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娇小姿":回忆起以前未嫁之时,尚是一个娇小之女,
"春心亦自持":虽有思春之情,芳心亦可自持。
# 自持:能够自我控制。,春心:思春之心。
"为言嫁夫婿":想早日嫁个乘龙快婿,
"得免长相思":免得常在空闺相思。
"谁知嫁商贾":谁知今日却嫁给了个商人,
"令人却愁苦":却令人好不愁苦。
"自从为夫妻":自从结婚为夫妻以来,
"何曾在乡土":他何曾一日在家呆过。
"去年下扬州":去年他下扬州时,
# 扬州:唐属淮南道,为大都督府,商业繁荣,万商云集,为东方大都会。即今江苏扬州。
"相送黄鹤楼":我在黄鹤楼前为他送行。
# 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故址在武汉长江南岸的蛇山黄鹤矶上。
"眼看帆去远":眼看帆已去远,
"心逐江水流":我的心也随江流逐他而去。
"只言期一载":只说去一年就回来,
# 言:说。
"谁谓历三秋":可是,过了三年他还没有回来。
"使妾肠欲断":使得我想得愁肠欲断,
"恨君情悠悠":怨恨夫君之情如悠悠的江水。
"东家西舍同时发":与他一起出发的东邻西舍,
"北去南来不逾月":人家北去南来不到一个月都回来了。
# 逾月:不超过一个月。
"未知行李游何方":也不知道夫婿的影踪如今在何方,
# 行李:行人随行之衣物,此代指行人。
"作个音书能断绝":给他写封书信也没处投递。
# 音书:即书信。
"适来往南浦":于是前来南浦,
# 南浦:地名。在江夏县南三里。《楚辞·离骚》:“送美人兮南浦。”
"欲问西江船":想打听一下是否有西江来的商船。
# 西江:江夏以西的长江。
"正见当垆女":正好见一个卖酒的少妇,
# 当垆女:卖酒女。
"红妆二八年":年方二八,红妆靓然,与夫一同当垆卖酒。
"一种为人妻":同样是为人之妻,
# 一种:一样,同样。
"独自多悲凄":唯有我影只人单,独然一身,好不凄然。
"对镜便垂泪":我如今对镜垂泪,
"逢人只欲啼":逢人欲泣,好不后悔。
"不如轻薄儿":还不如当初就嫁给一个轻薄少年,
# 轻薄儿:轻薄少年。即游手好闲的浮浪子弟。
"旦暮长相随":也能与他早晚相随。
"悔作商人妇":我悔作商人之妇,
"青春长别离":大好青春却长期过着别离的生活。
"如今正好同欢乐":如今正好是同欢乐的大好时光,
"君去容华谁得知":夫君一去,我的青春容华谁得知。
# 容华:年轻美丽的容貌。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古诗,也是一首闺怨诗。此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倾诉自己委身于重利轻别的商贾的不幸与懊悔,表现她对婚姻幸福的真切向往,展现了诗人对商人妇之类的平民妇女的同情。
2. 写作手法
赋:全文以赋法为主,按时间顺序和情感发展脉络,客观细致地铺陈女主人公从待嫁、出嫁到独守空闺的经历,通过直白的叙事与抒情,不加烘托渲染,却将商人妇的不幸与懊悔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情感的递进和生活场景的再现自然而真切。
3. 分段赏析
全诗用一个女子的口吻,诉说委身于重利轻别的商贾的不幸和懊悔,表现她对婚姻幸福的深切向往,可分为三部分。开头六句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婚前女子对婚姻生活的美好愿望与婚后残酷现实之间的巨大感情落差:未出阁时,还是那娇怯怯的小女儿家。纵然心底藏着几分朦胧的思慕,也总能轻轻按捺住,不教它肆意蔓延。那时若说起婚嫁,满心盼的不过是寻得良人,能驱散这眉宇间长久的轻愁。何曾想,如今为了那寻常人家的安稳日子,嫁与一位行商的夫君,却反倒尝尽了世间的苦涩滋味,这满心的愁苦,比从前更甚了。接着十句为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叙写商人丈夫下扬州经商多年不归,相思之苦让女子不觉肝肠寸断,心中充满了对丈夫的怨恨:自结发为夫妻,他何曾在宅院里多留过一日?去年他往扬州去,我在黄鹤楼畔为他饯行。眼睁睁看着载他的船儿渐远渐淡,我这颗牵念的心,早随着江水流淌,一路追着他去了。原是说定了只去一年便归,哪承想如今三个春秋都过了,他的归期依旧杳无音信。害得我这小女子被相思啃噬得肝肠寸断,对他这薄情郎的怨怼,竟也如这悠悠江水般,绵绵没有尽头。最后十八句为第三部分。这一部分把女子的遭遇与“东邻西舍”和“当垆女”的幸福生活相比,表达了商人妇心中对杳无音讯的丈夫的怨恨情绪:同他一道出门行商的东邻西舍,南来北往奔波,不出一月便能归家。偏我这夫君,如今不知游荡在何方,竟连半点音讯都不肯捎回。我寻到南浦去,想问问有没有从江夏西边长江过来的商船,能带来他的消息。恰巧撞见个年方二八的卖酒姑娘,梳着俏巧的发髻,正与身旁的丈夫笑语相和,那股子恩爱劲儿,刺得人眼生疼。同样是为人妻,旁人守着朝夕相伴的暖,我却独守空闺,形单影只。这般境遇,让悲戚在心头疯长,对着铜镜泪涟涟,见了人也忍不住红了眼眶。悔啊,真悔当初没嫁个寻常少年,哪怕是性子跳脱些,好歹能朝暮相守。偏我嫁了这行商的,让青春在日复一日的等待里耗成了灰。眼下正是夫妻相守的好时节,他却一去无踪,我这日渐憔悴的容颜,又有谁会怜惜呢?
4. 作品点评
李白笔下的以妇女为题材的作品绝非千篇一律,妇女问题在大诗人笔下得到了多角度的反映。《江夏行》与《长干行》写的是同类题材,同样采用女子口吻的代言体形式,但彼此是不能替代的。这首诗与《长干行》相比照,主要以赋法为主,比兴则少,同时又运用了五言、七言相间的形式,在音节上更显得灵活多致。不过,大约是即兴创作的缘故,很少文字推敲,故出语较易,腔调稍滑,不免在艺术上要略逊《长干行》一筹。
# 按白此篇及前《长干行》篇并为商人妇咏,而其源似出《西曲》。盖古者吴俗好贾,荆、郢、樊、邓间尤盛。男女怨旷哀吟,《清商》诸《西曲》所由作也。第其辞五言二韵,节短而情有未尽。太白往来襄、汉、金陵,悉其土俗人情,因采而演之为长什。一从长干上巴峡,一从江夏下扬州,以尽乎行贾者之程,而言其家人失身误嫁之恨,盼归怨望之伤,使夫讴吟之者,足动其逐末轻离之悔,回积习而裨王风。虽其才思足以发之。而踵事以增华,自从《西曲》本辞得来,取材固有在也。凡太白乐府,皆非泛然独造,必参观本曲之词与所借用之曲之词,始知其源流之自,点化夺换之妙。要不独此二篇为然,聊发凡,资读者触解云。
明胡震亨《李杜诗通》
# 曲尽怨别之情,絮絮可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末句正用其意。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上一篇:唐·罗邺《叹别》
下一篇:唐·罗隐《扇上画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