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草寒不死":瑶草是受寒不死的,
# 瑶草:仙草,也泛指珍异之草。
"移植沧江滨":可以移植到仙境沧江的江滨。
# 滨:水边。,沧江:泛指水色青苍的江河。
"东风洒雨露":如果遇到东风飘洒雨露,
# 洒雨露:蒙受恩泽。,东风:指良好时机。
"会入天地春":就会与天地一道春意盎然。
# 春:生机。,天地:犹言世间。地:一作池。,入:得到。,会:能够。
"予若洞庭叶":我就像洞庭湖的落叶,
# 洞庭叶:洞庭水上之叶,作者自喻行踪难定。
"随波送逐臣":随着风波送你去贬谪的远方。
# 逐臣:指郄昂遭到贬谪。,随波:随着波浪移动着。
"思归未可得":我也思念故乡,但也不能归去,
"书此谢情人":书此诗一首赠送给有情人,聊表心意。
# 情人:好朋友。,谢:辞别。,书此:写此诗。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瑶草起兴,表达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将自己比作洞庭叶,随波相送逐臣,展现对友人的不舍,同时借景与自身状态,写出思归不得的惆怅,整体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送别时的不舍以及自身思归不得的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比喻:“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将自己比作洞庭湖的落叶,随波逐流陪送被贬的友人,生动地展现出自身漂泊之感与对友人的不舍和陪伴。象征:“瑶草寒不死,移植沧江滨”,瑶草象征坚韧,即便历经寒冬、被移植到沧江,依然存活,象征友人在困境中也能顽强生存。借景抒情:“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借春风化雨、万物复苏之景,表达对未来的希望,为友人的处境宽慰。
3. 分段赏析
首联“瑶草寒不死,移植沧江滨”,诗人以瑶草自比,瑶草在寒冷中顽强不死,即便被移植到沧江之滨,依旧保有生机,语言质朴却生动地展现出一种坚韧的生命力,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在困境中的不屈。颔联“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笔锋一转,描绘出东风轻洒雨露,天地即将迎来春天的画面。这两句诗意境开阔,用词清新自然,“洒”字赋予东风灵动之感,让人仿佛看到那如酥春雨滋润万物,展现出万物复苏、充满希望的景象,也暗示着友人虽遭贬谪,但终有否极泰来之时。颈联“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洞庭之叶,随着水波去送别被贬的友人郄昂。“随波”二字生动地写出自身如落叶般身不由己的无奈,深刻地表达出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同情,以及自己面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尾联“思归未可得,书此谢情人”则直白地倾诉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他渴望回归故乡却难以实现,只能通过写下这首诗来感谢那些关心自己的人。“思归”二字饱含着深深的眷恋,“未可得”又道尽了无奈,简单的话语,却将诗人的遗憾与感激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借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与寓意深刻的精妙比喻,将诗人内心的坚韧、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不露痕迹地表达出来。
上一篇:唐·白居易《老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