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负斧扆":周公背靠斧依而立受诸侯朝拜,
# 斧扆:指古代天子坐处,在东西户牖之间所设的用具。状如屏风,高八尺,以绛为质,其上绣为斧文。起于周代。简称“扆”也写作“依”,或称“斧依”、“屏扆”。
"成王何夔夔":周成王为何如此戒惧敬慎呢?
# 夔夔:形容敬谨恐惧的样子。
"武王昔不豫":周武王不愉快的时候,
"剪爪投河湄":周公剪爪投入河湄。
"贤圣遇谗慝":贤圣都会遭遇被人进谗陷害,
# 谗慝:进谗陷害。
"不免人君疑":人君也不免有所怀疑。
"天风拔大木":风能够拔起参天大树,
"禾黍咸伤萎":禾苗尽受损坏。
"管蔡扇苍蝇":周武王弟管叔鲜与蔡叔度像苍蝇一样扇动流言蜚语,
"公赋鸱鸮诗":周公写下《鸱鸮》诗。
"金縢若不启":如果周武王没有看到周公的《金縢》书,
# 金縢:《尚书·周书》中的篇目,记载的是周武王死后成王消除对周公误解的事件。
"忠信谁明之":谁知道谁忠信可靠呢。
"摇裔双彩凤":扶摇直上的双彩凤,
# 裔:边。,摇:一作遥。
"婉娈三青禽":婉娈多姿的三青鸟。
# 青禽:即神话传说中的“青鸟”。,婉娈:年少而美妙的样子。
"往还瑶台里":往还于王母的瑶台里,
# 瑶台: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之处。
"鸣舞玉山岑":在玉山之巅啼鸣飞舞。
# 玉山岑:玉山之巅。神话中西王母的居处,泛指仙境。岑:窄而高的山。
"以欢秦娥意":以讨秦娥的欢喜,
# 秦娥:即秦穆公之女弄玉,其夫萧史善吹箫,一夕吹箫引凤,夫妇共同升天仙去,见《列仙传》。
"复得王母心":又重新获得王母的欢心。
# 王母:即西王母,神话传说中的女神。
"区区精卫鸟":遭受冷落的精卫鸟,
# 精卫:为古代神话中溺水少女所化的小鸟,它不断衔木石填海,志在将海填平。后常用以比喻难以实现的忠贞之志。
"衔木空哀吟":只好衔木独自哀吟。
# 哀:一作沈。
"长安春色归":春色回归长安城,
"先入青门道":一般先入青门道边。
# 青门:长安城东门。
"绿杨不自持":绿杨没有自持能力,
"从风欲倾倒":跟从着春风随意倾倒。
"海燕还秦宫":海燕飞归秦宫,
"双飞入帘栊":双双飞入帘栊,画梁筑巢。
# 帘栊:门窗的帘子。
"相思不相见":相思却不能相见,
"托梦辽城东":只好托梦到你所在的地方辽城东。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此诗借周公辅政的典故,揭露贤圣之士常遭谗言中伤、君臣猜疑的历史困境,暗含李白对南宋时局的隐喻批判。诗中周公“负斧扆”的庄严与成王“夔夔”的戒惧形成张力,暗指忠臣良将的艰难处境。周公剪爪投河、作《鸱鸮》明志,象征忠贞之士的自我剖白;而“管蔡扇苍蝇”则影射小人挑拨离间,呼应“贤圣遇谗慝”的普遍悲剧。“天风拔大木”暗喻政治风暴对国家的摧残,“禾黍伤萎”则指向民生凋敝,强化乱世中忠信难明的悲怆。“金縢若不启,忠信谁明之”以反问收束,强调历史真相需通过文献留存,否则忠良将被湮没。全诗以史为鉴,既哀叹忠臣蒙冤,又呼吁明君辨忠奸,体现李白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对理想政治的呼唤。第二首:此诗以神话意象对比权贵与忠贞之士的命运,讽刺趋炎附势之徒,赞颂精卫式的孤忠精神。彩凤、青禽象征得宠者,精卫则隐喻抱负难伸的志士。“摇裔”“婉娈”描绘其轻盈姿态,暗指佞幸之臣凭借谄媚取悦君王。“衔木空哀吟”以精卫填海的神话,对比彩凤、青禽的逍遥,凸显忠贞者不被理解的孤独与抗争的无望。用词华美却暗含讥刺,神话与现实交织,增强批判力度。通过仙界与尘世的对比,揭露唐代宫廷的奢靡与庸碌,表达对正直之士的悲悯,以及对功名虚妄的反思。第三首:此诗以春日长安为背景,借物抒情,表面写相思,实则暗含对时局动荡的隐忧。绿杨、海燕等意象营造婉约意境,托梦辽东则深化离愁。“绿杨不自持”以拟人化手法写杨柳随风摇曳,暗喻人世无常;“长安春色归”则反衬个人漂泊无依。“双飞入帘栊”与“相思不相见”形成反差,以乐景写哀情,强化孤独感。“辽城东”点明相思跨越地理阻隔,托梦之举更显思念之切。表面写男女相思,实则可能寄托李白对友人离散或政治失意的感慨,体现其诗“婉而多讽”的特点。
上一篇:唐·李白《过四皓墓》
下一篇:唐·李白《感遇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