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飞天书":白鹤给我寄来天书,
"南荆访高士":叫我来南荆拜访高人。
"五云在岘山":岘山顶上五彩云霞笼罩,
"果得参寥子":果然你参寥子隐居此地。
"肮脏辞故园":气度高昂辞别故乡,
"昂藏入君门":神采奕奕入你柴门。
"天子分玉帛":天子赐你玉帛,
"百官接话言":百官争着与你搭讪。
"毫墨时洒落":你挥毫如飞,器宇轩昂,
"探玄有奇作":探讨天地玄密,文字神奇。
"著论穷天人":著作幽深,穷天人之理,
"千春秘麟阁":可以高藏密阁留芳千古。
"长揖不受官":你对皇上长揖不接受官职,
"拂衣归林峦":拍拂衣袖,回归山林隐居。
"余亦去金马":我也从翰林金马门辞别回山,
"藤萝同所欢":喜爱山野是我们的共同爱好。
"相思在何处":何处是我们理想境界?
"桂树青云端":青云上端清香的桂花树。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中细腻地勾勒出一幅高士访友、继而毅然辞官归隐的动人画面,诗人以自身的经历与参寥子的抉择相呼应,坚定地表达了自己告别繁华朝廷、向往山林隐居生活的决心。在字里行间,不仅饱含着与参寥子分别时的不舍与两人之间真挚深厚的友谊,还高度颂扬了参寥子作为高士的高洁品格与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此外,诗人巧妙地运用桂树青云的意象,寄托了对远方友人无尽的思念之情,进一步深化了全诗的主题。
2. 写作手法
起兴:诗的开篇“白鹤飞天书,南荆访高士”以白鹤飞天传书为引子,这一神秘而迅速的书信传递方式,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也巧妙地引出了下文对参寥子的寻访。白鹤在古代传说中常作为仙人的坐骑,这里用来形容书信传递的神秘与迅速,为全诗奠定了高洁、超脱的基调。直抒胸臆:李白在诗中直接表达了对参寥子的敬仰和思念之情,如“五云在岘山,果得参寥子”表达了对参寥子隐居之地的向往和终于得见的喜悦;“长揖不受官,拂衣归林峦”则高度赞扬了参寥子不慕名利、归隐山林的高洁品质,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这种直抒胸臆的写法使得情感更加真挚动人。情景交融:诗人在描绘与参寥子的交往过程时,将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如“天子分玉帛,百官接话言”描绘了参寥子受到天子赏识、百官争相交谈的盛况,与后文“长揖不受官,拂衣归林峦”的归隐选择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参寥子的高洁品质。同时,“桂树青云端”的意象则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使得全诗意境深远、余韵悠长。
3. 分段赏析
《赠参寥子》“白鹤飞天书,南荆访高士。”开篇即以白鹤飞天传书的神秘意象引入,为全诗增添了超凡脱俗的氛围。白鹤在古代被视为仙人的坐骑,象征着高洁与超脱。诗人以白鹤传书为引子,巧妙地引出下文对参寥子的访寻,同时也暗示了参寥子作为高士的非凡身份。“五云在岘山,果得参寥子。”“五云”象征着吉祥与仙气,与岘山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神秘而美丽的画面。诗人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岘山找到了心仪已久的高士参寥子,内心的喜悦与激动溢于言表。“肮脏辞故园,昂藏入君门。天子分玉帛,百官接话言。”这四句描述了参寥子辞别故园、进入朝廷的经过。他虽出身卑微(以“肮脏”自谦),但气质高昂(以“昂藏”形容),深受天子赏识,得以进入朝廷。天子赐予他玉帛,百官也纷纷与他交谈,场面盛况空前。然而,这一切繁华与名利并未能打动参寥子的心。“毫墨时洒落,探玄有奇作。著论穷天人,千春秘麟阁。”这四句展现了参寥子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哲学造诣。他挥毫泼墨,创作出探讨玄理的佳作;他的著作深入天人之际,被秘藏于麟阁之中,流传千古。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参寥子的学识与智慧,也进一步突出了他作为高士的超凡脱俗。“长揖不受官,拂衣归林峦。余亦去金马,藤萝同所欢。相思在何处?桂树青云端。”参寥子在面对天子的封赏时,毅然选择了辞官归隐。他长揖不受官职,拂衣而去,回到了他心爱的山林之中。诗人李白也深受感动,决定离开金马门(朝廷的象征),与参寥子一同享受山林之乐。最后两句以桂树青云为意象,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桂树高耸入云,象征着诗人与参寥子之间深厚的情谊和遥远的距离;青云则象征着他们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