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君布衣时":往昔你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
"与妾同辛苦":和我一同承受生活的辛苦。
"一拜五官郎":可一旦你被拜为五官郎,
"便索邯郸女":就立刻去索求邯郸的美女。
"妾欲辞君去":我想要辞别你离去,
"君心便相许":你的心却轻易地就同意了。
"妾读蘼芜书":我读着《蘼芜》这样的弃妇诗,
"悲歌泪如雨":悲伤地痛哭流涕,泪水如雨下。
"忆昔嫁君时":回忆起当初嫁给你的时候,
"曾无一夜乐":竟然没有过一夜真正的欢乐。
"不是妾无堪":不是我没有能力做好妻子,
"君家妇难作":而是在你家实在难以做你的妻子。
"起来强歌舞":起身勉强唱歌跳舞,
"纵好君嫌恶":即便表演得很好你也嫌弃厌恶。
"下堂辞君去":我走下堂来辞别你离开,
"去后悔遮莫":离去之后,就让你后悔去吧。
# 遮莫:俚语,侭教也。见六卷注。《才调集》六。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寒女吟》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弃妇诗。这首诗以寒女自述的形式展开。诗中鲜明地表达了对寒女遭遇的深切同情,寒女并非自身有过错,却因丈夫的变心而陷入悲惨境地。同时,强烈批判了丈夫地位改变后便喜新厌旧的薄情行为,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男权主导下女性在婚姻关系里的弱势与无奈,以及社会地位变化对人性的扭曲。寒女最终“下堂辞君去”,体现出她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勇气,也表达了对女性追求自主、反抗不公命运的肯定与赞扬。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寒女丈夫在“布衣时”与妾同辛苦,和“一拜五官郎,便索邯郸女”后的行为进行鲜明对比,突出丈夫地位改变后心性的巨大变化,深刻揭示出社会地位对人性的扭曲,同时衬托出寒女被抛弃的悲惨境遇,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与批判性。用典:“妾读蘼芜书,悲歌泪如雨”,运用汉乐府《蘼芜》的典故,《蘼芜》中描写了弃妇与故夫相遇的情景,寒女读此诗悲歌落泪,借典故抒发自己被丈夫抛弃后的悲痛之情,同时也暗示寒女与《蘼芜》中弃妇相似的命运,丰富了诗歌内涵,使情感表达更具深度。心理描写:“妾欲辞君去,君心便相许”“起来强歌舞,纵好君嫌恶”等诗句,细腻刻画寒女面对丈夫变心时的心理变化,从试图离开的想法,到勉强歌舞仍遭嫌弃后的无奈与绝望,生动展现寒女内心的痛苦挣扎,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她的悲惨遭遇,增强诗歌的感染力。直抒胸臆:“不是妾无堪,君家妇难作”,寒女直接表达自己并非不堪为妇,而是丈夫变心使得为妇艰难,直接有力地抒发内心的悲愤,点明被弃原因,让读者清晰感受到寒女的委屈与不甘。
3. 分段赏析
“昔君布衣时,与妾同辛苦。一拜五官郎,便索邯郸女。”描述了女子和丈夫在贫贱时的共同艰辛,以及丈夫地位改变后的变心。诗中的“布衣”指的是平民百姓,说明两人曾经一起度过贫困的生活。然而,当丈夫升官为“五官郎”后,便开始追求“邯郸女”,即那些出身高贵、容貌美丽的女子。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社会地位的悬殊,也揭示了人性的冷酷无情。“妾欲辞君去,君心便相许。妾读蘼芜书,悲歌泪如雨。”描写了女子决定离开丈夫,而丈夫却毫不挽留的态度。女子在读《蘼芜书》时,悲歌泪如雨,表达了她内心的极度悲伤和无奈。《蘼芜书》是一首古代诗歌,通常用来表达女子的哀怨和悲苦。这一段通过女子的悲痛,进一步突显了她所处的困境和丈夫的无情。“忆昔嫁君时,曾无一夜乐。不是妾无堪,君家妇难作。”回顾了女子嫁入丈夫家后的不幸生活。她回忆起嫁入夫家时,没有一晚是快乐的,不是因为她自身无能,而是因为在这个家庭中做妻子太难了。这一段通过女子的自述,表达了她对婚姻生活的失望和对家庭环境的无奈。“起来强歌舞,纵好君嫌恶。下堂辞君去,去后悔遮莫。”描写了女子在丈夫家中的生活状况和最终的决定。即使她努力地跳舞唱歌,想要取悦丈夫,但丈夫仍然嫌弃她。最终,她决定离开这个家,尽管心中充满了不舍和后悔。这一段通过女子的决定,展现了她的坚强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妇女地位的低下和生活的困苦。
4. 作品点评
李白在创作关于“弃妇”的诗篇时,展现出了极高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寒女的外貌、动作、神态等进行生动描绘,使其形象跃然纸上。同时,对寒女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如被弃后的痛苦、不甘、挣扎以及最后的决然,都进行了深度挖掘与刻画。这种对人物的精心塑造,不仅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寒女的悲惨遭遇,更引发人们对封建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深刻反思。此外,在李白有关妇女的诗歌创作中,他不仅对独守空闺的“思妇”饱含同情,为遭受抛弃的“弃妇”鸣不平,还大胆歌颂那些敢于反抗封建社会秩序的“侠女”与“勇妇”,展现出他对女性多元形象的关注与对女性抗争精神的赞扬。
上一篇:唐·武则天《早春夜宴》
下一篇:唐·李中《庭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