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ōng
chū
mén

朝代:唐作者:李贺浏览量:1
tiān
xióng
huǐ
shí
rén
hún
xuě
shuāng
duàn
rén
sǒu
quǎn
yín
yín
xiāng
suǒ
suǒ
shì
zhǎng
piān
pèi
lán
qiǎn
chéng
xuān
zāi
xīng
diǎn
jiàn
huáng
jīn
è
suī
kuà
hái
yáng
shān
qiú
xiāng
shì
zhèn
jīn
huán
suān
chán
xián
bào
jiāo
shì
cǎo
mián
yán
huí
niàn
廿
jiǔ
bìn
máo
bān
yán
huí
fēi
xuè
shuāi
bào
jiāo
wéi
tiān
tiān
wèi
zāo
xián
niè
suǒ
zhì
zhī
rán
fēn
míng
yóu
gōng
xìn
gōng
kàn
shū
wèn
tiān

译文

天空昏暗迷蒙,大地幽深密闭。九头熊虺会吞噬人的灵魂,严霜大雪几乎会把人骨折断。凶恶的狗呀,听谁使唤?闻嗅跳蹿,要把人掀翻。佩兰客,品高行端,可它们要舔舐足掌精髓,却偏把你挑选。只有天帝指令它们乘轩升天,手持玉星宝剑,倚靠黄金横木,它们才会意足心满。我虽然跨着大马,却无能归还,因为历阳湖波汹涌如大山。剧毒角龙抖动蛇身花纹,张开大嘴如血口大盘;狻猊以虎豹为餐,猰貐以人肉为食。它们狂乱地吐着谗涎,等待把佩兰客送到嘴边。鲍焦吐枣而死,是因为无能自食其力吗?颜回年少鬓白,是因为呕心沥血吗?颜回之死并非血气衰竭,鲍焦之死并非违背天意。天公无道,贤才早陨;之所以会这样,是昭昭上天遭到肆意吞噬。天道公明还怕你不信,那你就看看屈原。在先王庙,在公卿祠,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伟谲诡,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作《天问》,抒发情思。

逐句剖析

"天迷迷":天空昏暗迷蒙,

"地密密":大地幽深密闭。

"熊虺食人魂":九头熊虺会吞噬人的灵魂,

# 熊虺:九头熊虺会吞噬人的灵魂,

"雪霜断人骨":严霜大雪几乎会把人骨折断。

"嗾犬狺狺相索索":凶恶的狗呀,听谁使唤?闻嗅跳蹿,要把人掀翻。

# 索索:内心不安的样子。这里指狗向前闻嗅的模样。,狺狺:狗叫声。,嗾:唆使狗的声音。

"舐掌偏宜佩兰客":佩兰客,品高行端,可它们要舔舐足掌精髓,却偏把你挑选。

# 佩兰客:指品德高尚的人,出自《楚辞·离骚》。

"帝遣乘轩灾自息":只有天帝指令它们乘轩升天,

# 乘轩:乘车,坐车。,帝:天帝。

"玉星点剑黄金轭":手持玉星宝剑,倚靠黄金横木,它们才会意足心满。

# 轭:驾车时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横木。,玉星点剑:镶嵌玉石的宝剑。

"我虽跨马不得还":我虽然跨着大马,却无能归还,

"历阳湖波大如山":因为历阳湖波汹涌如大山。

# 历阳湖:麻湖,在今天安徽和县。

"毒虬相视振金环":剧毒角龙抖动蛇身花纹,张开大嘴如血口大盘;

# 虬:有角的龙。这里指巨大的毒蛇。

"狻猊猰貐吐馋涎":狻猊以虎豹为餐,猰貐以人肉为食。它们狂乱地吐着谗涎,等待把佩兰客送到嘴边。

# 猰貐:传说中吃人的怪兽。,狻猊:狮子。

"鲍焦一世披草眠":鲍焦吐枣而死,是因为无能自食其力吗?

# 鲍焦:周代隐士,传说中他非自己种的粮食不吃,非妻子制的衣服不穿。后来饿在山中,吃枣子,受人责问,于是呕吐而死。出自《风俗通》。

"颜回廿九鬓毛斑":颜回年少鬓白,是因为呕心沥血吗?

# 颜回:孔子的弟子。31岁就逝世了。

"颜回非血衰":颜回之死并非血气衰竭,

"鲍焦不违天":鲍焦之死并非违背天意。

"天畏遭衔啮":天公无道,贤才早陨;

# 衔啮:咀嚼。

"所以致之然":之所以会这样,是昭昭上天遭到肆意吞噬。

"分明犹惧公不信":天道公明还怕你不信,

"公看呵壁书问天":那你就看看屈原。在先王庙,在公卿祠,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伟谲诡,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作《天问》,抒发情思。

# 呵壁书问天:屈原遭谗言被流放后,见楚国先王庙公卿祠上画着天地山川神灵等奇崛的景象,于是,写下了《天问》,对壁呵责,抒写胸中的愁思和满腔的悲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公无出门》是唐朝诗人李贺所作的诗歌作品,体裁乐府。全诗以激越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深刻批判。作品通过象征手法,描绘了一个豺狼横行、忠良遭厄的混沌世界,折射出晚唐社会的政治黑暗。诗中"帝遣乘轩灾自息"的期盼,既流露出诗人对清明政治的向往,又暗含着对现实的无奈。在"历阳湖波大如山"的意象中,既抒发了有志之士报国无门的愤懑,又暗示了自身处境的艰危。全诗情感激荡,既有对奸佞当道的强烈控诉,又有对天道不公的深刻诘问,展现了李贺诗歌特有的悲怆风格和批判精神。这首创作于和州时期的作品,可视为诗人对时代悲剧的深刻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李贺有感于社会的险恶现实,在《楚辞·招魂》的影响下写下了此诗。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黑暗。诗中的“公无出门”可视为一种警告,暗示着外界的险恶和不可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公无出门》是一首乐府诗,诗人以寓言为题材,通过描述门外险恶环境警示世人不要轻易出门,暗喻社会动荡与人生艰险。从而表达出诗人对政治黑暗——中央宦官专权,地方藩镇割据的强烈憎恶之情。

2. 写作手法

夸张:“熊虺”(毒蛇猛兽)吞噬魂魄,“雪霜”冻断人骨,自然与妖魔结合,形成无路可逃的绝境。比喻:"历阳湖波大如山",用"山"比喻巨浪,夸张地表现险境。象征:"犬"象征权贵的爪牙,"狺狺"(犬吠声)象征迫害与监视。"舐掌偏宜佩兰客"中"佩兰客"象征高洁之士(典出屈原"纫秋兰以为佩")、"舐掌"象征恶势力对君子的觊觎与迫害。拟人:"天畏遭衔啮",将"天"人格化,说它"害怕被反噬",增强讽刺效果。

3. 分段赏析

首四句以“天迷迷,地密密”开篇,渲染天地昏暗、压抑的氛围,随后“熊虺食人魂,雪霜断人骨”进一步强化凶险,暗示自然与超自然的威胁。“嗾犬狺狺相索索”写恶犬狂吠,影射小人当道,而“佩兰客”(高洁之士)反受其害,讽刺世道不公。“帝遣乘轩灾自息,玉星点剑黄金轭。”笔锋稍转,似写天意救赎,但“我虽跨马不得还”又跌入困境,历阳湖的汹涌波涛象征难以逃脱的厄运。“毒虬相视振金环,狻猊猰貐吐馋涎。”中“毒虬”“狻猊”等凶兽的贪婪姿态,暗喻权贵或命运的残酷。末六句借鲍焦(贫士)和颜回(早逝贤者)的典故,质问天道不公——贤者困顿并非自身过错,而是“天畏遭衔啮”,即上天畏惧被反噬,故降灾于人。最终以“呵壁书问天”作结,呼应屈原《天问》,表达愤懑与绝望,全诗在荒诞恐怖的意象中,深刻揭露了现实的黑暗与诗人的悲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即《小招》四方上下俱不可往,故曰“公无出门”,盖甚有意于弃世违俗,罢干歇进也。

明徐渭《唐李长吉诗集》卷四

# 以贫夭而功归于天,是天赐以贫夭也,而保全之。苦语摧肝,再证作结,苦哉。

明于嘉《李长吉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庾传素《木兰花·木兰红艳多情态》

下一篇:唐·杜甫《西阁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