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íng
nán
sān
shǒu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3
jīn
zūn
qīng
jiǔ
dǒu
shí
qiān
pán
zhēn
xiū
zhí
wàn
qián
tíng
bēi
tóu
zhù
néng
shí
jiàn
xīn
máng
rán
huáng
bīng
chuān
jiāng
dēng
tài
háng
xuě
mǎn
shān
xián
lái
chuí
diào
shàng
chéng
zhōu
mèng
biān
xíng
nán
xíng
nán
duō
jīn
ān
zài
cháng
fēng
làng
huì
yǒu
shí
zhí
guà
yún
fān
cāng
hǎi
dào
qīng
tiān
chū
xiū
zhú
cháng
ān
shè
zhōng
ér
chì
bái
zhì
tán
jiàn
zuò
zòu
shēng
wáng
mén
chèn
qíng
huái
yīn
shì
jǐng
xiào
hán
xìn
hàn
cháo
gōng
qīng
jiǎ
shēng
jūn
jiàn
shí
yān
jiā
zhòng
guō
wěi
yōng
zān
zhé
jié
xián
cāi
xīn
yuè
gǎn
ēn
fēn
shū
gān
pōu
dǎn
xiào
yīng
cái
zhāo
wáng
bái
yíng
màn
cǎo
shuí
rén
gèng
sǎo
huáng
jīn
tái
xíng
nán
guī
lái
yǒu
ěr
yǐng
chuān
shuǐ
yǒu
kǒu
shí
shǒu
yáng
jué
hán
guāng
hùn
shì
guì
míng
yòng
gāo
yún
yuè
guān
xián
rén
gōng
chéng
tuì
退
jiē
yǔn
shēn
jiāng
shàng
yuán
zhōng
tóu
xiāng
shuǐ
bīn
xióng
cái
bǎo
shuì
jià
zǎo
huà
tíng
wén
shàng
cài
cāng
yīng
dào
jūn
jiàn
zhōng
zhāng
hàn
chēng
shēng
qiū
fēng
jiāng
dōng
xíng
qiě
shēng
qián
bēi
jiǔ
shēn
hòu
qiān
zǎi
míng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遥想当年,姜太公溪垂钓,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大道虽宽广如青天,唯独没有我的出路。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那不合我心意。韩信发迹之前被淮阴市井之徒讥笑,贾谊才能超群遭汉朝公卿妒忌。君不见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为君主效力。而今燕昭王之白骨已隐于荒草之中,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我只得归去啦!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收养采薇而食。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别墅间的鹤唳?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猎?你不知道吴中的张翰是个旷达之人,因见秋风起而想起江东故都。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何须在意身后千年的虚名?

逐句剖析

"金樽清酒斗十千":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

# 金樽清酒斗十千:酒樽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金樽,对酒樽(盛酒的器具)的美称。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清酒,清醇的美酒。

"玉盘珍羞直万钱":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 玉盘珍羞直万钱: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玉盘,对盘子的美称。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珍羞:珍贵的菜肴。

"停杯投箸不能食":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 箸:筷子。

"拔剑四顾心茫然":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 茫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欲渡黄河冰塞川":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 满山:一作暗天。,太行:太行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遥想当年,姜太公溪垂钓,

# 闲来垂钓碧溪上:相传姜尚(姜太公)遇到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pán)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碧:一作“坐”。

"忽复乘舟梦日边":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 忽复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行路难":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

"行路难":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

"多歧路":歧路纷杂,

# 多歧路:岔道这么多。歧,一作“岐”。歧路:从大道上分出来的小路。

"今安在":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 今安在:如今身处何方?也可理解为: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安: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

# 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宋书·宗悫(què)传》载,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会,终将。

"直挂云帆济沧海":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 济:渡。,云帆:高高的帆。

"大道如青天":大道虽宽广如青天,

# 大道:人间大路如同青天一样开阔,但我却偏偏找不到出路。

"我独不得出":唯独没有我的出路。

"羞逐长安社中儿":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

# 社中儿:社是古代基层的行政单位,二十五家为一社。此处泛指里巷。社中儿是指市井小人。

"赤鸡白雉赌梨栗":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 梨栗:赌注筹码,此代指蝇头小利。,赤鸡白雉:指当时斗鸡走狗之类的赌博活动。雉,一作狗。

"弹剑作歌奏苦声":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

# 弹剑:战国时齐公子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曾屡次弹剑作歌怨己不如意。

"曳裾王门不称情":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那不合我心意。

# 不称情:不如意。,曳裾:比喻在权贵的门下做食客。

"淮阴市井笑韩信":韩信发迹之前被淮阴市井之徒讥笑,

# 笑韩信:《史记·韩信传》记,韩信是淮阴人。

"汉朝公卿忌贾生":贾谊才能超群遭汉朝公卿妒忌。

# 贾生:洛阳贾谊,曾上书汉文帝,劝其改制兴礼,受时大臣反对。,卿:一作侯。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君不见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

# 燕家重郭隗:《史记·燕召公世家》,燕昭王告诉郭隗欲致士兴国。

"拥簪折节无嫌猜":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 折节:屈己下人。一作“折腰”。,拥簪:执帚。帚用以扫除清道,古人迎候宾客,常拥彗以示敬意。这里指燕昭王亲自扫路,恐灰尘飞扬,用衣袖挡帚以礼迎贤士邹衍。

"剧辛乐毅感恩分":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

"输肝剖胆效英才":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为君主效力。

# 剖:一作割。

"昭王白骨萦蔓草":而今燕昭王之白骨已隐于荒草之中,

# 蔓草:是一种蔓生的草。蔓即蔓生植物的枝茎,由于它滋长延伸、蔓蔓不断,因此人们寄予它有茂盛、长久的吉祥寓意。,萦:回旋缠绕。

"谁人更扫黄金台":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

"行路难":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

"归去来":我只得归去啦!

# 归去来:指隐居。语出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

"有耳莫洗颍川水":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

# 颍川水:旧注:高士传:尧之让许由也,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藏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击其膺而下之。由怅然不自得,乃过清泠之水,洗其耳曰:向闻贪言,负吾友矣!。遂去,终身不相见。

"有口莫食首阳蕨":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收养采薇而食。

# 首阳蕨:旧注: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索隐:薇,蕨也。

"含光混世贵无名":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

# 无名:无名:旧注:老子:“无名之朴,亦将不欲。”,含光:比喻随俗浮沉。

"何用孤高比云月":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 云月:一作“明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

# 自古贤达人:旧注:鲍照《拟行路难》:“自古圣贤尽贫贱”。《史记·蔡泽列传》:“四时之序,成功者去。……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功已成矣,而遂以车裂。……白起……功已成矣,而遂赐剑死于杜邮。吴起……功已成矣,而卒枝解。大夫种为越王深谋远计……令越成霸,功已彰而信矣,勾践终负而杀之。此四子者,功成不去,祸至于身?”,观:看。

"功成不退皆殒身":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

# 殒身:亡身,死亡。,退:隐退。

"子胥既弃吴江上":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

# 子胥:旧注:伍子胥。春秋楚人。名员,父奢,兄尚,为平王所杀,子胥奔吴,仕行人,佐吴王阖庐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时平王已卒,子胥掘墓鞭尸,以报父兄之仇。阖庐伐越,伤指卒,子夫差立,伐越,大破之。越王句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谏不听。其后屡请谋越,亦不纳。太宰嚭得越贿,谗之,夫差赐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子胥谓其舍人曰:抉吾眼悬诸吴东门,以观越人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后九年,越果灭吴。吴越春秋: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囊也)之器,投之于江中。国语。吴语:申胥将死,曰:而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也。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夷而投之于江。

"屈原终投湘水滨":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

# 终:最后。,屈原:旧注:战国楚人,名平,别号灵均,博闻强记,明于治乱,仕楚为三闾大夫。怀王重其才,靳尚辈谮而疏之,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冀王感悟。襄王时复用谗,谪原于江南,原作渔父诸篇以见志,寻自沉汨罗而死。

"陆机雄才岂自保":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

# 陆机:旧注:陆机:晋吴郡人,字士衡。服膺儒术,词藻宏丽。祖逊,父抗,世仕吴。吴亡,机闭门勤学,作辩亡论二篇,以述吴之兴亡,及其祖若父之功绩。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华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后事成都王颖,受命讨长沙王乂,拜大将军,授河北大都督。军败被谮,颖使收机,机曰:华亭鹤唳,可复闻乎?遂遇害。有陆平原集。

"李斯税驾苦不早":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

# 李斯:旧注:李斯:秦上蔡人。尝从荀卿学。始皇既定天下,斯为丞相,定郡县之制,下禁书令,变籀文为小篆。始皇崩,斯听赵高计,矫诏杀扶苏二世。二世立,赵高用事,与斯互忌,高乃诬斯子由通盗,腰斩咸阳市,夷三族。○太平御览:「史记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不可得矣。』」考今本史记李斯传中,无臂苍鹰字,而太白诗中屡用其事,当另有所本。

"华亭鹤唳讵可闻":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别墅间的鹤唳?

# 鹤唳:鹤鸣。

"上蔡苍鹰何足道":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猎?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你不知道吴中的张翰是个旷达之人,

# 生:一作士。,称:一作真。,张翰:旧注:晋书卷九二张翰传:齐王囧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囧时秉权,‥‥‥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秋风忽忆江东行":因见秋风起而想起江东故都。

# 秋风忽忆江东行:这句写张翰。

"且乐生前一杯酒":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

"何须身后千载名":何须在意身后千年的虚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行路难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表达了其怀才不遇的郁愤,反映他在思想上既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又渴望经纶济世,得到赏识和重用的矛盾。正是这种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涛让这组诗气象非凡、大气磅礴,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又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三首诗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没有被唐玄宗赏识和重用,反而受到权臣的诋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相当于被变相撵出了长安。《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天宝三载(744年)离开长安时所作。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裴斐《太白乐府举隅》从之。郁贤皓《李白集》以为前两首作于开元十九年(731年)前后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无成而归之时,第三首作年不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行路难三首(其一)》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抒怀言志的诗。诗歌一开始通过“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苦闷场景与“冰塞黄河”“雪拥太行”的险阻意象,抒发了诗人仕途受挫后的茫然与困顿。继而借姜尚垂钓、伊尹梦日的典故,在"行路难"的反复慨叹中完成情感转折,最终以“长风破浪”“直济沧海”的壮阔意象,展现了诗人突破现实困境的豪迈气概与积极进取的人生信念。全诗在跌宕起伏的情感波澜中,完成了从苦闷彷徨到昂扬奋发的精神蜕变,展现出盛唐诗歌特有的雄浑气象。《行路难三首(其二)》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抒怀言志的社会批判诗。诗歌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强烈反差开篇,通过“羞逐长安社中儿”的市井荒嬉场景与“曳裾王门不称情”的屈辱寄居经历,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懑。继而借韩信遭市井嘲笑、贾谊被公卿忌恨的典故,揭露人才不被重视的残酷现实;又以燕昭王筑黄金台、拥篲迎贤的历史盛况,反讽当世贤路壅塞、明主难逢的昏暗政局。尾句“行路难,归去来”在悲怆的呼号中,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但不肯苟且的高洁品格。全诗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叠中,表达出李白对现实激烈控诉与对理想政治的热切呼唤。《行路难三首(其二)》是一首七言古诗,以咏史抒怀为题材,借古讽今,诗中列举伍子胥、屈原、陆机、李斯等功成不退而殒身的历史悲剧,与张翰见秋风思归的明智之举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华亭鹤唳""上蔡苍鹰"等典故意象,揭示政治斗争的残酷性。结尾以"且乐生前一杯酒"的洒脱宣言,集中体现了诗人对"功成身退"的深刻认知,既包含对现实政治的清醒批判,又流露出超脱名利的旷达襟怀。

2. 写作手法

用典:这组诗大量用典,“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提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诗人借这两位历史人物两位历史人物,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运用宗悫的典故,表达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作客,觉得孟尝君对自己不够礼遇,开始时经常弹剑而歌,表示要回去。“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韩信未得志时,曾受胯下之辱。贾谊年轻有才,汉文帝本打算重用,但由于受到大臣灌婴、冯敬等的忌妒、反对,后来竟遭贬逐。李白借用了这些人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空有才华才华不被重用的境况。“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战国时燕昭王为了使国家富强,在易水边筑黄金台,以招揽贤士。于是乐毅、邹衍、剧辛纷纷来归,为燕国所用。燕昭王对于他们十分重视,礼遇有加,使燕国重新强大,李白借此流露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理想的君臣关系的渴求。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伍子胥沉江,屈原投水,陆机兵败被诛,李斯受腰斩之刑,这些人虽然身负大才,但最后都殒身于政治,只有张翰回到家中安度人生,李白借此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与人生哲学,渴望功成名同时追求适意自由。

3. 分段赏析

《行路难三首(其一)》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以及对他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爱酒如命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放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接下来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却不得任用,被“赐金放还”,相当于变相撵出了长安,正如想要渡过黄河却发现冰塞黄河、想要攀登太行山发现雪拥太行,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一味消沉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沉沦,而要继续追求理想抱负。“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八十岁在渭水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一位是伊尹,在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人生实难,大道多歧,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表现出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句诗运用典故,表达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给遇到挫折,遭遇困难,受到打击而感到前路茫然的人们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股力量。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行路难三首(其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个开头与第一首不同。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这一首,一开头就如平地起高楼,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照说这样的大道是易于行路的,但紧接着却是“我独不得出”,充满矛盾的起笔让人感到这里面有许多隐含之意,起了人们对下文的兴趣。“羞逐”以下六句,是两句一组。“羞逐”两句是写自己的不愿意。唐代上层社会喜欢拿斗鸡进行游戏或赌博。唐玄宗曾在宫内造鸡坊,斗鸡的小儿因而得宠。当时有“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狗胜读书”的民谣。如果要去学斗鸡,是可以交接一些纨绔子弟,在仕途上打开一点后门的。但李白对此嗤之以鼻,所以声明自己羞于去追随长安里社中的小儿。那么,去和那些达官贵人交往呢?“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曳裾王门”,即拉起衣服前襟,出入权贵之门。“弹剑作歌”,用的是冯谖的典故。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作客,觉得孟尝君对自己不够礼遇,开始时经常弹剑而歌,表示要回去。李白是希望“平交王侯”的,而此时在长安,权贵们并不把他当一回事,因而使他象冯谖一样感到不能忍受。这两句是写他的不如意。“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韩信未得志时,曾受胯下之辱。贾谊年轻有才,汉文帝本打算重用,但由于受到大臣灌婴、冯敬等的忌妒、反对,后来竟遭贬逐。李白借用了韩信、贾谊的典故,写出在长安时一般社会上的人对他嘲笑、轻视,而当权者则加以忌妒和打击。这两句是写他的不得志。“君不见”以下六句,深情歌唱当初燕国君臣互相尊重和信任,流露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理想的君臣关系的渴求。战国时燕昭王为了使国家富强,在易水边筑黄金台,以招揽贤士。于是乐毅、邹衍、剧辛纷纷来归,为燕国所用。燕昭王对于他们不仅言听计从,而且屈己下士,折节相待。李白始终希望君臣之间能够有一种比较推心置腹的关系。他常以伊尹、姜尚、张良、诸葛亮自比,原因之一,也正因为他们和君主之间的关系,比较符合自己的理想。但这种关系在现实中却是不存在的。唐玄宗这时已经腐化而且昏庸,根本没有真正的求贤之心,下诏召李白进京,也只不过要他写一点歌功颂德的文字而已。“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李白慨叹昭王已死,没有人再洒扫黄金台,实际上暗中是表明他对唐玄宗的失望。诗人的感慨是很深的,也是很沉痛的。以上十二句,都是承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对“行路难”作具体描写的。既然朝廷上下都不是看重他,而是排斥他,那么就只有拂袖而去了。“行路难,归去来!”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没有别的路可以走。这两句既是沉重的叹息,也是愤怒的抗议。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对功业的渴望,流露出在困顿中仍然想有所作为的积极用世的热情,他向往象燕昭王和乐毅等人那样的风云际会,篇末的“行路难,归去来”,只是一种愤激之词,只是比较具体地指要离开长安,而不等于要消极避世,此时他还抱有它日东山再起“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行路难三首(其三)》集中探讨进退之道,通篇以对比手法,前四句言人生须含光混世,不务虚名。中八句中段以伍子胥、李斯等历史人物为例,警示功成不退的危险,最后赞成张翰"适意人生"的态度。诗歌前段主张踏实生活不求虚名,最后赞赏张翰看似推崇隐退,实则展现诗人在出世与入世间的矛盾:既不甘隐逸,又畏惧官场险恶。这种两难困境使李白的"行路难"超越个人际遇,成为更具普遍意义的人生思考。结尾对张翰的称许,本质上仍是面对现实无奈的自我宽慰。

4. 作品点评

李白的《行路难三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体现希望。这组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白的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不似鲍照一味沉郁,李白的诗有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能够给困境中的人极大的鼓舞和力量,因而,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更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刘云:结得不至鼠尾,甚善,甚善。

明高棅《唐诗品汇》

# 《行路难》,叹世路艰难及贫贱离索之感。古辞亡,后鲍照拟作为多。白诗似全效照。

明胡震亨《李杜诗通》

# 冰寒雪满,道路之难甚矣。而日边有梦,破浪济海,尚未决志于去也。后有二篇,则畏其难而决去矣。此盖被放之初述怀如此,真写得“难”字意出。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句格长短错综,如缚龙蛇。

不详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 青莲《梁父》、《行路》诸吟,《巧言》、《巷伯》之伦也。

明刘世教《合刻李杜分体全集序》

# 严云:“天衢”亦是常语、作喻却奇。又云:第四句极粗,极雅。短句作结,结法警拔,寄托兀傲。

不详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 诗的前四句否定历代人崇敬的许由洗耳和伯夷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行为;接着提出一个结论:自古以来贤能是人,攻城不退都不得善终;最后四句认为只有像张翰那样在当时混乱政治中借秋风思乡为名辞官回家,才是真正的旷达之人,避免了杀身之祸。

现代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郁贤皓《李白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戴叔伦《相思曲》

下一篇:唐·罗隐《塞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