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dēng
shā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yuān
míng
guī
lái
shì
xiāng
zhú
wèi
bēi
zhōng
suì
ǒu
běn
zhōu
yīn
zhāo
bái
rén
xiào
zhuó
huáng
huā
lái
guò
chóng
yáng
shí
jùn
suì
jié
chéng
nán
zhù
àn
xiǎng
shān
lín
wǎn
shuǐ
méi
rén
jiào
yuè
tán
shuāng
zuò
yīng
wáng
zhòu
kuī
chì
yǒng
qín
gāo
bái
guī
dào
féng
líng
xiān
fǎng
仿
diàn
lèi
yáo
xiāng
zhī
lái
dēng
gāo
rén
jīn
rén
zài
cāng
zhōu
wéi
宿
nuò
míng
yóu
dài
lián
shān
jīng
chū
míng
hǎi
yáng
mèi
huī
zuò
mǐng
dǐng
ān
suǒ
zhī
sòng
qīng
yáng
luàn
cēn
bīn
suí
luò
sàn
mào
zhú
qiū
fēng
chuī
bié
hòu
dēng
tái
yuàn
yán
cháng
xiāng

译文

陶渊明写了《归去来》,表明不追逐俗世的高志。因为没有酒喝了,所以就到州牧那里去喝酒。于是就想象着和陶渊明一起。一边观赏菊花一边饮酒。我此时的心情不好,白白辜负了重阳佳节。能得到“题舆”这样的待遇是怎样的俊杰才能有的啊!我自认为自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就想干脆隐居在城南算了。在山上建一座小房子,下面可以看到宛溪。胡人吹奏玉笛悠扬,越女拨动琴弦清亮。我以为即使是皇亲国戚也不能有这样的享受。常人怎能体会深藏?琴高乘着红鲤鱼跃出水面,仙龟为河伯引路,这是像神仙一样的生活。举酒祭奠和自己志趣相投的先贤。自古九月九日登高的人,有几个仍然在世呢?沧洲不是自己的归宿,以后还有机会大展宏图。连绵山峦如惊涛骇浪,自茫茫海面奔腾而起。我挥袖邀劝大家举杯为乐,喝醉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歌声伴着清风飞扬,舞步凌乱却显疏狂。宾客如同落叶般纷纷散去,头巾被秋风吹得飘转翻飞。分别之后再有机会来到这里,请大家记得曾在这里饮酒欢乐过。

逐句剖析

"渊明归去来":陶渊明写了《归去来》,

# 渊明归去来:《晋书》:陶潜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即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既而语人曰:“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耶!”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与相闻,遂欢宴穷日。弘后欲见,辄于林泽问候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不与世相逐":表明不追逐俗世的高志。

"为无杯中物":因为没有酒喝了,

# 为无杯中物:陶渊明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遂偶本州牧":所以就到州牧那里去喝酒。

"因招白衣人":于是就想象着和陶渊明一起。

"笑酌黄花菊":一边观赏菊花一边饮酒。

# 笑酌黄花菊:《艺文类聚》:《续晋阳秋》曰: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之,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我来不得意":我此时的心情不好,

"虚过重阳时":白白辜负了重阳佳节。

# 重阳:《梦梁录》: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号曰重阳。

"题舆何俊发":能得到“题舆”这样的待遇是怎样的俊杰才能有的啊!

# 题舆何俊发:《北堂书钞》:谢承《后汉书》曰:周景为豫州刺史,辟陈蕃为别驾,下就,景题别驾舆曰“陈仲举座也”,不复更辟,蕃惶惧,起视职。

"遂结城南期":我自认为自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就想干脆隐居在城南算了。

"筑土按响山":在山上建一座小房子,

# 响山:《方舆胜览》:响山在宣城县南五里。《一统志》:响山,在宁国府城南五里,下俯宛溪。权德舆记:“响山,两崖耸峙,苍翠对起,其南得响潭焉,清泚可鉴,潆洄澄淡。

"俯临宛水湄":下面可以看到宛溪。

"胡人叫玉笛":胡人吹奏玉笛悠扬,

"越女弹霜丝":越女拨动琴弦清亮。

"自作英王胄":我以为即使是皇亲国戚也不能有这样的享受。

# 英王胄:《韵会》:“胄,裔也,系也,嗣也。”

"斯乐不可窥":常人怎能体会深藏?

"赤鲤涌琴高":琴高乘着红鲤鱼跃出水面,

# 琴高:《列仙传》:琴高者,赵人也。以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术,浮游冀州、涿郡之间。二百余年后,辞入涿水中取龙子。与弟子期日,皆洁斋待于水旁设祠,果乘赤鲤来,出坐祠中,旦有万人观之。留一月余,复入水去。

"白龟道冯夷":仙龟为河伯引路,

# 白龟道冯夷:《山海经》: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郭璞注:冰夷,冯夷也。《淮南》云“冯夷得道,以潜大川”,即河伯也。《穆天子传》所谓河伯无夷者,《竹书》作冯夷,字或作冰也。《河图括地象》:冯夷恒乘云车,驾两龙。白龟,事未详。《楚辞·河伯》云:“乘白鼋兮逐文鱼,气汝游兮河之渚。”白龟殆白鼋之讹欤。

"灵仙如仿佛":这是像神仙一样的生活。

"奠酹遥相知":举酒祭奠和自己志趣相投的先贤。

# 酹:《广韵》:“酹,以酒沃地也。”

"古来登高人":自古九月九日登高的人,

"今复几人在":有几个仍然在世呢?

"沧洲违宿诺":沧洲不是自己的归宿,

"明日犹可待":以后还有机会大展宏图。

"连山似惊波":连绵山峦如惊涛骇浪,

# 连山似惊波:木华《海赋》:“波如连山。”太白本其语而倒用之,谓“连山似惊波”,遂成奇语。

"合沓出溟海":自茫茫海面奔腾而起。

# 合沓出溟海:谢朓诗:“合沓与云齐。”吕向注:“合沓,高貌。

"扬袂挥四座":我挥袖邀劝大家举杯为乐,

"酩酊安所知":喝醉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 酩酊:《说文》:“酩酊,醉也。”

"齐歌送清扬":歌声伴着清风飞扬,

"起舞乱参差":舞步凌乱却显疏狂。

"宾随落叶散":宾客如同落叶般纷纷散去,

# 宾随落叶散:卢照邻诗:“客散同秋叶,人亡似夜川。”

"帽逐秋风吹":头巾被秋风吹得飘转翻飞。

# 帽逐秋风吹:《晋书》:孟嘉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以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

"别后登此台":分别之后再有机会来到这里,

"愿言长相思":请大家记得曾在这里饮酒欢乐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九日登山》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二载(753年)重阳节在宣城所作。此诗系李白与一位任宣城别驾的李姓宗室,登临其新筑之台时有感而发。诗中以华丽笔调描绘登高宴饮场景,借齐歌清扬、起舞参差等意象营造浪漫氛围,又以“落叶散”“秋风吹”等勾勒离别怅惘,将宴饮的热烈与别后的孤寂交织。全诗既具李白一贯的浪漫主义奇美意境,又暗藏壮志难酬的感慨,于洒脱中见深情,堪称其晚年抒情诗中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篇重阳登高诗作于唐天宝十二年(753年),五旬有余的青莲居士正寓居宣城。据清代文士考据,太白或与某位李唐宗室同游新筑高台,现存诗题恐有遗缺。细读同期《宣城九日闻崔侍御》诸作,可见谪仙晚年虽远离庙堂,仍与州郡官吏诗酒唱和。诗中既有“古来登高客,今剩几人存”的沧桑之叹,又见“群山似浪奔沧海”的壮阔胸襟。此时的李白,半生宦海浮沉后,宴席间依旧保持着“振袖邀宾客”的疏狂本色,却在曲终人散时留下“登台寄相思”的寂寥笔墨,恰似杜工部所言“文章憎命达”,道尽大唐才子在出世与入世间的千古徘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重阳登高诗。诗人先借陶渊明归隐自嘲求职碰壁,再写城南宴饮表面热闹实际冷清,醉眼看神仙时吐露“自古才子几人得志”的悲叹,最妙数结尾处以秋叶喻宾客离散,以帽随风去写身世飘零,热闹散尽后独登高台,“愿言长相思”的收笔,既是告别宴席的惆怅,更是对未竟理想的执念。

2. 分段赏析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开篇四句借陶渊明归隐自比,看似清高,实则暗藏苦涩。陶潜有白衣人送酒、与州牧共饮的潇洒,李白却叹“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同为饮酒赏菊,陶渊明是真隐士的从容,李白却是求仕不成的自我宽慰,两相对比,尽显诗人矛盾心境。一“虚”字道尽落寞。次八句“题舆何俊发”至“俯临宛水湄”,“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则写诗人与友人登新筑高台,俯瞰宛水。胡人玉笛、越女琴弦的热闹里,一句“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泄露天机,自诩李唐宗室的他,此刻却只能旁观他人宴乐。看似风雅的聚会,掩不住“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的苍凉。表面写城南雅集之盛,题诗华车、筑台观水,实则用“何俊发”暗讽浮华。“赤鲤涌琴高”至“合沓出溟海”。写诗人酒酣耳热之际,醉眼朦胧之中思绪飘入仙界,见仙人琴高乘鲤、河伯冯夷驭龟,这是李白对超脱现实的渴望。诗人以敬酒问仙,实则是向天发问:“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看似超脱,终归要面对“沧洲违宿诺”的现实,以“连山似惊波”的壮景强振心志,恰似自我打气。“扬袂挥四座”至结尾,醉态中的狂放最见真性情,诗人挥袖邀饮、歌舞凌乱,看似疏狂不羁。“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以秋叶喻宾客离散,以帽随风去写身世飘零,热闹散尽后独登高台,“愿言长相思”的收笔,既是告别宴席的惆怅,更是对未竟理想的执念,如秋风吹过空山,余音不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空城雀》

下一篇:唐·顾况《独游青龙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