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ōu
zhōu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yōu
zhōu
绿
yǎn
guān
xiào
liǎng
zhǐ
jiàn
wàn
rén
gān
wān
gōng
ruò
zhuǎn
yuè
bái
yàn
luò
yún
duān
shuāng
shuāng
diào
biān
xíng
yóu
liè
xiàng
lóu
lán
chū
mén
hòu
bào
guó
nán
tiān
jiāo
chán
láng
hào
xiōng
cán
niú
sàn
běi
hǎi
xiān
ruò
cān
suī
yān
zhī
shān
dào
shuò
xuě
hán
shàng
xiào
yán
chēng
pán
fān
fēi
shè
niǎo
shòu
huā
yuè
zuì
diāo
ān
máo
tóu
guāng
máng
zhēng
zhàn
ruò
fēng
cuán
bái
rèn
chì
xuè
liú
shā
wèi
zhī
dān
míng
jiàng
shuí
shì
bīng
liáng
tàn
shí
tiān
láng
miè
xián
ān

译文

幽州的一位骑马的胡族壮士,长着一双碧眼,头戴虎皮之冠。他善于施弓放箭,有万夫不当之勇。只见他弯弓如满月,仰天一箭,便射中了云中的白雁。他与同伴们成双结对地挥鞭纵马,前往楼兰的边塞之地游猎。他们义无返顾地出门报国,将生死置之度外。人称天之骄子的匈奴,他们狼性凶残,生性好杀。其牛马遍布北海,吃生肉如虎餐狼食。匈奴人虽然住在大漠之北的燕支山,却不畏朔风大雪之严寒。其妇女骑在马上嘻笑,其面色如红玉盘一样红润。她们能像男儿一样在马上翻飞,射猎飞禽走兽,像男儿一样喝酒,醉后面如花月,依雕鞍而卧。胡星旄头四放光芒,匈奴又开始侵掠了,大汉与匈奴交兵,如两窝马蜂一样搅在一起。双方兵士的刀枪上沾满了鲜血,大漠上的流沙都被血染红了。古时御敌名将是谁,将颓兵疲实在是令人慨叹。何时才能将天狼星射灭,使天下父子团聚过上太平的日子呢。

逐句剖析

"幽州胡马客":幽州的一位骑马的胡族壮士,

"绿眼虎皮冠":长着一双碧眼,头戴虎皮之冠。

"笑拂两只箭":他善于施弓放箭,

"万人不可干":有万夫不当之勇。

# 干:触犯,冒犯。

"弯弓若转月":只见他弯弓如满月,

# 弯弓若转月:谓张弓射箭之快。

"白雁落云端":仰天一箭,便射中了云中的白雁。

"双双掉鞭行":他与同伴们成双结对地挥鞭纵马,

# 掉鞭:犹摇鞭。

"游猎向楼兰":前往楼兰的边塞之地游猎。

# 楼:汉代西域城国,此泛指西北边疆地区。《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扜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遗址在今新疆罗布泊西。

"出门不顾后":他们义无返顾地出门报国,

"报国死何难":将生死置之度外。

"天骄五单于":人称天之骄子的匈奴,

# 天骄五单于:概言匈奴各部。《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汉书·宣帝纪》:匈奴虚闾权渠单于死,右贤王屠耆堂代立,骨肉大臣立虚闾权渠单于子为呼韩邪单于,击杀屠耆堂。诸王并自立,分为五单于,更相攻击,死者以万数。

"狼戾好凶残":他们狼性凶残,生性好杀。

# 狼戾:像狼一徉贪婪凶暴。戾,凶暴。

"牛马散北海":其牛马遍布北海,

# 北海:湖名。即今贝加尔湖。《汉书·苏武传》: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这里泛指匈奴之地。

"割鲜若虎餐":吃生肉如虎餐狼食。

# 割鲜:谓割生肉而食。鲜,新杀之禽畜。

"虽居燕支山":匈奴人虽然住在大漠之北的燕支山,

# 燕支山:山名。即焉支山、胭脂山,山下盛产胭脂。其地在今甘肃永昌、山丹二县之间。

"不道朔雪寒":却不畏朔风大雪之严寒。

"妇女马上笑":其妇女骑在马上嘻笑,

"颜如赪玉盘":其面色如红玉盘一样红润。

# 赪:红色。

"翻飞射鸟兽":她们能像男儿一样在马上翻飞,射猎飞禽走兽,

# 飞:一作“入”。

"花月醉雕鞍":像男儿一样喝酒,醉后面如花月,依雕鞍而卧。

"旄头四光芒":胡星旄头四放光芒,匈奴又开始侵掠了,

# 旄头四光芒:谓胡兵入侵。旄头,即髦头。星宿名,昴星。《史记·天官书》:昴曰髦头,胡星。动摇若跳跃者,胡兵大起。

"争战若蜂攒":大汉与匈奴交兵,如两窝马蜂一样搅在一起。

# 攒:聚集。

"白刃洒赤血":双方兵士的刀枪上沾满了鲜血,

"流沙为之丹":大漠上的流沙都被血染红了。

"名将古谁是":古时御敌名将是谁,

"疲兵良可叹":将颓兵疲实在是令人慨叹。

# 良:诚然,的确,实在。

"何时天狼灭":何时才能将天狼星射灭,

# 何时天狼灭:谓何时平息贼寇。天狼,星名。《史记·天官书》:其(参)东有大星曰狼。狼角变色多盗贼。正义:狼为野将,主侵掠。

"父子得闲安":使天下父子团聚过上太平的日子呢。

# 闲安:一作“安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幽州胡马客歌》为唐代李白所作五言古诗。诗中刻画了幽州胡马客的骠悍威猛,他们绿眼虎皮冠,箭术高超、英勇无畏。再借匈奴故事影射现实,借古讽今,以匈奴犯边寓含对当时安禄山势力的隐忧,又用夸张笔调描绘战争惨烈。语言平易流畅,自然率真,尽显李诗风格,表达对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对可能发生的叛乱予以批判,向朝廷与世人敲响战争警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幽州胡马客歌》是李白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年)秋冬间初至幽州时所作。天宝后期,唐王朝内外问题严峻。朝廷昏聩腐败,武备松弛,权奸当道,贤路阻塞;安禄山势力坐大,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拥兵自重,野心勃勃,叛乱迹象渐显。天宝初年李白在朝时,就目睹玄宗对安禄山等恩宠有加。此时安禄山谋反风声日紧,李白为探虚实,于天宝十载(751年)冬离梁苑北上幽州,途中游历多地,自梁园首途游河北道,翌年十月抵达。到幽州后,他亲眼见到安禄山秣马厉兵,形势危急却又无能为力。在此背景下,李白创作了此诗,以表达对边患的隐忧、对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乐府诗,也是一首边塞诗。它描绘了幽州胡马客的骁勇善战,刻画了边地民族的风俗生活,如胡马客的装束、高超箭术、游猎场景,以及边地妇女马上生活等;同时借古讽今,以匈奴犯边影射当时安禄山势力威胁,描写战争的惨烈,表达了诗人对可能发生叛乱的厌恶、对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2. 写作手法

比喻:“弯弓若转月”,将胡马客拉满的弓比作转动的月亮,形象展现其拉弓时的弧度与气势,凸显箭术的高超。借古讽今:以“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等句,借匈奴单于犯边的历史,暗指当时安禄山势力的野心与威胁,委婉表达对现实政治局势的隐忧。夸张:“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夸张地描绘战争中鲜血染红流沙的场景,极言战争的惨烈悲壮,强化情感表达。

3. 分段赏析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诗句描绘了幽州胡马客的形象与本领。开篇“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展现其独特装扮,赞叹“幽州胡马客”的剽悍威猛。这些勇士,身怀绝技,金发碧眼,头戴虎皮冠,能“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一个“笑”字,尽显其自信无畏。“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把弯弓比作转月,形象写出拉弓时的弧度与力量,能将云端白雁射落,突出射箭技艺高超,让胡马客骁勇善战的形象鲜明立起。“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写胡马客掉转马鞭,奔赴楼兰游猎,“游猎”背后,隐隐透露出不安因素:勇士越厉害、对安禄山越忠诚,日后对李唐威胁越大,暗含其经中原、威胁长安的隐忧。“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他们出门不顾及身后事,高呼为国献身不难,可结合背景,其“报国”或许只是为安禄山私效死命,李白因任侠尚武,赞其豪迈意气,但也不乏担忧之情。“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诗人用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匈奴”犯边的故事来寓含对国家将或发生战乱的隐忧。他以“天骄五单于”代指匈奴首领,说其凶残,匈奴人把牛马散养北海,分割鲜肉如虎狼进食般,渲染匈奴的野蛮残暴,为后文写战争埋下伏笔。“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胡地环境本是严寒,可他们久居燕支山,不觉得朔雪寒冷。诗中“燕支山”,也叫“焉支山”“胭脂山”,地处今甘肃河西走廊。汉之前,这里是匈奴浑邪王、休屠王的驻牧地。更早时,它本属月氏、乌孙的游牧区域,后来月氏、乌孙西迁到伊犁河流域,浑邪王和休屠王才占据此地。燕支山草原水草丰美,还生长着能做染料的胭脂草。《五代诗话・稗史汇编》记载:“北方有焉支山,上多红蓝草,北人取其花朵染绯,取其英鲜者作胭脂。”所以旧时常用“北地胭脂”指代北方美女,“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翻飞射野兽,花月醉雕鞍。”正是对这一景象的生动描绘:胡地妇女在马上欢笑,容颜像红玉石盘般艳丽,在花月美景中,在马上翻飞,射猎飞禽走兽,像男儿一样喝酒,依雕鞍而卧,呈现出边地生活的自由奔放与独特魅力。燕支山是浑邪王经营许久的根据地,因此有“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的感慨。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春夏,霍去病从临洮出兵,越过燕支山,大败匈奴。匈奴失去这座山后,歌道:“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诗人用惊秫的笔调描写了征服匈奴战争的惨烈和悲壮,雪亮的刀刃上沾染着汩汩鲜血,连茫茫流沙都被染红,极写战争的惨烈血腥。随后发出感叹“名将古是谁,疲兵良可叹”,古往今来真正的名将难寻,而疲惫的士兵们实在令人叹息,即诗人关注的并非“一将功成万骨枯”式的名将,而是被战争机器折磨得疲惫不堪的将士,以及因战争陷入动荡、百姓难以生存的社会现实。末句“何时天狼灭?父子得安闲”,“天狼”喻外敌,诗人对可能的叛乱极尽厌恶之情,也向朝廷与世人发战争警醒,渴望战乱平息,百姓能安享闲适,抒发对和平的强烈期盼。

4. 作品点评

《幽州胡马客歌》是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生动勾勒边地人物与生活场景,展现独特边塞风情,极具画面感。其语言自然流畅,不加雕琢,尽显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在写作手法上,借古讽今巧妙影射现实政治危机,比喻、夸张等修辞的运用增强感染力。诗中表达对边患的忧虑、对和平的期盼,体现诗人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具有深刻思想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胡震亨曰:梁鼓角横吹本词言剿儿苦贫,又言男女燕游。太白则依题立义,叙边塞逐虏之事。

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

# 明皇喜事边功,宠任番将。天宝十载,高仙芝败于大食,安禄山败于契丹。是诗之作,必刺禄山也。“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诘之也。“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叹之也。言切而意悲矣。

清高宗敕《唐宋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世民《咏烛二首》

下一篇:唐·郑谷《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