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ān
rén
chuī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rén
chuī
bàn
shì
qín
shēng
shí
yuè
shān
xiǎo
méi
huā
luò
jìng
tíng
chóu
wén
chū
sài
lèi
mǎn
zhú
chén
yīng
què
wàng
cháng
ān
dào
kōng
huái
怀
liàn
zhǔ
qíng

译文

胡人吹奏着玉笛,大都是秦地的音声。十月吴山的清晓,一曲《梅花》落到敬亭。愁苦中听到《出塞》的乐曲,泪水顿流,沾湿了我的帽缨。回头遥望那通往长安的大道,可叹我空怀着眷恋君主的衷情。

逐句剖析

"胡人吹玉笛":胡人吹奏着玉笛,

"一半是秦声":大都是秦地的音声。

# 秦声:秦地之乐曲。

"十月吴山晓":十月吴山的清晓,

"梅花落敬亭":一曲《梅花》落到敬亭。

# 敬亭:山名,在个安徽宣州市北。,梅花:笛曲,亦称《梅花落》,属乐府之《横吹曲辞》。

"愁闻出塞曲":愁苦中听到《出塞》的乐曲,

# 出塞:占乐府名,亦属《横吹曲辞》。《古今注》:“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唯得《摩诃》、《兜勒》二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魏、晋以来二十八解不复具存,世用者《黄鹤》、《陇头》、《出关》、《入关》、《出塞》、《入塞》、《折杨柳》、《黄覃子》、《赤之阳》、《望行人》十曲。”

"泪满逐臣缨":泪水顿流,沾湿了我的帽缨。

# 逐臣:诗人自谓。

"却望长安道":回头遥望那通往长安的大道,

# 长安:唐代都城,今陕西西安。,却望:再望,回望。

"空怀恋主情":可叹我空怀着眷恋君主的衷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观胡人吹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主题围绕诗人观胡人吹笛,由笛声引发对自身逐臣身份的感慨,以及对国事时局的忧思。首联点题,借胡人吹笛多秦声起兴;颔联叙事,写听《梅花落》的感受;颈联抒情,表达闻《出塞曲》后的愁绪;尾联西望长安,流露眷恋君主之情。写作上,将所听之曲、所见之景与心中之情巧妙融合,直抒胸臆。全诗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此诗展现出李白遭流放后的怨愤与对君主的眷恋,感情复杂矛盾,体现出其诗歌浪漫又饱含深情的特色,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在困境中的家国情怀与内心挣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观胡人吹笛》是李白所写。天宝十一载,他春游广平、邯郸,北游蓟门,秋至幽州,亲眼见到安禄山骄横跋扈、图谋反叛,对国家政治前途深感忧虑,同时痛心自己不被重用、无力改变国事。天宝十二载(753年)十月,李白从梁园来到宣城,与宇文太守、崔侍御等人游乐唱和,此时他从北方来到南方,对国都的眷念愈发强烈,便借观胡人吹笛,抒发心中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感怀诗。通过描写观胡人吹笛,听到秦地曲调与《出塞》古曲,引发了诗人对自身逐臣身份的感慨,以及对国事时局的忧虑。诗人借所见之景、所听之曲,表达了遭谗被逐的苦闷,对国家安危、人民命运的深切关心,同时流露出对长安和国君的眷恋之情,以及自己报国无门的忧愤。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借“吴山晓”之景,营造出秋季肃爽的氛围,为闻笛后的情感抒发做铺垫;以“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通过遥望长安大道的场景,抒发对君主和国都的眷恋以及忧愤之情。直抒胸臆:“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直接表明听到《出塞》曲后的忧愁,以及作为逐臣的沉痛心情,体现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自身报国无门的愤懑。情景交融:将所听的秦声、《出塞》曲,与观笛的时间地点之景,以及内心对国事的忧虑、对君主的眷恋之情巧妙融合,如听到《出塞》曲联想到边境隐患,忧国之心油然而生。

3. 分段赏析

《观胡人吹笛》这首诗是李白所作。首联“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简单两句就点明了诗的主题。“秦声”这个词,勾起了诗人对国都的担忧和思念,给整首诗定下了情感基调。颔联“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这里提到的“十月”代表时间,“吴山”和“敬亭”是地点,构建出了一个时空的框架。“晓”字一方面描绘出秋天早晨山景的样子,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为笛声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颈联“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一个“愁”字直接表达出诗人的心情,把《出塞》古曲的悲壮,和诗人自己被放逐十年的痛苦融合在一起。“泪满”这两个字,通过具体的动作,让这种情感更加强烈。尾联“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空怀”在这里起到转折的作用。诗人望着长安的方向,这种动作背后,是他对国家大事的忧虑。既表现出他对君主的忠诚,又透露出自己政治理想破灭的无奈,情感很复杂,结尾也很有力。整首诗语言平实,但是通过“秦声”“吴山”“长安道”这些意象,把诗人自己的遭遇和对国家的情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苍凉又激昂的风格,体现了李白五言古诗既有古体诗韵味。

4. 作品点评

《观胡人吹笛》是唐代李白所作的一首独具特色的五言古诗,在其诗歌创作中别具一格。此诗以自然平淡的语言,将所听之曲、所见之景与心中之情巧妙融合,直抒胸臆,毫无夸张藻饰,却饱含真情实感。诗中既有对观胡人吹笛这一经历的平实叙述,又有对国家前途的深沉忧虑以及对君主的眷恋之情,情感真挚且复杂矛盾。“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等诗句,将诗人遭谗被逐的苦闷、对国事的忧心以及报国无门的愤懑展现得淋漓尽致,极具感染力。其格调苍凉激越,虽感情激烈却几经压抑,更显苍凉遒劲。从历史和文学角度看,李白继陈子昂“复古”大旗,此诗既有“古调”又具“唐调”,在恢复现实主义传统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独特格调,展现了李白五言古诗的别样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其音凄清,其格浏亮,如水晶珠。

宋严羽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引

# 太白放逐之馀,眷恋宗国之意随寓而发,观此诗末二句,概可见矣。

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 格韵散逸,唐诸公所未到。

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 或问:“太白五、七言律,较盛唐诸公何如?”曰:盛唐诸公本在兴趣,故体多浑圆,语多活泼;太白才大兴豪,于五七言律太不经意,故每失之于放,盖过而非不及也。五言如“岁落众芳歇”“燕支黄叶落”“胡人吹玉笛”,七言如“久辞荣禄遂初衣”等篇,斯得中耳。世谓太白短于律,故表明之。

明许学夷《诗源辩体》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邯郸南亭观妓》

下一篇:唐·郑谷《赠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