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点翠云裘":雪花点缀着翠云裘衣,正当冬季,
# 翠云裘:宋玉《讽赋》:“翳承日之华,披翠云之裘。”裘:裘衣。
"送君黄鹤楼":我在黄鹤楼携酒送你。
# 黄鹤楼:杨齐贤曰:黄鹤楼,在鄂州。《国经》云:“费文祎得仙,驾黄鹤憩此。”
"黄鹤振玉羽":你马上就要像黄鹤一样振奋玉羽,
# 黄鹤振玉羽:鲍照《舞鹤赋》:“振玉羽而临霞。”振:振奋。
"西飞帝王州":西飞到长安城去。
# 帝王州:指京城长安。
"凤无琅玕实":我虽然是凤,却无琅玕来充饥,
# 实:充饥。,凤:诗人自喻。
"何以赠远游":我用什么来赠送你远游呢。
# 赠:赠送。
"裴回相顾影":只好徘徊顾影,
# 裴回:一作“徘徊”。
"泪下汉江流":泪满汉江,留恋难别。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中以“黄鹤振玉羽”比喻友人平步青云高飞长安,诗人虽自诩为凤却无琅玕可食,通过两者对比,营造出落寞哀伤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在漫游楚地失意孤寂的心境,同时也展现了对友人的欣羡以及送别时的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比喻:把友人比作振翅西飞长安的黄鹤,展现其光明前程;将自己比作无琅玕可食的凤,突显自身困窘。对比:友人如黄鹤般得意,与自己似凤凰般落魄形成反差,强化诗人的落寞哀伤;黄鹤高飞的活力和诗人徘徊孤寂也构成对比。借景抒情:开篇的雪营造清冷孤寂氛围,借雪景抒发对友人的不舍及自身哀伤,奠定全诗哀伤基调。情景交融:结尾把泪水比作汉江之水,以汉江的浩渺衬托情感深沉无尽,将内心孤寂、思念与江水相融,深化情感表达。
3. 分段赏析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开篇描绘了一幅送别场景,“雪点翠云裘”通过细节描写,勾勒出雪花点缀在友人翠色如云的裘衣上的画面,既点明了送别的时节是冬季,又以雪景营造出清冷的氛围。“送君黄鹤楼”则明确地点出了送别的地点——黄鹤楼,黄鹤楼作为天下名楼,本身就承载着诸多离别、思乡等情感内涵,在此处为全诗奠定了送别的基调,引出下文对友人离去的描述。“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运用比喻手法,“黄鹤振玉羽”将友人比作振翅高飞的黄鹤,形象地描绘出友人即将踏上前往长安(帝王州)的旅程,展现出友人前途光明、平步青云的态势。诗人以黄鹤的高飞之姿,表达了对友人的羡慕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渴望自己也能有如此机遇,却未能如愿的心境。“凤无琅玕实,何以赠远游。”诗人自比为凤,却叹息没有琅玕这种传说中凤凰所食的美实,来赠予远行的友人。这里通过凤与琅玕实的关系,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自身处境的窘迫,与友人的得意形成鲜明对比;另一方面也凸显了诗人因无法为友人送上合适礼物而产生的无奈与愧疚,在这种对比中,诗人的落寞与哀伤愈发深沉。“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最后两句描绘出诗人在送别友人后,独自徘徊,顾影自怜的情景。“徘徊相顾影”生动地刻画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无人相伴,只能看着自己的影子。而“泪下汉江流”则将诗人的悲伤情绪推向高潮,泪水如汉江之水般流淌不止,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在漫游楚地时的失意孤寂,以及与友人分别后的不舍与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