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án
dān
nán
tíng
guā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yān
zhào
ér
wèi
shū
nòng
míng
fěn
yàn
cǎi
xiù
huā
zhī
jiǔ
měi
rén
qǐng
hán
dān
qīng
zhēng
liáo
rào
绿
yún
chuí
píng
yuán
jūn
ān
zài
dǒu
shēng
chí
zuò
sān
qiān
rén
jīn
zhī
yǒu
shuí
bèi
zuò
dàn
wéi
hòu
dài
bēi

译文

赵燕的美女轻敲腰鼓载歌载舞,魏鲁佳丽们纤手抚弄琴瑟和鸣。红粉佳丽的浓妆比太阳的七色光晕还要艳丽,舞起长长的衫袖如同拂动花枝招展。我端起酒杯,观顾眼前的美人们,禁不住唱起了邯郸歌词。清柔悦耳的古筝曲,是何等的云飞缭绕,动人的歌声响彻云霄。喜好招揽贤才的平原君现在在哪里呢?当初的华池,如今到处游着古文样的蝌蚪。他手下的三千门客,到如今又有几人闻名于世呢?如果我们不及时享受这美好的时光,恐怕后辈们也会笑话先祖不会享福的。

逐句剖析

"歌鼓燕赵儿":赵燕的美女轻敲腰鼓载歌载舞,

# 燕赵:因邯郸战国时为赵国首都,又因其所属的河北道古时为燕国、赵国之地,故为“燕赵”。,鼓:一作“妓”。潘岳《笙赋》:“索缠歌鼓,网罗钟律。”

"魏姝弄鸣丝":魏鲁佳丽们纤手抚弄琴瑟和鸣。

# 姝:见《韵会》:“姝,美色也。

"粉色艳日彩":红粉佳丽的浓妆比太阳的七色光晕还要艳丽,

# 日:一作月。

"舞袖拂花枝":舞起长长的衫袖如同拂动花枝招展。

# 袖:一作衫

"把酒顾美人":我端起酒杯,观顾眼前的美人们,

"请歌邯郸词":禁不住唱起了邯郸歌词。

"清筝何缭绕":清柔悦耳的古筝曲,是何等的云飞缭绕,

# 筝:乐器。见颜师古《急就篇注》:“筝,亦瑟类也。本十二弦,今则十三。”

"度曲绿云垂":动人的歌声响彻云霄。

# 绿云垂:响遏行云之意。

"平原君安在":喜好招揽贤才的平原君现在在哪里呢?

"科斗生古池":当初的华池,如今到处游着古文样的蝌蚪。

# 科斗:蝌蚪。

"座客三千人":他手下的三千门客,

# 座客三千人:手下的三千门客。见《史记》:“平原君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又曰:平原君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座客,古代官员权势手下的门客。

"于今知有谁":到如今又有几人闻名于世呢?

# 于今:现在,如今。

"我辈不作乐":如果我们不及时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但为后代悲":恐怕后辈们也会笑话先祖不会享福的。

# 但为后代悲:后辈们也只会嘲笑祖先不会享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邯郸南亭观妓》是唐代诗人李白笔下的一首作品。开篇两句,李白勾勒燕赵歌舞升平之景,“歌鼓”“燕赵儿”显豪爽才艺,“魏姝弄玉笛”绘优雅姿态,铺垫文化底蕴。中间四句,细化歌舞细节,“粉色艳日彩”突妆容娇艳,“舞袖拂花枝”展舞姿柔美;“清风摇翠珮,明月入金樽”拟人化营造宁静美好氛围,画面感强、意境深远。最后四句,转向醉客,展现宾客欢乐,借“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感慨人生无常、倡导及时行乐,情感达高潮 。该诗细腻地勾勒出一幅歌舞升平、美酒佳肴交织的欢乐场景,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时光匆匆、青春易逝的感慨,倡导着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生活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在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李白正计划着向北游历至塞垣之地。他的足迹踏过了广平、邯郸等诸多地方,而这首诗歌,便是在他游历至邯郸时,心中有所感触而创作的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宴饮题材的诗,通过描绘诗人在邯郸南亭观赏歌舞表演的场景,传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流露出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情绪。

2. 分段赏析

第一段:“歌鼓燕赵儿,魏姝弄鸣丝。粉色艳日彩,舞袖拂花枝”描绘出燕赵地区的青年们击鼓高歌,魏国的美女弹奏着琴弦。歌女们粉色的容颜艳丽得如同日光,舞女的衣袖轻轻拂过花枝,展现出热闹欢快的场景。此段通过描写音乐、舞蹈以及歌女舞女的形象,营造出一种绚丽多彩、充满活力的氛围。“艳日彩”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歌女容颜的艳丽;“拂花枝”则将舞袖与花枝相结合,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与灵动性,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场盛大的歌舞表演之中。第二段:“把酒顾美人,请歌邯郸词。清筝何缭绕,度曲绿云垂”诗人手持酒杯,顾盼着身边的美人,邀请她们演唱邯郸的歌词。那清越的筝声是多么的婉转悠扬,美人的歌声如同绿云垂落般美妙。这一段聚焦于诗人与美人之间的互动,以及音乐带来的美妙感受。“把酒顾美人”体现出诗人的闲适与惬意,“请歌邯郸词”则点明了演唱的内容。“清筝何缭绕”直接赞美筝声的悦耳动听,“度曲绿云垂”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歌声比作绿云垂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歌声的轻柔、美妙和悠长,给人以美的享受。第三段:“平原君安在,科斗生古池”诗人发出感慨,曾经显赫一时的平原君如今在哪里呢?只见那古老的池塘里,蝌蚪在游动。此句从眼前的热闹歌舞场景转向历史的沉思。平原君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贵族,他广纳宾客,门下食客众多。如今,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只剩下古池中的蝌蚪在游动。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出历史的沧桑巨变和人生的无常,引发读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第四段:“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当年座上宾客有三千人之多,如今又有谁还记得他们呢?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消亡。曾经的繁华盛景和众多宾客,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被遗忘。这种感慨不仅是对过去辉煌的追忆,更是对人生短暂和历史无情的深刻认识,使诗歌具有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沧桑感。第五段:“我辈不作乐,但为后代悲”诗人认为,如果自己这一代人不及时行乐,只会为后代留下悲伤。这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态度表达。在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后,诗人意识到及时行乐的重要性。他认为,如果现在不珍惜当下,享受生活,那么未来留给后代的将只有悲伤和遗憾。这种观点虽然带有一定的消极色彩,但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基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长卿《余干旅舍》

下一篇:唐·李白《观胡人吹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