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彼白石":拿起白玉拨子,
"弹吾素琴":拂动琴弦,我开始弹奏心爱的素琴。
#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幽涧愀兮流泉深":清澈的山泉缓缓流入山涧,清幽而深远,像是满载着绵绵不断的淡淡忧愁,
# 愀:忧愁的样子。
"善手明徽高张清":我弹琴的技术娴熟,弹琴的手法高超,琴弦在我的拨弄下闪动出美妙的音符,纯净而美妙。
# 清:声调清绝。,高张:弹琴的手法。高张生绝弦,声急由调起。,明徽:徽,指琴节,这里代指琴。古代用金玉、水晶等宝物装饰以显示琴的明亮晶莹。,善手:高手,这里指弹琴的高手。
"心寂历似千古":琴声中诉不尽我的千古哀愁,我的琴声似乎承载了我太多的凄怨,
# 寂历:犹寂寞。一说凋疏貌。
"松飕飗兮万寻":幽涧边的松树高耸入云,在秋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诉不尽我心中凄苦的寂寞。
# 寻:古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飕飗:风声。
"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一只愁猿吊影危处在山涧中,发出凄惨的哀鸣,
# 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谓从中看到,站在高耸的岩石上的秋木之上的猿猴,对影孤立而哀鸣。吊,悲伤怜惜。
"叫秋木而长吟":它的鸣叫声回荡在山谷丛林中更加凄厉哀绝,久久不散。
"客有哀时失职而听者":座中听琴的过客,有哀时失志的,
# 哀时失职:谓因失去志向而哀悼时势。职,一作“志”。
"泪淋浪以沾襟":听到琴声感慨万千,泪湿沾襟。
# 淋浪:泪流不止的样子。
"乃缉商缀羽":琴曲接近尾声,我缓缓拨动琴弦,
# 缉商缀羽:此指演奏曲谱。商、羽都是五声之一。缉,协调、和合。缀,系结、连接。
"潺湲成音":结束了此曲。
# 潺湲:状流水声。此指乐声。一说流水、流泪貌。
"吾但写声发情于妙指":我只是借琴声以抒发自己的情怀,
# 妙指:妙旨,非同一般的意志。,写:通“泻”,流出。此指抒发宣泄。
"殊不知此曲之古今":真不知道古今以来与我有同样情怀的人竟是如此之多。
"幽涧泉":琴声如幽涧中潺潺流淌的泉水,
"鸣深林":在深林中鸣荡不已,高山流水,知音难寻。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幽涧泉》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杂言古诗。围绕一位技艺高超的琴师展开。全诗通过描写琴师弹琴过程,展现琴师孤清高尚品格,诗人借琴师形象,抒发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性格。诗分三部分,首四句描绘弹琴环境与琴师弹奏风格;中间八句先具象描写曲调,再借四种事物凸显琴音孤高;末四句为琴师对自己琴曲的主观评价。
2. 写作手法
首尾呼应:“‘缉商缀羽’是弹琴全过程的指法,与‘心寂历似千古’相呼应”,通过前后内容的呼应,强调了琴师的心境与弹琴指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出诗歌结构的严谨和内容的连贯性。
3. 分段赏析
“拂彼白石,弹吾素琴。”开篇以动作描写切入,琴师轻拂白石、弹奏素琴,展现其孤高淡泊的品性。“素琴”象征不事雕琢的纯粹,与“白石”的天然洁净相呼应,暗示琴师超脱世俗的志趣。此句以极简笔墨勾勒出清寂的弹奏场景,奠定了全诗幽深冷寂的基调。“幽涧愀兮流泉深,善手明徽高张清。”进一步渲染环境与琴艺。“幽涧愀愀”以拟人化手法赋予涧水哀愁之态,“流泉深”暗喻琴音的深邃悠远。“善手明徽”指技艺高超的琴师调紧琴弦,“高张清”则凸显琴音清越激越。此句通过视听结合,将琴师孤傲不群的演奏风格具象化。“心寂历似千古,松飕飗兮万寻。”转入琴师心境的刻画。“寂历似千古”以夸张手法表现其心神空灵,仿佛与天地同寿;“松飕飗”以松涛声的凛冽幽远,强化了琴音的孤寂感。此句虚实相生,将琴声的意境升华为对永恒与孤独的哲思。“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叫秋木而长吟。”以琴音为媒介,展现哀婉意象。“愁猿吊影”以猿猴的形单影只隐喻琴师内心的孤寂,“秋木长吟”则借秋日树木的萧瑟之声,暗示琴曲中蕴含的悲怆。此句通过比喻与通感,将抽象琴韵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客有哀时失职而听者,泪淋浪以沾襟。”侧面烘托琴曲感染力。“哀时失职”点明听众的共鸣源于对时局与身世的感怀,“泪淋浪”以夸张的泪流描写,强化了琴音的动人力量。此句揭示琴曲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情感与时代的共振。“乃缉商缀羽,潺湲成音。”描写弹奏技法与乐音效果。“缉商缀羽”指调和五音(商、羽为音阶),展现琴师对音律的精妙把握;“潺湲成音”以流水声比喻琴韵的连绵清冽。此句从技术层面升华艺术境界,体现“大音希声”的美学追求。“吾但写声发情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直抒创作心境。琴师自称仅以琴声抒怀,不拘泥于古今曲调的窠臼,凸显其即兴而发的艺术自由。此句呼应前文“善手明徽”,强调技艺与性情的浑然天成。“幽涧泉,鸣深林。”结尾以景结情,余韵悠长。“幽涧泉”与“深林”复现开篇意象,形成闭环结构,暗喻琴音与自然共鸣。此句以极简笔墨收束全篇,留下空灵意境,令读者于寂静中体味琴韵的深远。
# 钟云:似文,似词,似赋,妙甚。谭云:长短句吞吐中有妙理别情,惟太白为之最易最宜。钟云:“中见”非目境也,就琴中见之,耳根灵妙(“中见愁猿”句下)。又云:妙达乐理乐情,在此一语(“吾但写声”二句下)。又云:六字不尽(末二句下)。
明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太白《梦游天姥吟》《幽涧泉吟》《鸣皋歌》《谢朓楼饯别叔云》《蜀道难》诸作,豪迈悲愤,《骚》之苗裔。
明末清初贺贻孙《诗筏》
# 松响猿吟,从琴中写出,俱可以例涧泉也。纵笔挥洒,泠泠有声。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此琴操也。松响猿吟,写出凄清幽怨之音,曲涧泉声,泠然在耳。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严云:“善手”二句,神器俱来,妙尽琴理。又云:“寂历”云云,空踪可想,无典实可寻,此等句真妙绝千古。又云:末六句,妙得铿尔。
不详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上一篇:唐·温庭筠《清平乐·洛阳愁绝》
下一篇:唐·王勃《冬郊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