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ōng
shī
xiào
pín

朝代:先秦作者:庄子浏览量:2
西
shī
bìng
xīn
ér
pín
zhī
chǒu
rén
jiàn
ér
měi
zhī
guī
pěng
xīn
ér
pín
zhī
rén
jiàn
zhī
jiān
mén
ér
chū
pín
rén
jiàn
zhī
qiè
ér
zhī
zǒu
zhī
pín
měi
ér
zhī
pín
zhī
suǒ
měi

译文

西施心口痛,所以皱着眉头走在村子中,村中的一个长得丑的人看见了(西施)觉得她很漂亮,回家后也捂着自己的心口走在村子中。村中的富人见了她,牢牢地关着大门不出去;穷人见了东施,带着妻儿跑着躲开。知道皱着眉头会很美,却不知道皱眉头为什么会美。

逐句剖析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西施心口痛,所以皱着眉头走在村子中,

# 里:乡里。,颦:皱眉头。,病心:心口痛。,西施:越国的美女。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村中的一个长得丑的人看见了(西施)觉得她很漂亮,

# 美之:意动用法,即“以之为美”。

"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回家后也捂着自己的心口走在村子中。

"其里之富人见之":村中的富人见了她,

# 之:代丑女子。

"坚闭门而不出":牢牢地关着大门不出去;

# 坚:紧紧地。

"贫人见之":穷人见了东施,

"挈妻子而去之走":带着妻儿跑着躲开。

# 走:跑。,去:离开。,妻子:妻子和孩子。,挈:带领。携。

"彼知颦美":知道皱着眉头会很美,

# 颦美:皱着眉头美。

"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却不知道皱眉头为什么会美。

# 所以:……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东施效颦》是战国时期的庄周所写的寓言。故事通过丑人盲目模仿西施皱眉的行为,引发富人闭门不出、穷人携家带口逃离的荒诞局面。讽刺了不加思考的生搬硬套,强调学习他人应有正确态度并结合自身实际,否则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在蒙地担任过漆园吏,曾借粟于监河侯(官名),但拒绝楚威王的厚币礼聘。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最早提出“内圣外王”的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其文想象力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名篇有《庄子》《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交代背景:西施因心口疼痛,皱着眉头从村里走过。这里的“颦”(皱眉)本是因身体不适的自然反应,却因西施本身的美貌,成为一种“病态美”的点缀——她本就天生丽质,蹙眉捧心的姿态更添几分柔弱动人的韵味,为后文丑人模仿做铺垫。次句“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转向核心情节:村里的丑人(东施)看到西施的姿态后,误以为“皱眉”是美的关键,便回去模仿,同样捧着心、皱着眉在村里走。此处通过“见而美之”“归亦捧心”的动作描写,刻画出一个缺乏审美判断、盲目效仿他人的人形象,暗含讽刺意味。第三句“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以周围人的反应侧面烘托模仿的效果:富人本就注重体面,见东施丑态更甚,干脆闭门躲避;穷人虽生活朴素,却也受不了这种刻意模仿的怪异模样,带着妻儿匆匆离开。“坚闭门”“挈妻子而去”的细节对比,强化了东施模仿行为的滑稽与失败,无论身份高低,人们都对这种“东施式”的模仿避之不及。末句“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总结点题:东施只看到“皱眉”这一表象被西施演绎出美感,却不明白这种美源于西施自身的容貌气质与自然状态;她模仿动作,却忽略了“美”的核心是内在气质与外在姿态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屈原《怀沙》

下一篇:先秦·韩非《智子疑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