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西楼月":黄鹤楼西天的月亮,
# 西:一作高。,黄鹤:即今武汉市武昌蛇山之黄鹤楼。《潜确居类书》:”黄鹤山,在武昌府城西南,俗呼蛇山,一名黄鹄山。昔仙人王子安骑黄鹤憩此,地志云:黄鹤山蛇行而西,吸于江,其首隆然,黄鹤楼枕焉。其下即黄鹤矶。
"长江万里情":长江万里的流水,那就是我的心,我的情。
"春风三十度":春风三十多次去了又来,
"空忆武昌城":这些年里我徒然怀念着武昌城。
"送尔难为别":现在来送你,分别实难,
"衔杯惜未倾":举起酒杯不忍一下子喝空。
"湖连张乐地":山崖追逐着流荡的行舟,
# 张乐:奏乐。《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云》:“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
"山逐泛舟行":湖水连着黄帝置乐的洞庭。
"诺为楚人重":作为楚人,你最重视自己的诺言,
"诗传谢朓清":谓谢朓诗以清丽著名。
# 诗传谢朓清:谓谢朓诗以清丽著名。《南齐书》:”谢朓善草隶,长五言诗,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
"沧浪吾有曲":我也有一曲《沧浪歌》,
# 沧浪吾有曲:沧浪即《沧浪歌》。《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又见《楚辞·渔父》。此言自己高洁其志,不与世同流合污。
"寄入棹歌声":一边行船,一边吟唱。
# 棹歌:行船时所唱之歌。张衡《西京赋》:“齐栧女,纵棹歌。”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送储邕之武昌》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整首诗以飘逸秀丽的古风为基调,自然流畅地融合了排律的形式,展现出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情趣盎然。它不仅深情地流露了诗人对武昌的怀念之情,更深刻地体现了与储邕之间那份深厚的友谊。
2. 写作手法
用典:“湖连张乐地”一句借用黄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的典故,暗喻储邕前往武昌所途经之地的美好。“诺为楚人重,诗传谢朓清”则借用楚人重诺言和谢朓清丽之诗的典故,来寄寓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和赞美。这些典故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得诗人的情感表达更为含蓄而深刻。“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借用《沧浪歌》典故,暗喻诗人不与浊世同流的孤高品格。反衬:以实写虚,“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以黄鹤楼和长江为背景,通过描绘江天一色、风清月朗的景象,来衬托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这种借自然景色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法,是李白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
3. 分段赏析
第一联“黄鹤西楼月”,勾勒出一幅江天一色、风清月朗的静谧画面,而紧接着的“长江万里情”,则以一种含蓄而深邃的手法,巧妙地将诗人李白对友人储邕的深情厚谊寓于浩荡的长江之中,令人回味无穷。李白素以真挚情感著称,正如他在《赠汪伦》中以“水深千尺”喻友情之深,此处亦是如此。第二联“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笔触流转间,时光仿佛倒流,诗人深夜难眠,凭窗远望,黄鹤楼的月色与武昌城的朦胧烟树交织成一幅幅往昔的记忆画卷。三十年前与储邕共度的美好时光,如今只能在心中空自怀念,这“春风三十度”不仅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更是对故地重游、友情再现的深切期盼。第三联“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这两句诗细腻地描绘了离别之际的伤感与不舍。诗人以“难为别”三字,道出了离别之难,而“惜未倾”则通过频频劝酒、不忍酒杯空落的细节,将惜别之情表现得深切而淋漓。第四联“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这句诗借用了黄帝在洞庭张咸池之乐的典故,以及舟行山间、众山追逐行舟的生动景象,寓意着储邕前往武昌的旅途中将经过这片充满诗意与音乐之地。美景与友情相伴,令人心生向往。第五联“诺为楚人重,诗传谢朓清”,诗人以楚人重诺言的美誉和谢朓清丽诗歌的典范,寄托了对储邕的深情祝福与期望。楚地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以及谢朓昔日游楚赋诗的佳话,共同构成了这段送别诗的深厚文化底蕴,彰显了李白与储邕之间情意的真挚与深切。第六联“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诗人借用《沧浪歌》的典故,不仅表达了自己不忘武昌之情,更以高洁之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定信念,作为对友人至诚之意的最好诠释。这《沧浪歌》的旋律,随着棹歌飘荡在长江之上,也永远回响在李白与储邕的心中。
4. 作品点评
《送储邕之武昌》这首诗整体结构飘逸灵动,秀美自然,浑然天成,洋溢着勃勃生机与盎然情趣。诗人巧妙地运用古风笔法来构思排律,不仅展现了其对武昌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储邕的无限留恋,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 起四语韵胜,不比自佳。后亦流动,行云流水,飘然不群。
明李攀龙《唐诗直解》
# 起语雄健,亦复自然,景物收入笔端如矢口唱出。
明李攀龙《唐诗训解》
# 此诗音韵铿锵,俪偶参错,排律之变体,同时惟孟襄阳有然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逸度逸才,铿然合节。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供奉体本非胜场,乃此一篇又一空万占,要唯胸中无排律名目也。冲口云烟,无端萦绕。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以古风起法运作长律,太白天才,不拘绳墨乃尔!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健笔凌空,如列子御风而行,冷然善也。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
# 严云:起两句一字非类,而错揉成对,最新,不独情境之佳。
不详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上一篇:唐·李白《寄崔侍御》
下一篇:唐·李白《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