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óng
yǒu
rén
zhōu
xíng
yóu
tái
yuè
zuò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chǔ
chén
shāng
jiāng
fēng
xiè
shí
hǎi
yuè
huái
怀
shā
xiāo
xiāng
guà
fàn
míng
jiǎn
fǎng
访
qián
wǎng
zào
qióng
rén
pān
ruò
yún
yuàn
yán
nòng
dào
jǐng
cóng
liàn
zhēn
huá
dǐng
kuī
jué
míng
péng
wàng
chāo
zhī
qīng
chūn
dàn
guài
绿
fāng
xiē
kōng
chí
diào
áo
xīn
cóng
xiè
wèi
què

译文

屈原见江边红枫而悲吟,谢灵运想去拾海月。屈原抱石沉下潇湘,谢灵运挂帆远渡大海。我艰难地寻访前人的遗迹,独自驶向茫茫大海的尽头。古人没有机会再见,如同浮云一去不回。我愿意玩弄海中倒景,从此修炼真骨金身。登天台华顶峰望断苍茫大海,窥探远处蓬莱岛的奥妙。不知道岁月是如何消失,反觉得绿树红花早衰。也不再有钓鳌的心事,也不想当官的事儿。

逐句剖析

"楚臣伤江枫":屈原见江边红枫而悲吟,

# 楚臣:指屈原。

"谢客拾海月":谢灵运想去拾海月。

# 海月:一种贝壳类水生动物。

"怀沙去潇湘":屈原抱石沉下潇湘,

# 怀沙去潇湘:指屈原因为“忠而被谤,信而见疑”,跳汨罗江自杀。

"挂席泛溟渤":谢灵运挂帆远渡大海。

# 溟渤:海也。,挂席:扬帆,乘船。

"蹇予访前迹":我艰难地寻访前人的遗迹,

# 予:我。,蹇:发语词。通“謇”。

"独往造穷发":独自驶向茫茫大海的尽头。

# 穷发:指不毛之地,极荒凉的地方。,造:到达。

"古人不可攀":古人没有机会再见,

"去若浮云没":如同浮云一去不回。

"愿言弄倒景":我愿意玩弄海中倒景,

# 倒景:即倒影。,愿言:愿意,言为句中语气词。

"从此炼真骨":从此修炼真骨金身。

# 真骨:仙骨,或谓仙风道骨。

"华顶窥绝溟":登天台华顶峰望断苍茫大海,

# 绝溟:遥远的大海。

"蓬壶望超忽":窥探远处蓬莱岛的奥妙。

# 超忽:辽远的样子。,蓬壶:即蓬莱山,海上仙山。

"不知青春度":不知道岁月是如何消失,

"但怪绿芳歇":反觉得绿树红花早衰。

"空持钓鳌心":也不再有钓鳌的心事,

# 钓鳌心:指豪情满怀的雄心。

"从此谢魏阙":也不想当官的事儿。

# 魏阙:代称京城长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借古喻今,以屈原、谢灵运典故引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与追寻,既描写古人壮志未酬之憾,又抒发诗人漂泊生涯的慨叹。诗人追寻先贤足迹却叹其境界难及,遂转而表达超脱尘世、修心养性的愿望,以及对高远理想的向往,尾句透露出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世俗功名的淡泊。全诗洋溢浪漫主义气息,虽含壮志未酬之慨,却以追求内心宁静收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这首诗创作于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描绘了他与友人于宁海海上乘船游玩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纪游抒怀诗。描绘了诗人舟行台越途中借古喻今的所见所感,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古人壮志未酬的感伤、自身漂泊的慨叹,以及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与高远理想的愿望。

2. 写作手法

用典:本诗用典突出,贴切运用大量典故,如“楚臣伤江枫”一句,巧用屈原遭楚王疏远、流放途中见江枫伤怀的典故。原典中屈原因政治理想破灭而作《怀沙》赋,抱石投江,其“伤江枫”的忧愤蕴含着对家国的深情与壮志未酬的悲怆。诗人在此以屈原自比,将自身被谗言排挤、抱负难展的境遇与屈原的遭遇相联结,借典故中屈原的“伤”传递出自己对仕途失意的愤懑与对理想失落的感伤,使历史人物的情感与自身心境形成共振,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复杂的人生感慨。

3. 分段赏析

“楚臣伤江枫,谢客拾海月”两句借历史人物起兴。“楚臣”指屈原,他遭楚王疏远流放,面对江枫而黯然神伤;“谢客”即谢灵运,其曾在临海游玩时拾取海月(贝类)赋诗。诗人以两位前人的经历与情感为引,既点明历史典故,也为全诗奠定了感伤与追寻的基调。“怀沙去潇湘,挂席泛溟渤”两句进一步阐述典故与自身境遇。前句写屈原作《怀沙》赋后无奈离开楚地,远赴潇湘,饱含壮志难酬的悲怆;后句写自己挂帆起航,泛舟于辽阔大海之上,将自己的漂泊与屈原的放逐相呼应,暗示相似的人生际遇与心境。“蹇予访前迹,独往造穷发”两句写诗人的行动与心境。“蹇予”表明自身命运多舛,“访前迹”说明诗人追寻屈原、谢灵运等先贤的足迹,“独往造穷发”则强调其独自一人前往荒远之地。既展现出对古人精神的向往,也透露出无人理解、孤独前行的寂寥。“古人不可攀,去若浮云没”两句抒发对古人的追慕与感慨。诗人感叹古人的境界与成就难以企及,他们的离去就如同浮云消散,无影无踪。此句既表达对先贤的崇敬,也暗含自己难以达成理想的怅惘。“愿言弄倒景,从此鍊真骨”两句表明诗人的志向转变。“弄倒景”意为欣赏山水间的倒影,象征着对自然美景的流连;“鍊真骨”表示想要隐世修行,修炼身心。从追寻古人壮志未酬,到转而追求超脱尘世,展现出诗人心境的变化。“华顶窥绝溟,蓬壶望超忽”两句描绘诗人在游历中的所见。诗人登上华顶峰俯瞰苍茫大海,远望蓬莱仙山若隐若现。这壮丽奇幻的景象,既展现出自然的壮美,也暗含诗人对仙境与高远理想的向往。“不知青春度,但怪绿芳歇”两句写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沉浸于山水之间,不知不觉中青春悄然流逝,猛然惊觉时,只看到花草凋零。以自然景物的变化,隐喻自身年华老去,表达出对时光匆匆的无奈与惋惜。“空持钓鳌心,从此谢魏阙”两句点明诗人最终的抉择。“钓鳌心”象征着诗人曾经宏大的抱负与壮志;“谢魏阙”则表示从此远离朝廷,不再追求世俗功名。结合李白曾受唐玄宗赏识却又遭小人谗言排斥的经历,此句真实地流露出其抱负不得施展后,选择归隐、追求内心宁静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太白不读非圣人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似多天仙之辞。凡所著述,言多讽兴。

唐李阳冰《草堂集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昌龄《宿裴氏山庄》

下一篇:唐·李贺《秦宫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