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登巴陵":清晨登上巴丘山,
# 巴陵:指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巴丘山。巴丘山,位于岳阳南。又名巴蛇冢。传说后羿屠巴蛇于洞庭,蛇骨久积成丘,故得名。
"周览无不极":极目远眺,四方的景物无不尽收眼底。
# 周览:纵览,四面瞭望。
"明湖映天光":湖面明净倒映着天光,
"彻底见秋色":湖水清澈见底可以映现秋色。
"秋色何苍然":秋天的物色多么苍茫,
"际海俱澄鲜":岸上与水色都明丽清朗。
# 际海:岸边与水中。
"山青灭远树":山色青翠掩映了远处的林木,
"水绿无寒烟":水色碧绿没有清冷的烟气。
"来帆出江中":帆船轻漂,自江中向这里驶来,
"去鸟向日边":小鸟远去飞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长沙浦边秋风清朗,
# 长沙浦:指由长沙而入洞庭之湘水。
"山空云梦田":云梦田上霜迹已空。
# 云梦:古代泽薮名,位于南郡华容县(今湖南潜江县)西南。古云梦泽,跨江之南北,自岳州外,凡江夏、汉阳、沔阳、安陆、德安、荆州,皆其兼亘所及。《艺文类聚》:宋玉《小言赋》曰:楚襄王登阳云之台,命诸大夫景差、唐勒、宋玉等并造《大言赋》。赋毕,而宋玉受赏。曰:有能为《小言赋》者,赐之云梦之田。,山:一作霜。
"瞻光惜颓发":观览秋光使人叹惜头发脱落,
# 瞻光:瞻日月之光。
"阅水悲徂年":注目湖水流过又令人悲悯流年已逝。
# 徂年:流年、年华。,阅水:阅逝去之水。徂年:流年、年华。《后汉书·马援传》:徂年已流,壮情方勇。
"北渚既荡漾":北边的小洲随波荡漾,
# 渚:小洲,水中小块陆地。
"东流自潺湲":湖水向东潺潺而流。
# 潺湲:水流动貌。《汉书》:“河荡荡兮激潺湲。”颜师古注:“潺湲,激流也。”
"郢人唱白雪":郢人唱起《白雪》,
# 郢人: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也。”郢:春秋时楚国国都。
"越女歌采莲":江南美女歌唱《采莲曲》。
# 采莲:梁武帝所制乐府《江南弄》,七曲中有《采莲曲》。此指江南女子采莲时所唱之歌。
"听此更肠断":听到这些歌声更让人肠断,
"凭崖泪如泉":凭靠山崖泪如泉涌。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登高诗。此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所见的景色,抒发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及对人生易老、时光流逝的感慨。全诗紧扣洞庭湖畔之秋色,尤以湖水描绘为重,铺展出一幅绚烂多彩的秋景画卷。画中色彩斑斓,远景与近景交织,动态与静态相映,更兼声声入耳,诗风豪迈洒脱,语言清丽脱俗,意境广袤无垠。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诗人在描绘景色时,注重动静的结合。如湖水的静谧与船帆的飘动、山峦的沉稳与飞鸟的轻盈等,这种动静的结合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富有动感。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湖水的清澈、山峦的青翠、远树的若隐若现。诗人借洞庭湖的秋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人生易老的感慨等。这种手法使得情感与景色相互交融,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描绘了秋日晨曦中,诗人踏上巴丘山,放眼远眺洞庭湖的壮丽景致。接着,“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诗人站在高处,只见湖光与天色交相辉映,秋日的清澈与高远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他不禁赞叹道:“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这开头的六句,如同大写意的画作,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洞庭秋色的宏伟轮廓。随后,诗人转而以细腻的笔触,用鲜明的色彩细细描绘:“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山峦青翠,与远处的树木融为一体,湖水碧绿,没有丝毫寒意的烟雾缭绕。“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江面上,船帆点点,破浪而来;天空中,鸟儿振翅,向日翱翔,渐行渐远。“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长沙浦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云梦泽畔,田野空阔,霜白如练。这六句,如同工笔画,将洞庭湖周围的秋景刻画得栩栩如生。接着,“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诗人触景生情,望着那流逝的光阴,不禁感叹自己年华老去,岁月如梭。北边的水洲波光粼粼,东流的江水潺潺不息,都让他心生悲戚。最后,“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诗人借用“阳春白雪”的典故,说即便是再美妙的歌声,也无法驱散他心中的悲伤。无论是郢人的《白雪歌》,还是越女的《采莲曲》,都只能让他更加断肠。他倚崖而立,泪水如泉涌般流淌。诗至此戛然而止,留下无尽的遐想与思索,让读者自行探寻那“泪如泉”背后的深意。
4. 作品点评
此诗采用五言古诗的形式,语言精炼工整,对仗巧妙自然,显然汲取了近体诗的韵律与结构特点。李白之诗,向来以雄浑奇崛、豪放不羁而闻名于世,但此作却展现了李白诗歌中细腻精巧、工整雅致的另一面风采。
# 写望中景物,与题相称。次联即“空水共澄鲜”之意。以下四联极阔、极切,细意熨贴,登览中佳制也。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此诗为五言古诗,而语言工致,对用对仗,可见是吸取了近体诗的特点。李白诗歌素以雄奇奔放、豪迈不羁著称,但这首诗表现出李白诗歌精细工致的另一面。
现代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
# 句亦透彻玲珑(“明湖”二句下)。
不详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上一篇:唐·翁洮《冬》
下一篇:唐·杜甫《草堂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