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
bié
shàng
tíng

朝代:唐作者:戎昱浏览量:4
hǎo
shì
chūn
fēng
shàng
tíng
liǔ
tiáo
téng
wàn
qíng
huáng
yīng
jiǔ
zhù
hún
xiāng
shí
bié
pín
shēng

译文

春风里惜别往日喜爱的湖上亭,轻盈的柳条藤蔓牵系似有离情。久住柳枝的黄莺跟我是老相识,依依分别之时频频啼叫四五声。

逐句剖析

"好是春风湖上亭":春风里惜别往日喜爱的湖上亭,

# 好是:爱此。一作“好去”,则为唐时口语,劝行者之词。

"柳条藤蔓系离情":轻盈的柳条藤蔓牵系似有离情。

# 系:系念,挂念。

"黄莺久住浑相识":久住柳枝的黄莺跟我是老相识,

# 浑:简直,几乎。

"欲别频啼四五声":依依分别之时频频啼叫四五声。

# 四五声:一作“三五声”。,频啼:连续鸣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移家别湖上亭》为唐代诗人戎昱笔下的七言绝句。诗中开篇以“好是”二字点染春日湖上亭的明媚景致,奠定清新明丽的基调;继而聚焦于随风摇曳的柳条藤蔓与啼鸣的黄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与动作。诗人匠心独运,以草木禽鸟的“不舍”姿态,巧妙隐喻自身对旧居的缱绻深情,实现物我交融的意境升华。作品突破传统离别诗的直白抒情,借拟人化的细腻笔触与精巧构思,将离情别绪藏于盎然春意之中,在托物言志间传递深沉眷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戎昱(?~799?),唐代诗人。荆南(今湖北荆州)人。曾入多幕,历多州刺史。其诗多吟咏客中山水景色,也有忧念时事、感伤身世之作。表现伤乱的作品,多诗风沉郁,有慷慨之音,后人认为这类作品与杜甫相接。其赠人与写景之作,则气象局促,造句拙累。严羽称其诗“有绝似晚唐者”。代表作品有《苦辛行》《苦哉行五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诗人迁居之际,往昔在湖上亭居留的岁月里,对这方故居的一草一木都倾注了深切情谊,临到要与熟悉的景致分离,满心眷恋难以释怀,遂写下此诗,诉说对故居的不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离别诗。描绘了诗人在搬家时,与春日里的湖上亭告别之景,借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旧居的眷恋不舍,以及移家时内心的怅惘之情。

2. 写作手法

拟人:将柳条、藤蔓、黄莺赋予人的情感与行为。“系离情”让柳条藤蔓仿佛有了挽留之意,借其缠绕之态传递诗人不舍;黄莺“频啼”似在殷殷挽留,以鸟啼声拟作离人哭声,将草木禽鸟人格化。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让无情的自然景物充满深情,生动展现出对故居的眷恋和离别时的惆怅。正衬:“柳条藤蔓系离情”中,柳条、藤蔓似有不舍之情,“系”字赋予其人性,正衬诗人对故居的眷恋;“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黄莺的“频啼”如在挽留,以禽鸟的不舍正衬诗人的不舍,物之情与人之情相呼应。借景抒情:“柳条藤蔓系离情”,诗人描写柳条和藤蔓缠绕的景象,将自己对湖上亭的不舍之情,寄托在仿佛“系”着离情的草木之上;“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借黄莺临别时频频啼叫的情景,把对故居的眷恋之情,融入禽鸟的啼鸣之中。

3. 分段赏析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首句以“好是”开篇,饱含着诗人对湖上亭由衷的赞叹。春风轻拂,整个湖上亭被这温柔的气息笼罩,尽显盎然春意。而“系”字堪称精妙。从客观形态来看,柳条与藤蔓细长且柔软,在春风吹拂下,自然地缠绕、摇曳,这一特点与“系”的动作极为契合。从主观情感角度出发,诗人将自己对故居的不舍之情赋予柳条和藤蔓,仿佛它们也知晓诗人即将离去,于是伸出那细长的“手臂”,牵扯着诗人的衣襟,试图挽留。此字把无情的草木化为有情之物,巧妙地借景抒情,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湖上亭难以割舍的眷恋,其拟人化的运用自然贴切,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这般精妙的用字着实令人拍案叫绝,也正因如此,为后世诗人在借景抒情、拟人化表达方面提供了典范,被广泛借鉴。“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在这即将离去的时刻,黄莺的出现为离别场景增添了别样的情愫。“啼”字的运用堪称一绝。从黄莺自身特性而言,啼叫本就是黄莺日常的行为,此时它们在枝头欢快或急切地啼叫,符合其习性。然而,诗人在此赋予“啼”字更丰富的内涵。因为长久居住于此,诗人与黄莺早已熟悉,此刻黄莺的啼叫,听起来就像是在殷殷挽留诗人,那一声声鸣叫,又好似离人伤心时的啼哭,充满了凄凄惜别之意。一个“啼”字,将黄莺的自然行为与离别的哀伤之情紧密相连,既描绘出眼前的实景,又烘托出浓浓的离情,做到了情景交融,诗人通过这一字,以极简练的笔触,展现出深厚复杂的情感,尽显其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将离别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在用字上极具情味。“系”字精准贴合柳条、藤蔓修长的形态,巧妙摹写出它们如牵拉衣襟般的动作,在春日微风轻拂的情境里,生动展现出对诗人的不舍,将植物依恋主人、不忍其离去的深情,细腻传递出来。“啼”字契合黄莺鸣叫的习性,既似在殷切挽留、满含惜别之意,又极易让人联想到离别时人们伤心落泪的画面。这般拟人化写法,为后人常用。“啼”字兼顾情景,把黄莺啼叫与离人情感相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末二句言禽鸟犹知惜别,而所居交情亦良薄矣,与杜子美“岸花飞迷客,墙燕语留人”,皆风刺深厚,意在言外。

明敖英原编、凌云补辑《唐诗绝句类选》

# 极情极语。情也,吾见其厚;语也,吾见其秀。超轶绝伦之诗。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句句推开,句句牵扯,妙绝。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

# 二句句法交互移换,有如此之妙,诗家丘壑,和盘托出(末二句下)。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

# 辞意俱不尽。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韩晋公镇浙西,戎昱为部内刺史。郡有酒妓,善歌,色亦媚妙。昱情属甚厚。浙西乐将闻其能、白晋公召置籍中。昱不敢留,饯于湖上,为歌词以赠之,且曰:“至彼令歌,必首唱是词。”既至,韩为开筵,自持杯命歌送之,遂唱戎词。曲既终,韩问曰:“戎使君于汝寄情邪?”悚然起立,曰:“然。”言随泪下。韩令更衣待命,席上为之忧危。韩召乐将责曰:“戎使君名士,留情郡妓,何故不知而召置之,成余之过!”乃笞之。命与妓百缣,即时归之,其词曰:“好去春风湖上亭……”。

唐孟棨《本事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昌龄《送柴侍御》

下一篇:唐·李商隐《风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