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diào
tóu
·
·
dōng
fēng
shì

朝代:清作者:张惠言浏览量:3
dōng
fēng
shì
zhuāng
chū
wàn
chóng
huā
xián
lái
yuè
biàn
huā
yǐng
wéi
yǒu
yuè
gōu
xié
yǒu
jiāng
nán
tiě
yào
zhī
xiāng
xuě
chuī
chè
chéng
xiá
qīng
yǐng
miǎo
nán
fēi
mǎn
tiān
piāo
rán
fàn
yún
chá
dōng
huáng
xiào
xiāng
fāng
zài
shuí
jiā
nán
dào
chūn
huā
kāi
luò
yòu
shì
chūn
fēng
lái
biàn
便
liǎo
què
sháo
huá
huā
wài
chūn
lái
fāng
cǎo
céng
zhē

译文

东风并没有要去刻意做什么事,却妆点出万紫千红的花朵。能够以悠闲之心遍赏月下花枝倩影的,只有一弯偏斜的月钩。我想拥有一支铁质笛子,在繁花似锦的江南,靠着一树芳香弥漫、洁白如雪的梅花,尽情吹奏,让笛声一直传到那美玉澈成的京城、绚烂的云霞之间。那清冷美好的景象遥远而难以接近,眼前只有飘飞的柳絮布满天涯。我将潇洒自在地离去,我和你一起,乘坐着木筏在云朵间遨游。司春之神东皇面带笑意,轻声问我,真正的春意究竟在哪一家呢?难道说只是因为春花的开放与凋落,又伴随着春风的吹来与离去,就这样白白地度过了青春年华?其实在花丛之外,通往春天的道路上,茂盛的芳草并不能将它阻挡。

逐句剖析

"东风无一事":东风并没有要去刻意做什么事,

# 事:理由,目的。,东风:春风。

"妆出万重花":却妆点出万紫千红的花朵。

# 妆:妆点,点缀。

"闲来阅遍花影":能够以悠闲之心遍赏月下花枝倩影的,

# 花影:月下花枝的倩影。,阅:欣赏。

"惟有月钩斜":只有一弯偏斜的月钩。

# 惟有月钩斜:倒语,本为“惟有斜月钩,闲来阅遍花影。”

"我有江南铁笛":我想拥有一支铁质笛子,在繁花似锦的江南,

# 铁笛:典自朱熹《铁笛亭诗序》:“侍郎胡明仲,尝与武夷山隐者刘君兼道游,刘善吹铁笛,有穿云裂石之声。故胡公诗有‘更烦横铁笛,吹与众仙听’之句。”

"要倚一枝香雪":靠着一树芳香弥漫、洁白如雪的梅花,

# 香雪:即梅花。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吹澈玉城霞":尽情吹奏,让笛声一直传到那美玉澈成的京城、绚烂的云霞之间。

# 澈:一作彻。明澈,澄澈。

"清影渺难即":那清冷美好的景象遥远而难以接近,

# 即:接近,得到。,清影:消逝的清丽花影。

"飞絮满天涯":眼前只有飘飞的柳絮布满天涯。

# 飞絮:飘飞的柳絮,代表春天已经逝去。

"飘然去":我将潇洒自在地离去,

# 飘然去:同后二句,典自《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吾与汝":我和你一起,

"泛云槎":乘坐着木筏在云朵间遨游。

# 泛云槎:《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槎:木筏。桴:小竹筏或小木筏,与“槎”义同。代表归隐。

"东皇一笑相语":司春之神东皇面带笑意,轻声问我,

# 东皇:司春之神。

"芳意在谁家":真正的春意究竟在哪一家呢?

# 芳意在谁家:这是反问句,谓春意并没有在世外,通过归隐寻找春意是徒劳的。

"难道春花开落":难道说只是因为春花的开放与凋落,

# 开落:是偏义复词,词义偏于落字。

"又是春风来去":又伴随着春风的吹来与离去,

# 来去:是偏义复词,词义偏于去字。

"便了却韶华":就这样白白地度过了青春年华?

# 韶华:美好的时光。代指春光。,了却:了结,结束。

"花外春来路":其实在花丛之外,通往春天的道路上,

"芳草不曾遮":茂盛的芳草并不能将它阻挡。

# 芳草不曾遮:意为春光不曾远去,依然在你我身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调歌头·东风无一事》是清代张惠言所写的词作。上片词人将东风拟人化,描绘其如画家般造就繁花盛景,继而展现自身赏玩春景的闲适状态,抒发愿与春意长伴的美好心愿,又笔锋一转写愿望难以实现。下片从虚写入手,借东皇之口道出人生体悟,指出自然节候虽能使春光流逝,却无法阻挡道德修养带来的精神“春光”。全词既饱含对春天的赞美,又蕴含哲理,告诫世人莫沉溺于功名利禄,应体悟人生真谛,探寻生命本真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词人、散文家、经学家

张惠言(1761~1802),清代词人、散文家、经学家。初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嘉庆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张惠言早岁工骈文辞赋,其赋为乾嘉一大家。又学韩愈、欧阳修古文,与恽敬齐名,号称阳湖文派的宗师。词名尤盛,是常州词派的开创者,他在《词选序》中提出了“比兴寄托”的主张,强调作词应该重视内容。通经学,尤精《周易》与《仪礼》。代表作品有《周易虞氏义》《仪礼图》《茗柯文编》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嘉庆元年(1769),张惠言创作《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谈》组词,全篇共五首,此为其中第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春抒怀词。描绘了东风化育繁花、词人赏花寄意的情景,通过虚拟想象与东皇之语,表达了对春天的礼赞,以及不要沉迷功名利禄,应追寻道德春光、领略人生佳境的感悟。

2. 写作手法

双关:“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中“东风”既指自然界春风,又暗喻“大道”,春风无意却催花开,如同大道无功利目的却普惠众生,一语双关,赋予词句哲理意味。联想:“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由“花影”联想到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名句,增添花的幽约情致,同时以月钩赏遍花影,联想其对人生美好的领略,拓展词的意境。比喻:“闲来阅遍花影,唯有月钩斜”以“月钩”比喻道德光辉,“日间景象”比喻现实功利诱惑。“月钩”在夜间清辉洒下,象征着超脱世俗的道德境界;而日间的繁花盛景等景象,则代表充满诱惑的现实功利世界。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坚守道德、不沉迷于功利的倡导,以及对悟道后才能真正领略人生美好的感悟。照应:“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斜”字与“遍”字照应,“斜”说明月钩从升起到西斜一直在赏“花影”,体现其对花影观赏之细致,前后呼应,结构严谨。反衬:以美衬丑,“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惟有”二字以“月钩”赏遍花影,反衬尘俗众人沉迷功名利禄,难以领略人生美好,突出悟道心境对感悟生活的重要性。比拟:“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将东风当作能梳妆打扮的人,生动展现其造就繁花的过程,使东风形象鲜活,增添词句生动性与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上片:“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两句实写春日东风轻柔,无意而为却造就繁花似锦的景象,同时喻指大道自然无为,却能泽被万物、普惠众生;也暗示若领悟大道,便能处处感受到生机与美好,与朱熹“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样,展现出对自然与道的深刻体悟。“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不说“花”而说“花影”,一方面增添了花的幽微婉约之美,令人联想到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灵动意境;另一方面,作者常用夜间月色象征道德光辉,日间景象隐喻现实功利诱惑。此句主语实为“月钩”,“斜”字表明月钩从升起至西斜始终在赏阅花影,与“遍”字呼应,以“惟有”二字反衬世俗众人常沉迷功名利禄,难以领略人生真正的美好境界。“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三句以第一人称展开,既写自身思想历程,也代拟年轻人渴望与春意常伴的憧憬。“江南”“香雪”突出春意的美好繁盛;“铁笛”“玉城”寓意坚韧永恒,象征春意常驻。“吹彻”既指笛声嘹亮直上云天,也暗喻人间春景与天上仙境相通相融,永不消逝。“霞”既与“吹彻”配合突显笛声穿透力,又渲染出仙境特征,还与人间春色呼应,强化对永恒春意的向往。“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两句描绘理想破灭的情景,如同年轻人在追求梦想过程中遭遇挫折,美好的憧憬如清影般难以触及,而现实的无奈如飞絮般弥漫天涯。下片:“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几句同样带有虚拟色彩,描绘出一种超脱尘世、乘槎遨游的潇洒意境,展现出对自由与理想境界的向往。“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自此至末尾皆为东皇之语。作者借东皇之口,以发问的形式引发思考,开启对人生意义的探寻。“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是东皇的反问,意在表明即便自然的春花春风消逝,春意也不会真正终结,引导人们突破对表象的执着,思考更深层次的生命意义。“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芳草的生长意味着季节更替,但“芳草不曾遮”说明自然节候的变化虽能带走外在的春光,却无法阻挡内在道德光辉的降临。此句作为全词总结,点明若能求道悟道,即便未获取现实功利,内心也能永驻道德之春,升华了全词的主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精神寄托。

4. 作品点评

该词以儒家“仁”学为底蕴,词人将其哲学感悟化为笔端文字。借助词体的优美形式,通过细腻婉转的笔触,辅以灵动奔放的表达,巧妙诠释深邃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既沉郁,又疏快,最是高境。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郑燮《念奴娇·石头城》

下一篇:清·彭骏孙《柳梢青·何事沉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