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zhèng
yá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táo
lìng
zuì
zhī
liǔ
chūn
qín
běn
xián
jiǔ
yòng
jīn
qīng
fēng
běi
chuāng
xià
wèi
huáng
rén
shí
dào
jiàn
píng
shēng
qīn

译文

陶令天天喝醉酒,不知五柳树何时回春。古朴的琴上本没有琴弦,滤洒就用头上的葛巾。清风暂来时卧在北窗下,称自己就是恬静闲适的羲皇时人。什么时候我到溧阳一游,会一会你这位平生交好的友人。

逐句剖析

"陶令日日醉":陶令天天喝醉酒,

# 陶令:即陶潜。他曾任彭泽县令,故称。据《晋书陶潜传》

"不知五柳春":不知五柳树何时回春。

# 五柳:陶潜在住宅旁种有五株柳树,因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素琴本无弦":古朴的琴上本没有琴弦,

# 素琴:不加漆饰的琴。据《宋书陶潜传》载,陶潜不通音律,却备有素琴一张,无弦,每当饮酒适意,便取琴抚弄,以寄托其怡然自得之情。

"漉酒用葛巾":滤洒就用头上的葛巾。

# 葛巾:用葛布制成的头巾。这里写陶潜嗜酒忘情。,漉酒:滤洒。

"清风北窗下":清风暂来时卧在北窗下,

"自谓羲皇人":称自己就是恬静闲适的羲皇时人。

# 羲皇人:伏羲氏时人。古人认为羲皇时代其民皆恬静闲适,故隐逸之十多以之自称。

"何时到栗里":什么时候我到溧阳一游,

# 栗里:即溧阳,地名,在今江苏西南边,与南京接壤。

"一见平生亲":会一会你这位平生交好的友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戏赠郑溧阳》乃唐代大诗人李白之手笔,五言律诗之佳作。此诗妙借东晋高士陶潜之比,以喻郑晏之姿。诗中展现了郑晏以琴酒为伴,逍遥自在的生活图景。李白借陶潜之醉酒遁世,追慕太古之生活意趣,以此颂扬郑晏那份琴酒相伴、恬淡自适的人生哲学。同时,字里行间亦透露出诗人对世俗之不满与超脱尘世的高洁之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戏赠郑溧阳》是李白在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正漫游于江东之地时,有感于郑晏之为人与治县之道,遂作此五言律诗以赠之,表达了对郑晏的敬意与赞赏。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一首以赞美友人生活情趣为主题的诗。通过以陶潜喻郑晏的手法,展现了郑晏琴酒自乐、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并借此表达了对郑晏的赞美以及诗人自身愤世嫉俗、超然物外的高洁情怀。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大量运用东晋诗人陶潜的典故,如“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描绘了陶潜的醉态与忘却时节的形象,“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则展现了陶潜生活的恬淡与不羁。这些典故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巧妙地映射出郑晏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颈联中的“自谓羲皇人”借用了伏羲时代的传说,表达了陶潜(及郑晏)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生活理想。这一典故的运用,进一步提升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比喻:诗人以东晋高士陶潜为喻,将郑晏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与陶潜相提并论,既体现了对郑晏的赞美,也借陶潜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郑晏的悠然自得。铺陈:首联“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运用叙铺手法,描绘出一幅陶令天天喝醉酒、不知五柳树何时回春的景致。“日日醉”“不知”,流露出陶潜每日醉洒,忘情世事,连亲手植的五株柳树已吐新绿的情形都不知道的情趣。

3. 分段赏析

此诗开篇首联“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运用了细腻铺陈的手法,勾勒出一幅陶潜日日沉浸于酒乡、浑然不觉五柳树下春意盎然的画面。“日日醉”三字,点出了陶潜嗜酒如命的洒脱,而“不知”二字则巧妙地透露出他忘却尘世烦忧、连亲手栽种的五柳何时吐露新绿都浑然不觉的超然物外之情。颔联“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则巧妙引用了“葛巾漉酒”的典故,展现了陶潜淡泊名利、率性而为的生活态度。据《宋书·陶潜传》记载,陶潜拥有一张无弦素琴,微醺时便以手抚琴,寄托情怀;待客之时,无论贵贱,皆以酒相待,若自己先醉,便直言“我醉欲眠,卿可去”。他更是以葛巾直接滤酒,尽显其不拘小节、通达不羁的隐士风范。李白对陶渊明的人品与诗作深怀敬意,此联便借陶潜之事迹,喻指郑晏同样拥有这份超脱与自在。颈联“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进一步描绘了陶潜北窗高卧、沐浴清风,仿佛置身于羲皇时代般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这不仅是对陶潜生活习性的生动刻画,更是以陶喻郑,暗含了郑晏同样琴酒自乐、超然物外的悠然生活。清风拂面,北窗之下,陶潜仿佛与古人同游,这份闲适与自在,正是李白所向往并赞美的。尾联“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则以一句看似客套实则情深意切的话语收束全诗。栗里乃陶潜故居所在地,此处借指郑晏所在之地。李白以问句形式表达了对与郑晏相见的渴望,虽为客套之语,却流露出真挚的情感,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使得全诗在赞美与怀念中圆满落幕。

4. 作品点评

《戏赠郑溧阳》是一首主题鲜明、情感真挚、巧妙用典、语言凝练、艺术造诣高超的佳作。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赞美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由、随性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在李白众多的诗歌作品中,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郑溧阳,当即《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序中所说的溧阳县令郑晏。诗中以陶潜喻郑晏,表现了郑晏琴酒自乐、悠然自得的生活。

现代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李白诗全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经溱洧》

下一篇:唐·成彦雄《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