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fāng
tán
guān
lán
zhèn
chǔ
shì
tài
jié
zhì
rén
guì
cáng
huī
cāng
làng
yǒu
diào
sǒu
ěr
tóng
guī

译文

用香膏洗过头后不要弹去帽上的灰尘,用兰草煎水洗过澡后不要抖去衣上的尘土。处世切忌太高洁,守志隐逸之士要善于韬光晦迹,深藏不露。沧浪江有钓鱼翁,不如与他浪迹五湖去。

逐句剖析

"沐芳莫弹冠":用香膏洗过头后不要弹去帽上的灰尘,

# 弹冠:弹去帽上的灰尘。

"浴兰莫振衣":用兰草煎水洗过澡后不要抖去衣上的尘土。

# 振衣:抖去衣上的尘土。

"处世忌太洁":处世切忌太高洁,

"至人贵藏晖":守志隐逸之士要善于韬光晦迹,深藏不露。

# 藏晖:即韬光养晦,掩藏才华和名声。

"沧浪有钓叟":沧浪江有钓鱼翁,

# 沧浪:即汉水。

"吾与尔同归":不如与他浪迹五湖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沐浴子》乃唐代大诗人李白之手笔,以五言古诗之体呈现。诗中,李白并未直接颂扬屈原之高尚情操,而是巧妙借用《楚辞·渔父》之境,构思独特,设屈原为主,渔父为辅,以辅衬主,借渔父“混世”之说,反其道而行之,实则激励屈原,亦寓含自喻。此举不仅表达了对随波逐流者的深切厌恶与愤慨,更彰显了李白对于人生处世哲学的独到见解与鲜明态度,同时也透露出其仕途不顺后的愤懑与无奈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在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诗人辞别朝廷之时创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中通过对渔父和屈原两种不同处世态度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通过对渔父和屈原两种不同处世态度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用典:李白在诗中反用了《楚辞·渔父》的典故,没有直接颂扬屈原的积极入世和宁死不屈的精神,而是通过一个对立面——渔父的消极出世态度,来反衬屈原的伟大人格。这种反用典故的手法,不仅使诗歌的寓意更加深刻,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处世的独特见解。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在政治失意后的无奈与激愤之情。借古讽今:“沧浪有钓叟,吾与尔同归。”这两句诗借用了古代渔父的形象,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诗人以沧浪江上的钓鱼翁自喻,表达了自己愿与渔父一同归隐江湖的志向。这里的“沧浪有钓叟”不仅是对渔父的一种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归隐愿望的一种寄托。通过这两句诗,诗人借古讽今,既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也抒发了自己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沐芳莫弹冠,浴兰莫振衣”句,诗人此句,反《楚辞·渔父》之意而行,警醒世人勿效屈原,勿持那份明辨是非、至死不渝的积极入世情怀。“处世忌太洁,至人贵藏晖”句,此言直抒胸臆,以明喻手法点明人生处世之真谛,即应效仿渔父,不问是非曲直,只求明哲保身,秉持一种消极的出世哲学。“沧浪有钓叟,吾与尔同归”句,此句以形象生动之笔触,透露韬光养晦方为处世之上策。我心向往渔夫之思想与行径,愿隐居江湖之间,深藏不露,以隐逸之姿度过人生。

4. 作品点评

《沐浴子》是一首具有深刻寓意与独特艺术魅力的五言古诗。诗人李白通过反用典故、比喻象征等手法,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处世的独特见解与感悟,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政治失意的激愤与无奈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其人生哲学的独特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全隐括《渔父》词之意。前诗“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亦此意也。其太白涉难后之辞乎?

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卷六

# 此篇檃括《骚》意,便是名言。

明梅鼎祚、屠隆《李杜二家诗钞评林》

# 《沐浴子》,梁、陈间曲也。古辞:“澡身经兰氾(浮动),濯发傃(向)芳洲。”太白拟作,专用《楚辞·渔父》事。

明胡震亨《李诗通》

# 豪放人忽作此澹寂语。

清黄周星《李诗通》

# 立身忌太洁,不如老子之和光同尘也。暗用《楚骚》意。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白诗似作于去朝之际,虽作消极之辞,实含深沉痛思。

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卷六

#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与圣贤尚絅之旨正复相同,特老氏未免有作用耳。昭昭然揭日月而行,圣贤固不为也。纫兰佩芷,屈平所以千古;然原之被谗,史谓众害其能,即后人之议原者亦以为露才扬己……白因《渔父》一篇,反其意而用之,盖涉世之久,英气将敛,故云然耳。不然,与世浮沉,漫无介节,胡广中庸,冯道长乐,其可嗤又何如耶?

清弘历《唐宋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送杨少府赴选》

下一篇:唐·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