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ēng
jiā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zhēn
sēng
hào
hào
sēng
qié
yǒu
shí
lùn
sān
chē
wèn
yán
sòng
zhòu
qiān
biàn
kǒu
dào
héng
shā
shā
sēng
běn
zhù
nán
tiān
zhú
wèi
tóu
tuó
lái
guó
jiè
cháng
tiān
qiū
yuè
míng
xīn
shì
shàng
qīng
lián
qīng
jìng
mào
léng
léng
jiǎn
zēng
píng
qiān
nián
tiě
zhù
shǒu
zhōng
wàn
suì
sūn
téng
jiē
luò
jiāng
huái
jiǔ
hǎn
zhēn
sēng
shuō
kōng
yǒu
yán
sàn
jìn
luó
zài
hún
chú
fàn
qīng
gòu

译文

有位真正的僧人法号叫僧伽,曾经给我讲解所谓的三车:声闻乘,缘觉乘与菩萨乘。我问他念诵咒语有几千遍了,他回答像恒河的沙子一样数不清。这位僧人原本住在南天竺,为了佛法以头陀行来到这个国家。他持戒精严如同长天的秋月般明亮,内心如同世上青莲的颜色般纯净。意念纯净,则外貌凌徇。不适合减少,也不适合增加。你的宝瓶里有千年佛舍利,手中握着历经万年的胡孙藤。唉,我在江淮一带落魄已久,很少遇到真正的僧人讲解佛法的空与有。他一句话就驱散了我深重的罪孽,再次礼拜就完全消除了我轻微的过错。

逐句剖析

"真僧法号号僧伽":有位真正的僧人法号叫僧伽,

"有时与我论三车":曾经给我讲解所谓的三车:声闻乘,缘觉乘与菩萨乘。

"问言诵咒几千遍":我问他念诵咒语有几千遍了,

"口道恒河沙复沙":他回答像恒河的沙子一样数不清。

"此僧本住南天竺":这位僧人原本住在南天竺,

"为法头陀来此国":为了佛法以头陀行来到这个国家。

"戒得长天秋月明":他持戒精严如同长天的秋月般明亮,

"心如世上青莲色":内心如同世上青莲的颜色般纯净。

"意清净":意念纯净,

"貌棱棱":则外貌凌徇。

"亦不减":不适合减少,

"亦不增":也不适合增加。

"瓶里千年铁柱骨":你的宝瓶里有千年佛舍利,

# 铁柱:一作舍利。

"手中万岁胡孙藤":手中握着历经万年的胡孙藤。

"嗟予落魄江淮久":唉,我在江淮一带落魄已久,

# 淮:一作湖。

"罕遇真僧说空有":很少遇到真正的僧人讲解佛法的空与有。

"一言散尽波罗夷":他一句话就驱散了我深重的罪孽,

"再礼浑除犯轻垢":再次礼拜就完全消除了我轻微的过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僧伽歌》是唐代李白所作的七言古诗,题材为与僧人交流感悟之作。诗歌围绕诗人与僧伽的交往展开,介绍僧伽的来历、修行境界,如“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通过与僧伽论道,表达诗人对佛法的感悟,以及在落魄境遇中因僧伽的开解而获得精神解脱,展现了诗人对高僧的敬重和对佛法力量的赞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真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问言诵咒几千遍,口道恒河沙复沙。”点明僧伽法号,叙述与僧伽论三车,通过询问诵咒遍数,以夸张手法突出僧伽修行勤勉,初步展现僧伽的不凡。“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意清净,貌棱棱,亦不减,亦不增。瓶里千年铁柱骨,手中万岁胡孙藤。”介绍僧伽来自南天竺,为法而来,以比喻描绘其戒律与内心的纯净高洁,又以夸张手法描述其瓶中物与手中藤,渲染神秘色彩,刻画僧伽高深莫测的形象。“嗟予落魄江淮久,罕遇真僧说空有。一言散尽波罗夷,再礼浑除犯轻垢。”诗人自叹落魄江淮,难遇真僧,而僧伽的佛法让自己得到救赎,直接抒发对僧伽的敬仰和自身心灵净化后的感慨,点明诗歌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长卿《清明后登城眺望》

下一篇:唐·李白《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