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
·
bái
jiū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kēng
míng
zhōng
kǎo
lǎng
bái
jiū
yǐn
bái
jiū
zhī
bái
shuí
lín
shuāng
xuě
jīn
chéng
zhēn
hán
néng
píng
jūn
shí
xìng
ān
xùn
shǒu
nóng
zhèng
míng
yáng
chūn
tiān
zhàng
lòu
xíng
rén
bái
zhī
bái
fēi
chún
zhēn
wài
jié
xīn
fěi
rén
quē
chén
wèi
zhuó
jiā
xià
zhī
lín
yīng
zhān
diāo
è
tān
ér
hào
shā
fèng
huáng
suī
shèng
yuàn
wéi
chén

译文

敲响鸣钟,击响朗鼓。高歌《白鸠》,跳起拂舞。白鸠毛羽洁白,无物可比,如同以霜雪为衣裳,实在令人珍视。能平均公道地哺养七个子女,进食时不会噎住,性情安驯,服从农业政令,鸣贺阳春。天子雕刻玉杖,在上面镂刻白鸠之形赏赐给年老的人。而白鹭羽毛虽然很白,但不纯真,外型洁白,其心不仁。既没有鸡的五种德性,也不司晨而鸣,还胡乱啄我芦苇下的紫鳞鱼。鹰鹯雕鹗,这些猛禽,均贪而好杀。凤凰虽然具有大圣德行,也不愿与之并列为臣。

逐句剖析

"铿鸣钟":敲响鸣钟,

# 铿鸣钟,考朗鼓:谓敲击钟鼓,发出响亮的声音。铿:撞。考:击。朗:声音响亮。

"考朗鼓":击响朗鼓。

"歌白鸠":高歌《白鸠》,

"引拂舞":跳起拂舞。

"白鸠之白谁与邻":白鸠毛羽洁白,无物可比,

# 白鸠之白谁与邻:谓白鸠毛色的洁白,无物可比。邻:比。

"霜衣雪襟诚可珍":如同以霜雪为衣裳,实在令人珍视。

"含哺七子能平均":能平均公道地哺养七个子女,

"食不噎":进食时不会噎住,

# 食不噎:喻不贪。噎:指咽,一作“咽”。

"性安驯":性情安驯,

"首农政":服从农业政令,

# 首农政:服从农业政令。首:服从。这里用拟人手法。

"鸣阳春":鸣贺阳春。

# 鸣阳春:谓白鸠每到农耕该开始的春天,便鸣啼报时,使农人不忘农事。

"天子刻玉杖":天子雕刻玉杖,

# 天子刻玉杖,镂形赐耆人:言天子为老年人所赐之玉杖,上端雕刻白鸠。《后汉书·立秋》仲秋之月,县道皆按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玉杖,哺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咽之鸟也,欲老人不咽。

"镂形赐耆人":在上面镂刻白鸠之形赏赐给年老的人。

"白鹭之白非纯真":而白鹭羽毛虽然很白,但不纯真,

# 之:一作“亦”。,鹭:一作“鹰”。

"外洁其色心匪仁":外型洁白,其心不仁。

"阙五德":既没有鸡的五种德性,

# 阙五德:谓白鹭不如鸡有五德。《韩诗外传》:君独不见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有此五德。阙:通“缺”。

"无司晨":也不司晨而鸣,

# 无司晨:谓白鹭不如鸡之能报晓。司:掌管。

"胡为啄我葭下之紫鳞":还胡乱啄我芦苇下的紫鳞鱼。

# 胡为啄我葭下之紫鳞:质问白鹭何以啄食芦苇下的鱼类,与人类争食。葭:芦苇。紫鳞:指鱼类。

"鹰鹯雕鹗":鹰鹯雕鹗,这些猛禽,

# 鹰鹯雕鹗:四种猛禽。

"贪而好杀":均贪而好杀。

"凤凰虽大圣":凤凰虽然具有大圣德行,

"不愿以为臣":也不愿与之并列为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白鸠辞》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杂言古体诗。诗中先写钟鼓齐鸣,歌舞《白鸠》之景,接着赞美白鸠羽毛洁白,且能平均哺育七子,食不噎、性安驯,还重视农政,于阳春时节鸣叫,而后天子刻玉杖赐耆人。又通过对比,批判白鹭外表洁白却内心不仁,无鸟类应有的品德,还啄食葭下紫鳞,以及鹰鹯雕鹗的贪婪好杀。最后表明白鸠即便凤凰大圣也不愿为臣。借白鸠、猛禽与凤凰等形象,批判统治者表里不一、贪婪残忍、口是心非,不劳而获,高傲不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古体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白鸠羽毛洁白,能平均哺育七子,食不噎、性温顺且重视农政的美好形象,同时也刻画了白鹭外表洁白却内心不仁,鹰鹯雕鹗贪婪好杀的负面形象。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美好品德的赞美,借猛禽与凤凰的形象,批判了统治者表里不一、口是心非、不劳而获、贪婪残忍、高傲不群的行径,以咏物的方式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2. 分段赏析

诗的前四句“铿鸣钟,考朗鼓。歌白鸠,引拂舞”为第一部分,是全诗的引子,描绘了敲击钟鼓,唱起《白鸠》之歌并引领拂袖而舞的场景,以欢快的奏乐、歌舞氛围引出下文对白鸠的描述,奠定了一定的欢快基调。其余部分为第二部分,是全诗的正文,其中“白鸠之白谁与邻,霜衣雪襟诚可珍。含哺七子能平均,食不噎,性安驯,首农政,鸣阳春。天子刻玉杖,镂形赐耆人”为第一层,写白鸠羽毛洁白无人能及,值得珍视,且能平均哺育七子,进食顺畅,性情温顺,重视农政,在阳春时节鸣叫,因这些高洁品质,其形象被刻在天子赐予老人的玉杖之上,诗人通过对白鸠的描写,表达了对劳动人民高尚品质的赞美,如平和公允、清心寡欲、温顺善良、循政负责等。“白鹭之白非纯真,外洁其色心匪仁。阙五德,无司晨,胡为啄我葭下之紫鳞。鹰鹯雕鹗,贪而好杀。凤凰虽大圣,不愿以为臣”为第二层,先写白鹭外表洁白但内心不仁,无品德且无功,还不劳而食,接着写鹰、鹯、雕、鹗四种猛禽贪婪好杀,最后写凤凰虽伟大圣明却自高脱离平民,诗人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将白鹭、猛禽的负面形象与白鸠对比,批判了表里不一、贪婪残忍之人,同时借凤凰表达对高傲不群、脱离群众之人的看法,此诗含抨击李林甫与唐玄宗之意,借咏物对社会现象和人物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3. 作品点评

《白鸠辞》作为李白所作的舞曲歌词,通过对白鸠形象的细腻描绘,将白鸠的美好品质与白鹭、鹰鹯雕鹗等的不良特性进行对照,歌颂了劳动人民高尚的品质,如平和公允、表里如一、温顺善良等,同时对统治者的表里不一、贪婪残忍进行了抨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去矣行》

下一篇:唐·李世民《登三台言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