自己相会。整首词的表达明白易懂、流畅自然,大量运用口语,洋溢着浓郁的民歌风味,生动地描绘出女子对爱情的执着与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词人、散文家、经学家

张惠言(1761~1802),清代词人、散文家、经学家。初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嘉庆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张惠言早岁工骈文辞赋,其赋为乾嘉一大家。又学韩愈、欧阳修古文,与恽敬齐名,号称阳湖文派的宗师。词名尤盛,是常州词派的开创者,他在《词选序》中提出了“比兴寄托”的主张,强调作词应该重视内容。通经学,尤精《周易》与《仪礼》。代表作品有《周易虞氏义》《仪礼图》《茗柯文编》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爱情为题材的词,词中描写女子对恋人的思念如汹涌洪流,势不可挡,这般浓烈的情思煎熬着她的内心与灵魂。于是,她急切地爬上西湖畔的南高峰,极目远眺,满心期盼着心中的恋人也能登上此峰,与自己相见。营造出一种因爱情阻隔而忧愁无奈又执着坚定的氛围,表达了女子对情郎的深深思念以及对爱情的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双关:“断桥”是西湖实景(断桥残雪为西湖十景之一),但“断”字双关,既指现实中桥体的“断裂”形态,又暗喻情人之间的阻隔(“路断到如今”),而“须有路”则以断桥之名反写对沟通路径的渴望,赋予地名以情感层面的“破断求通”之意,曲折表达女子对爱情连接的期盼。起兴:上片开头“碧云无渡碧天沉,是湖心,是侬心”托物起兴,由眼前所见的西湖碧云、碧天、湖心之景,兴起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湖映天,心映湖,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以深沉辽远、难以逾越的青天象征爱情之阻隔,引出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深切思念与爱情受阻的愁绪。

3. 分段赏析

这首词的表达直白清晰、通俗易懂,其中融入大量口语,充满浓郁的民歌风味。词的上片,开篇“碧云无渡碧天沉,是湖心,是侬心”,借景起兴,湖水倒映着蓝天,恰似女主人公的心与眼前西湖之景相融,这里以深沉辽远、难以跨越的青天,来象征爱情所面临的重重阻隔,而那湖心,正象征着女主人公饱含深切思念的心。“心底湖头,路断到如今”,点明女主人公居于西湖北岸断桥附近,她与心上人被西湖分隔,难以相见。西湖,倒映着碧天,如同那遥不可及的青天,同样象征着他们之间难以逾越的距离,西湖对岸仿佛就是遥远的天涯。“郎到断桥须有路,侬住处,柳如金”,一个“断”字巧妙地谐音双关,既描绘了断桥之景,又暗示了爱情的阻隔,蕴含多重含义。柳色金黄,点明此时正值春暖花开时节,象征着女主人公正处青春妙龄,貌美如花,对爱情满怀憧憬。同时,柳与“留”谐音,“柳如金”还寓意着女子对情郎的爱情如同金子般纯洁、珍贵且坚定。下片“郎愁深,妾愁深”,表明这对久未相见的恋人,若能相逢以解相思之苦,痛苦或许能稍有减轻,然而事与愿违,他们各自承受着深沉的痛苦。于是,词中的女子在心中默默告诫恋人:“郎若愁时,好向北峰寻。”她不让“郎”来自己所在的南峰,却让他往相反方向的北峰去寻找,显然是带着情绪在闹别扭。或许,她是在埋怨恋人太过怯懦;又或许,是对恋人的犹豫不决深感失望。在这种情绪的推动下,她忍不住说出狠话:“相对峰头俱化石,双影在,照清浔。”意思是:你最好去北峰找我,那时,我在南峰,你在北峰,我们都化为伫立的石头,遥遥相望,永远分离,唯有我们的身影倒映在清澈的水波之中!虽然言辞激烈,但从这些埋怨之语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词中女子的深情厚意,也不禁喜爱她这种直爽泼辣、有话直说的性格。总体而言,这是一首伤别之词。从“秦楼”并结合词的内容推测,主人公眷恋的应是一位沦落风尘的歌伎。在为离别而哀伤时,他痛苦地意识到,这并非最沉痛的悲伤,那些曾在月下立下的海誓山盟,心中所想、纸上所写的美好愿景难以实现,才是最大的痛苦。难怪他会在诗笺上匆忙写下诸多愁绪。他满心担忧,这份浓烈的情感不知何时就会如秋天般变故突生,变得冷落萧瑟。品读此词,我们能深切体会到旧时代主人公在爱情生活中难以掌控自身命运的凄凉与无奈。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的表达明白易懂、流畅自然,大量运用口语,散发着浓郁的民歌风味。词中的女主人公,个性率直且带有几分阳刚之气。相较于唐宋词以来小词中常见的纤弱女性形象,她别具一格,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异量之美。尤为动人的是,女主人公对恋情的坚守与执着追求,使得词中的言情部分纯真无邪、坦诚直白,充满了楚楚动人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梁启超《志未酬》

下一篇:清·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