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dēng
líng
zhì
jiǔ
wàng
dòng
tíng
shuǐ
jū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jiǔ
tiān
qīng
dēng
gāo
qiū
yún
zào
huà
chuān
yuè
liǎo
rán
chǔ
hàn
fēn
cháng
fēng
héng
lóng
wén
chuán
yóu
lóu
chuán
zhuàng
héng
fén
jīn
tǎo
jīng
jīng
pèi
bīn
fēn
bái
luò
jiǔ
zūn
dòng
tíng
luó
sān
jūn
huáng
huā
duō
shǒu
zhàn
yáo
xiāng
wén
jiàn
zhuǎn
tuí
yáng
dāng
shí
tíng
xūn
hān
zhuàng
shì
cuī
yāo
fēn
chuò
dōng
xià
yuān
míng
qún

译文

九月九日这天天气清朗,登上高处,天空不见一丝秋云。大自然开辟了山川湖岳,楚地和汉地界限分明,了然在目。大风鼓动着洞庭湖的波浪,重重叠叠的浪涛如龙鳞般起伏。回忆往昔,汉武帝曾巡游嬉戏,楼船行驶在汾河上,场面壮观。如今朝廷讨伐叛军,旌旗繁多,飘扬飞舞。军事文书落入酒杯之中,洞庭湖畔集结着众多军队。重阳节的菊花也来不及摘取,远处传来阵阵战鼓之声。舞剑时仿佛能让西斜的太阳回转,让时间停留在此刻。尽情高歌能激励壮士们的斗志,足以摧毁妖邪之气。像陶渊明那样在东篱下拘束地生活,实在不值得称道。

逐句剖析

"九日天气清":九月九日这天天气清朗,

"登高无秋云":登上高处,天空不见一丝秋云。

"造化辟川岳":大自然开辟了山川湖岳,

"了然楚汉分":楚地和汉地界限分明,了然在目。

# 楚汉:谓楚地之山及汉水也。

"长风鼓横波":大风鼓动着洞庭湖的波浪,

# 长风:《高唐赋》:“长风至而波起。”

"合沓蹙龙文":重重叠叠的浪涛如龙鳞般起伏。

# 合沓:盛多貌,聚集貌。

"忆昔传游豫":回忆往昔,汉武帝曾巡游嬉戏,

"楼船壮横汾":楼船行驶在汾河上,场面壮观。

# 楼船壮横汾:《昭明文选》:上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燕,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曰:“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李善注:“作大船,上施楼,故号曰楼船。”横汾:用汉武故事,玄宗巡游汾阴事。

"今兹讨鲸鲵":如今朝廷讨伐叛军,

# 鲸鲵:大鱼之恶者,以喻盗贼。

"旌旆何缤纷":旌旗繁多,飘扬飞舞。

"白羽落酒樽":军事文书落入酒杯之中,

# 白羽:箭也。《家语》:白羽若月,赤羽若日,旌旗缤纷,下盘于地。

"洞庭罗三军":洞庭湖畔集结着众多军队。

"黄花不掇手":重阳节的菊花也来不及摘取,

"战鼓遥相闻":远处传来阵阵战鼓之声。

"剑舞转颓阳":舞剑时仿佛能让西斜的太阳回转,

# 颓阳:犹残阳。谢宣远诗:颓阳照通津。,剑舞:用虞公挥戈回日事。

"当时日停曛":让时间停留在此刻。

# 停曛:用虞公挥戈回日事。

"酣歌激壮士":尽情高歌能激励壮士们的斗志,

"可以摧妖氛":足以摧毁妖邪之气。

# 妖氛:不详的云气,比喻乱判。《南史》:清妖氛于灨石,灭沴气于雩都。

"龌龊东篱下":像陶渊明那样在东篱下拘束地生活,

# 龌龊东篱下:《史记·郦生传》:“皆握齱好苛礼。”应劭曰:“握齱,急促之貌。”韦昭曰:“握齱,小节也。”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萧士赟曰:用武之时,儒士必轻。太白此言,其以渊明自况乎?东篱:种菊之处,文人所居也。

"渊明不足群":实在不值得称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是其于巴陵观看水军讨伐叛军演习时所作。全诗以五言古体为载体,借九日登高所见,描绘长风鼓波、旌旗缤纷的壮阔场景,融入“横汾”典故,烘托水军气势。诗中以豪放笔触,将雄浑的自然景象与激昂的战争场景交织,展现出渴望平定叛乱的坚定信念。尾联借否定陶渊明隐居,凸显积极入世的豪情。此诗融情于景,用典精妙,尽显李白诗歌豪迈飘逸、气势磅礴的艺术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是李白59岁时所作。彼时他流放归来,于湖南巴陵观看朝廷讨伐叛军的水军演习。此前流放的困顿与颓废,在目睹水军旌旗缤纷、三军列阵的壮观场景后一扫而空。诗中激昂的笔调,展现出他虽历经坎坷,却仍心怀壮志,渴望为国家平定叛乱贡献力量,重焕出豪迈洒脱的诗仙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握齱东篱下,渊明不足群”巧用了陶渊明东篱采菊的典故。典故原意是陶渊明在东篱下悠然采菊,过着隐居避世、闲适自在的生活,表达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超脱旷达的心境。作者在诗中反用此典,认为在国家面临战事、需要人们出力之时,像陶渊明那样在东篱下拘谨、局促地隐居避世是不可取的,不应满足于做这样的人,而应当挺身而出,为国家平定战乱、建立功勋。

2. 分段赏析

开篇“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点明时间与环境,清朗秋日登高,万里无云,为后文宏大场景的展现奠定开阔基调。“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从天地开辟的视角俯瞰山川,凸显地域辽阔,暗衬水军演习之地的雄浑壮阔。“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以夸张笔触写长风掀起巨浪,水波如龙纹翻涌,生动展现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忆昔传游豫,楼船壮横汾”,巧用“横汾”典故,借古喻今,暗示此次水军演习的非凡意义与雄伟气势。“今兹讨鲸鲵,旌旆何缤纷”,直述当下讨伐叛军之事,缤纷旌旗彰显水军的威严阵容与昂扬斗志。“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将军事意象与饮酒场景结合,体现战时饮酒观军容的豪迈,暗表必胜信心。“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重阳节不采菊赏秋,而以战鼓之声渲染紧张激烈的备战氛围。“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夸张描写剑舞之威,仿佛能令夕阳回转,凸显将士英勇无畏的气势。“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高歌鼓舞士气,展现诗人坚信正义之师必能平定叛乱的坚定信念。“握齱东篱下,渊明不足群”,以否定陶渊明隐居,鲜明表达诗人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冯道《偶作》

下一篇:唐·岑参《登古邺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