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无一事":东风并没有要去刻意做什么事,
"妆出万重花":却妆扮出千万重花朵。
"闲来阅遍花影":闲暇时看遍花影摇曳,
# 花影:月下花枝的倩影。
"惟有月钩斜":唯有弯月如钩斜挂天际。
"我有江南铁笛":我愿手持江南的铁笛,
# 江南:与其一中我有江南铁笛中江南含义一致,突出春色的美丽迷人。因为江南的春天最为美丽浪漫,故作为迷人春色的代表。
"要倚一枝香雪":倚靠一树香雪般的梅花,
"吹彻玉城霞":吹响直抵云霄的仙乐。
"清影渺难即":清冷的月影遥不可及,
# 即:接近,得到。,清影:消逝的清丽花影。
"飞絮满天涯":只有柳絮纷飞漫天。
# 飞絮:飘飞的柳絮,代表春天已经逝去。
"飘然去":不如飘然离去,
"吾与汝":我与你,
"泛云槎":乘木筏浮游云端。
# 泛云槎:《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桴,小竹筏或小木筏,与“槎”义同。代表归隐。槎:木筏。
"东皇一笑相语":春神含笑问道:
# 东皇:司春之神。
"芳意在谁家":春意究竟在谁家?
# 芳意在谁家:这是反问句,谓春意并没有在世外,通过归隐寻找春意是徒劳的。
"难道春花开落":难道春花凋零,
# 开落:开落、来去:都是偏义复词,词义偏于落、去二字。
"又是春风来去":东风也去了,
"便了却韶华":美好的春光就真的完结了吗?
# 韶华:美好的时光。代指春光。,了却:了结,结束。
"花外春来路":春意从花外悄然归来,
# 外:与下句渺渺呼应,指理想远在天外,无法实现。
"芳草不曾遮":芳草萋萋却未遮蔽前路。
"疏帘卷春晓":清晨卷起稀疏的帘幕,
"胡蝶忽飞来":蝴蝶忽然翩然而至。
# 胡蝶:同“蝴蝶”。
"游丝飞絮无绪":飘浮在空中的蛛丝柳絮,不知从哪里飞来,
# 无绪:无端,没有来由。
"乱点碧云钗":纷乱地沾附在有碧云纹饰的发钗上。
# 碧云:既是写发钗的纹饰,也暗喻头发的浓黑茂盛,暗点年轻人的身份。
"肠断江南春思":江南春思令人断肠,
# 江南:与其一中“我有江南铁笛”中“江南”含义一致,突出春色的美丽迷人。因为江南的春天最为美丽浪漫,故作为迷人春色的代表。
"黏着天涯残梦":残留的梦境黏着天涯旧忆,
# 天涯:指春色远逝天涯,突出春梦的空幻不实。,黏着:执着,不能超脱。指沉溺于破碎的春梦中而不能自拔。
"剩有首重回":只剩愁绪反复萦绕。
# 首重回:不断地回头。指对过去梦想的破灭悲悼感伤。,剩有:只剩下。
"银蒜且深押":暂且用银蒜压紧帘幕,
# 银蒜:银质蒜头形帘坠,用以压帘幕。
"疏影任徘徊":任花影在帘外徘徊。
# 疏影:疏落的花影,喻外在的诱惑。
"罗帷卷":卷起丝罗帷帐,
"明月入":明月洒入室内,
"似人开":宛如有人推门而入。
"一尊属月起舞":举杯邀月共舞,月光流转,
# 属:通“嘱”,邀请。,尊:同“樽”,酒杯。
"流影入谁怀":心事能寄托谁的怀抱?
# 流影:流泻的月光,比喻道德修养的光辉。
"迎得一钩月到":我迎来一钩新月,
"送得三更月去":一直到三更天过送得斜月西沉,
"莺燕不相猜":莺燕间毫无猜忌。
# 不相猜:不会猜疑我要捉住它们。,莺燕:与上片的蝴蝶、丝絮、花影一样,代表功利诱惑。
"但莫凭栏久":但莫要长久倚栏,
# 但莫:且莫,千万不要。
"重露湿苍苔":露水会打湿青苔。
"今日非昨日":今日已非昨日,
"明日复何如":明日又将如何?
# 何如:怎么样。
"竭来真悔何事":回首往事,最悔恨的是虚度光阴,
# 竭来:离去,逝去。
"不读十年书":未曾潜心苦读十年。
# 读十年书:读书,指读书修道,非求取功名。十年,泛指青年时光。
"为问东风吹老":试问春风将人吹老,
"几度枫江兰径":枫江边的兰草小径历经多少变迁,
# 枫江兰径:语出《楚辞 招魂》:“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几度:三句所共用。
"千里转平芜":千里原野已化作荒芜?
# 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象征春天的逝去。,转:变成。
"寂寞斜阳外":斜阳外一片孤寂,
# 外:与下句“渺渺”呼应,指理想远在天外,无法实现。,斜阳:代表暮年。
"渺渺正愁予":渺远天地间唯余我的愁思!
# 渺渺正愁予:出自屈原《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渺渺:遥远貌。愁予:让我忧愁。
"千古意":千古兴亡的深意,
"君知否":你可曾知晓?
"只斯须":不过转瞬即逝的须臾。
"名山料理身后":古人将身后事托付名山,
# 名山料理身后:著书立说,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来作为对身后事的安排。料理:安排,处理。
"也算古人愚":也算一种愚拙的执着。
"一夜庭前绿遍":一夜之间庭院绿意铺满,
"三月雨中红透":三月春雨中红花怒放,
"天地入吾庐":天地万物尽收我庐舍之中。
"容易众芳歇":百花易谢不必哀叹,
# 歇:停歇,消失。,众芳:春天的众多花草。
"莫听子规呼":莫要再听子规鸟的悲啼。
# 子规:即杜鹃鸟,常在春末夏初出现鸣叫。
清代词人、散文家、经学家
张惠言(1761~1802),清代词人、散文家、经学家。初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嘉庆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张惠言早岁工骈文辞赋,其赋为乾嘉一大家。又学韩愈、欧阳修古文,与恽敬齐名,号称阳湖文派的宗师。词名尤盛,是常州词派的开创者,他在《词选序》中提出了“比兴寄托”的主张,强调作词应该重视内容。通经学,尤精《周易》与《仪礼》。代表作品有《周易虞氏义》《仪礼图》《茗柯文编》等。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以“东风”“万重花”开篇,展现春日繁盛之景,但“月钩斜”“飞絮”暗含春光易逝的惆怅。铁笛、香雪等意象象征高洁志趣,与“玉城霞”的缥缈形成对比,体现对理想境界的追寻与现实的疏离感。上阕表面写赏春之乐,实则隐含对儒学理想的执着;下阕“清影渺难即”暗喻道心难觅,飞絮飘零则指向人生无常。全词以乐景写哀情,融合佛道哲思与儒家入世情怀。第二首:以“疏帘”“蝴蝶”“游丝”等轻盈意象勾勒春晨,却以“无绪”“乱点”点出心绪纷乱。“碧云钗”暗喻美好事物的脆弱,“黏着天涯残梦”则强化漂泊无依之感。下阕“银蒜深押”象征对纷扰的隔绝,疏影徘徊则表现内心的矛盾。通过“肠断江南春思”直抒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而“任徘徊”则转向超然物外的豁达。叶嘉莹认为此词体现儒家“知命”与道家“无待”的融合,表面哀婉实则暗含对生命本质的彻悟。第三首:开篇以“今日”“昨日”对比,凸显时光流转的焦虑;“枫江兰径”“平芜”等意象暗示人生跋涉的艰辛。“斜阳”“渺渺”强化了孤独与苍茫感,呼应屈原“惟草木之零落兮”的忧思。下阕“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将个体生命置于历史长河,揭示存在的短暂性;“名山料理身后”化用古人“身后名”的典故,暗含对功业虚妄的反思。结尾“莫听子规呼”以自然之声劝诫超脱,体现儒家“乐天知命”与道家“无为”的调和。
下一篇:清·成鹫《仙城寒食歌·绍武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