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青杏发花":又到了柳树茂盛杏树开花的春天,
# 发:开花。,青青:茂盛。,杨柳:泛指柳树。
"年光误客转思家":时光流逝客居异地日益思念家乡。
# 思家:思念家乡。,年光:时光。
"不知湖上菱歌女":不知湖上唱着歌谣采收菱角女子,
# 菱歌:采菱之歌。南朝宋·鲍照《采菱歌》之一:“簫弄澄湘北,菱歌清汉南。”唐·王勃《采莲赋》:“听菱歌兮几曲,视莲房兮几珠。”菱:一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池沼中,根生在泥里,浮在水面的叶子略呈三角形,花白色。果实的硬壳大都有角,绿色或褐色,果肉可以吃。果实通称菱角。
"几个春舟在若耶":在春天里有多少小船停在若耶溪。
# 若耶:溪名,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若耶山,北流入运河。相传为西施浣纱之所,故又名浣纱溪。
唐代诗人
王翰(?~?),唐代诗人。一作王瀚,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睿宗景云元年进士,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县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后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最后被贬为道州司马。其诗善写边塞生活,《凉州词》尤有名。其七言歌行,对仗自由疏旷,趋于工稳,多表现出具体可感的豪壮气魄。王翰的作品受到乐府歌行的显著影响,对诗歌格调氛围掌控成熟。代表作品有《凉州词二首》《饮马长城窟行》。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思乡题材的七言绝句,描绘了春日里杨柳青青、杏花开放的美景,以及诗人由此引发的思乡之情,并通过想象若耶溪上菱歌女采菱的画面,进一步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杨柳青青杏发花,年光误客转思家”是实写。描绘了眼前杨柳翠绿、杏花绽放的春日实景,以及诗人因客居他乡、虚度时光而生发的思乡之情,是诗人真实所见与所感。“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耶”是虚写。诗人并未亲眼见到若耶溪上采菱女的情景,而是通过想象,勾勒出采菱少女在湖上荡舟采菱、欢歌笑语的画面,以此进一步烘托思乡之情。通过虚实结合,拓展了诗歌意境,丰富了情感表达。直抒胸臆:“年光误客转思家”,诗人直接点明自己因时光流逝,漂泊在外,心中涌起强烈的思乡之情,一个“思”字直白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毫无掩饰,将内心的情感直接传达出来。起兴:“杨柳青青杏发花”运用了起兴手法。诗人以杨柳垂丝、杏花绽放的春日美景开篇,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借眼前之景引出下文“年光误客转思家”的思乡之情,为后文抒情做铺垫。以乐景写哀情:“杨柳青青杏发花”是乐景,描绘了春天杨柳依依、杏花盛开的美好景象,而“年光误客转思家”则是哀情,诗人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却漂泊在外,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以明媚的春景反衬内心的思乡之愁,更显愁苦之深。白描:全诗运用白描手法,以简练质朴的语言勾勒景象与心绪。“杨柳青青杏发花”,仅用六字便直白描绘出春日里杨柳泛绿、杏花绽放的景象;“年光误客转思家”,直接道出时光流逝耽误了漂泊的自己,进而生出思乡之情,没有华丽辞藻的渲染;“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耶”,以疑问的口吻,简单勾勒出对故乡湖上采菱女子与春舟泛于若耶溪的想象,不添多余修饰,仅用平实语言引出对故乡风物的思念。多感官描写:“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耶”以“不知”的揣度语气铺展画面,耳畔似有菱歌女清亮的歌声悠悠传来,是听觉里的鲜活灵动;眼前又仿佛见春舟在水面轻漾的影踪,是视觉中的悠然景致。两种感官意象交织,虚写的歌声与实感的舟影相映,于朦胧中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意境。
3. 分段赏析
在“春日迟迟,芳意盈盈”的时节,杨柳茂密青翠,杏花玉白粉红,二者相互映衬,将春光的艳丽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客居他乡,回首过往,自觉一事无成,大好时光与青春年华皆被辜负,思乡之情便在这春日美景的触动下油然而生。这两句以春日的美好之景,反衬出内心的思乡哀愁,是以乐景写哀情。后两句是诗人的想象之景。在那美好的春光里,采菱少女们划着小船,在湖面或若耶溪上悠然飘荡,她们唱着欢快的菱歌,一边劳作一边嬉戏。诗人本是抒发乡愁,却描绘出这样一幅美妙画面:几位身着鲜艳服饰的少女,于绿波春水间轻舟荡漾,歌声与欢笑声交织。“不知” 以疑问语气缓缓道出,为全诗增添了几分含蓄韵味。
# “误客”妙,妙(“年光误客”句下)!
明钟惺《唐诗归》
上一篇:唐·曹唐《刘晨阮肇游天台》
下一篇:唐·姚合《送雍陶及第归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