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吹玉笛":胡人吹奏着玉笛,
"一半是秦声":大都是秦地的音声。
# 秦声:秦地之乐曲。
"十月吴山晓":十月吴山的清晓,
"梅花落敬亭":一曲《梅花》落到敬亭。
# 敬亭:山名,在个安徽宣州市北。,梅花:笛曲,亦称《梅花落》,属乐府之《横吹曲辞》。
"愁闻出塞曲":愁苦中听到《出塞》的乐曲,
# 出塞:占乐府名,亦属《横吹曲辞》。《古今注》:“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唯得《摩诃》、《兜勒》二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魏、晋以来二十八解不复具存,世用者《黄鹤》、《陇头》、《出关》、《入关》、《出塞》、《入塞》、《折杨柳》、《黄覃子》、《赤之阳》、《望行人》十曲。”
"泪满逐臣缨":泪水顿流,沾湿了我的帽缨。
# 逐臣:诗人自谓。
"却望长安道":回头遥望那通往长安的大道,
# 长安:唐代都城,今陕西西安。,却望:再望,回望。
"空怀恋主情":可叹我空怀着眷恋君主的衷情。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感怀诗。通过描写观胡人吹笛,听到秦地曲调与《出塞》古曲,引发了诗人对自身逐臣身份的感慨,以及对国事时局的忧虑。诗人借所见之景、所听之曲,表达了遭谗被逐的苦闷,对国家安危、人民命运的深切关心,同时流露出对长安和国君的眷恋之情,以及自己报国无门的忧愤。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借“吴山晓”之景,营造出秋季肃爽的氛围,为闻笛后的情感抒发做铺垫;以“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通过遥望长安大道的场景,抒发对君主和国都的眷恋以及忧愤之情。直抒胸臆:“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直接表明听到《出塞》曲后的忧愁,以及作为逐臣的沉痛心情,体现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自身报国无门的愤懑。情景交融:将所听的秦声、《出塞》曲,与观笛的时间地点之景,以及内心对国事的忧虑、对君主的眷恋之情巧妙融合,如听到《出塞》曲联想到边境隐患,忧国之心油然而生。
3. 分段赏析
《观胡人吹笛》这首诗是李白所作。首联“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简单两句就点明了诗的主题。“秦声”这个词,勾起了诗人对国都的担忧和思念,给整首诗定下了情感基调。颔联“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这里提到的“十月”代表时间,“吴山”和“敬亭”是地点,构建出了一个时空的框架。“晓”字一方面描绘出秋天早晨山景的样子,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为笛声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颈联“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一个“愁”字直接表达出诗人的心情,把《出塞》古曲的悲壮,和诗人自己被放逐十年的痛苦融合在一起。“泪满”这两个字,通过具体的动作,让这种情感更加强烈。尾联“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空怀”在这里起到转折的作用。诗人望着长安的方向,这种动作背后,是他对国家大事的忧虑。既表现出他对君主的忠诚,又透露出自己政治理想破灭的无奈,情感很复杂,结尾也很有力。整首诗语言平实,但是通过“秦声”“吴山”“长安道”这些意象,把诗人自己的遭遇和对国家的情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苍凉又激昂的风格,体现了李白五言古诗既有古体诗韵味。
4. 作品点评
《观胡人吹笛》是唐代李白所作的一首独具特色的五言古诗,在其诗歌创作中别具一格。此诗以自然平淡的语言,将所听之曲、所见之景与心中之情巧妙融合,直抒胸臆,毫无夸张藻饰,却饱含真情实感。诗中既有对观胡人吹笛这一经历的平实叙述,又有对国家前途的深沉忧虑以及对君主的眷恋之情,情感真挚且复杂矛盾。“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等诗句,将诗人遭谗被逐的苦闷、对国事的忧心以及报国无门的愤懑展现得淋漓尽致,极具感染力。其格调苍凉激越,虽感情激烈却几经压抑,更显苍凉遒劲。从历史和文学角度看,李白继陈子昂“复古”大旗,此诗既有“古调”又具“唐调”,在恢复现实主义传统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独特格调,展现了李白五言古诗的别样魅力。
# 其音凄清,其格浏亮,如水晶珠。
宋严羽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引
# 太白放逐之馀,眷恋宗国之意随寓而发,观此诗末二句,概可见矣。
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 格韵散逸,唐诸公所未到。
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 或问:“太白五、七言律,较盛唐诸公何如?”曰:盛唐诸公本在兴趣,故体多浑圆,语多活泼;太白才大兴豪,于五七言律太不经意,故每失之于放,盖过而非不及也。五言如“岁落众芳歇”“燕支黄叶落”“胡人吹玉笛”,七言如“久辞荣禄遂初衣”等篇,斯得中耳。世谓太白短于律,故表明之。
明许学夷《诗源辩体》
上一篇:唐·李白《邯郸南亭观妓》
下一篇:唐·郑谷《赠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