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zhī

朝代:先秦作者:庄子浏览量:2
huì
wèi
zhuāng
yuē
:“
:“
wèi
wáng
zhī
zhǒng
shù
zhī
chéng
ér
shí
shí
chéng
shuǐ
jiāng
jiān
néng
pōu
zhī
wéi
piáo
huò
luò
suǒ
róng
fēi
xiāo
rán
wèi
yòng
ér
pǒu
zhī
。”
。”
zhuāng
yuē
:“
:“
zhuō
yòng
sòng
rén
yǒu
shàn
wéi
jūn
shǒu
zhī
yào
zhě
shì
shì
píng
kuàng
wéi
shì
wén
zhī
qǐng
mǎi
fāng
bǎi
jīn
ér
móu
zhī
yuē
shì
shì
wéi
píng
kuàng
guò
shù
jīn
jīn
zhāo
ér
bǎi
jīn
qǐng
zhī
zhī
shuì
wáng
yuè
yǒu
nàn
wáng
shǐ
使
zhī
jiàng
dōng
yuè
rén
shuǐ
zhàn
bài
yuè
rén
liè
ér
fēng
zhī
néng
jūn
shǒu
huò
fēng
huò
miǎn
píng
kuàng
suǒ
yòng
zhī
jīn
yǒu
shí
zhī
shū
wéi
zūn
ér
jiāng
ér
yōu
huò
luò
suǒ
róng
yóu
yǒu
péng
zhī
xīn
!”
!”

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魏惠王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养成后,结出的果实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用大葫芦去盛水,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成瓢,却因宽大而没有什么可盛受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够空、不够大,(但)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击破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能使手不皲裂的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取悦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把它用绳络缀结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逐句剖析

"惠子谓庄子曰":惠子对庄子说:“

# 惠子:宋国人,姓惠名施,做过梁惠王的相。惠施本是庄子的朋友,为先秦名家代表,但本篇及以下许多篇章中所写惠施与庄子的故事,多为寓言性质,并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魏惠王送我大葫芦的种子,

# 大瓠之种:大葫芦的种子。瓠,葫芦。,贻:赠送,给予。,魏王:指魏惠王,因迁都大梁,又称“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我将它培植养成后,结出的果实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

# 实五石: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实:果实,这里指结的葫芦。石:形容容积。,树:种植、培育。

"以盛水浆":用大葫芦去盛水,

"其坚不能自举也":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

# 举:拿起来。,坚:坚固。这里指大瓠的坚固程度。

"剖之以为瓢":把它剖开做成瓢,

"则瓠落无所容":却因宽大而没有什么可盛受的东西。

# 瓠落无所容:宽大而没有什么可盛受的东西。瓠(huò)落,又写作“廓落”,宽大空阔的样子。落:平浅的样子。无所容:无可容之物。

"非不呺然大也":这个葫芦不是不够空、不够大,

# 呺然: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但)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击破了它。”

# 掊:击破。,为:因为。

"庄子曰":庄子说:“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啊。

# 拙于用大: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不善于发挥事物的“大”的功用。,固:实在,确实。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宋国有一善于调制能使手不皲裂的药物的人家,

# 不龟手之药:防止手冻裂的药物。龟:同“皲”,皮肤冻裂。

"世世以洴澼絖为事":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

# 洴澼絖:漂洗丝絮。洴,澼,漂洗。絖,同“纩”,丝绵絮。

"客闻之":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

"请买其方百金":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

# 方:药方。

"聚族而谋之曰":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

# 聚族:召集同族的人。

"‘":‘

"我世世为洴澼絖":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

"不过数金":所得不过数金。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

# 鬻技:出卖、转让技术。鬻:卖。

"请与之":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

"’":’

"客得之":游客得到药方,

"以说吴王":来取悦吴王。

# 说:劝说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一说,同“悦”,取悦。

"越有难":正巧越国发难,

# 越有难:指越人发兵侵吴。难,发难,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

"吴王使之将":吴王派他统率部队,

# 将:统率部队。

"冬":冬天,

"与越人水战":跟越军在水上交战,

"大败越人":大败越军,

"裂地而封之":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

# 裂地:划拨出一块土地。裂:划分出。

"能不龟手一也":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

# 一:相同,一样。

"或以封":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

# 封:封赏。,以:凭借,其后省去宾语“不龟手之药”。,或:无定代词,这里指有的人。

"或不免于洴澼絖":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

"则所用之异也":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

"今子有五石之瓠":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怎么不把它用绳络缀结来制成腰舟,

# 樽:盛酒器。这是说大瓠像大樽,缚于身,可使人漂浮渡水。,何不虑:为什么不系缚。虑:通“摅”,用绳结缀。一说,考虑。

"而忧其瓠落无所容":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

"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 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蓬,一种草,弯曲不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五石之瓠》是先秦庄子所著《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则寓言。文中惠子借“大瓠之种”的比喻讽刺庄子思想虚妄不实,而庄子则通过“不龟手之药”的故事反驳,指出关键在于如何运用智慧发掘事物的价值。这个寓言揭示了一个深刻哲理:同一事物因使用方式不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在蒙地担任过漆园吏,曾借粟于监河侯(官名),但拒绝楚威王的厚币礼聘。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最早提出“内圣外王”的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其文想象力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名篇有《庄子》《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庄子生活于社会剧烈动荡的年代,既不屑通过趋附权贵来谋取功名利禄,亦不选择直面抗争以匡扶时局,转而将满腔郁结化为对世道的辛辣批判,揭露当时社会的种种腐朽现象。后世常将其与老子合称“老庄”。庄子的文章思想天马行空,想象奇崛不羁,文辞瑰丽诡谲,洋溢着鲜明的浪漫主义气质。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价其“汪洋恣肆,仪态万千,晚周诸子之作,无出其右”。《庄子》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多被学界认定为庄周亲笔,外篇十五篇与杂篇十一篇则为其门人后学所撰。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探讨​​“无用之用”哲学命题​​的​​哲理寓言​​,借​​大葫芦的命运​​与​​庄惠对话​​的思辨场景,展现了道家对世俗价值标准的颠覆与超越。

2. 分段赏析

第一部分,实则是庄子借惠子之口,道出“大而无用”之理。这看似说物,实则暗指庄子自身。庄子的言行,超脱尘世,如缥缈之云,隐晦难懂,与当时纷争不断的时代格格不入。如此背景下,庄子内心苦闷,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第二部分,庄子向惠子讲述了外地人凭借不龟手之药,最终获封土地的故事。这一情节,颇有自我宽慰之意。庄子意在表明,那些认为他思想空洞乏味之人,实则缺乏智慧。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满心愤懑的情绪。第三部分,庄子由此引申出“江湖”的概念。既然不为世俗所理解,他便决定不再理会外界,甘愿带着自己的大智慧归隐江湖,远离凡尘琐事的纷扰,安心做一名隐士,坚守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3. 作品点评

《五石之瓠》给我们的启示是:面对世间万物,不能只看表面用途,而要学会主动观察和思考,发现别人忽略的价值。就像故事里的葫芦,在惠子眼里是没用的"大而不当",但在庄子看来,换个角度就能找到新的用处。这提醒我们:生活中遇到看似无用的事物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而应该多角度思考,挖掘潜在价值,找到最适合的使用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礼记《季孙之母死》

下一篇:先秦·诗经《丰(子之丰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