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
# 内集:家人一同聚集在屋内。,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与儿女讲论文义":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 讲论文义:谈论诗文。,儿女:子侄辈们。
"俄而雪骤":不久,雪下得大了,
# 骤:急,紧。,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公欣然曰":太傅高兴地说:“
# 欣然:高兴的样子。
"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 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兄子胡儿曰":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
#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兄女曰":他哥哥的女儿说:“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
# 因:趁、乘。,未若:倒不如。
"公大笑乐":太傅大笑起来。
"即公大兄无奕女":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
#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即:是。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南朝宋文学家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等职。刘义庆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其成就在于撰有《世说新语》,该书记述了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行,为研究当时社会提供了珍贵资料。另有志怪小说《幽明录》,虽已散佚,但鲁迅《古小说钩沉》中辑得二百余则。其作品风格以简洁生动、富有韵味著称,能以短小篇幅展现人物风貌与故事精髓。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文言散文,描写了东晋谢安与子侄们雪中雅集,面对纷飞大雪,众人即兴咏雪的画面,流露出对融洽家庭氛围的赞美,展现了士族文人雅趣。
2. 写作手法
比喻:文中“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各具特色又形成鲜明对照。胡儿以“盐”喻雪,取其色白、颗粒状的形似特点,直白写实;谢道韫以“柳絮”喻雪,既描绘出雪花轻盈飘飞之态,又赋予其灵动飘逸的神韵,且暗含春之生机。二者相较,“柳絮”之喻更具诗意与美感,尽显谢道韫的才情与独特观察力。
3. 分段赏析
《咏雪》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起笔,短短十五字便将东晋士族雅集的画面缓缓铺陈开来。“寒雪日”三字点明时间与环境,凛冽寒气与屋内暖意形成反差,既暗示士族阶层优渥的生活条件,又为雅集增添诗意氛围;“内集”二字,精准勾勒出家族聚会的私密性与亲密感,凸显谢氏一族的凝聚力。而“讲论文义”四字,更将魏晋士族崇尚清谈、醉心文学的风气展露无遗,为后续咏雪妙对埋下线索。随着暮色渐浓,雪势陡然变化。“俄而雪骤”四字,瞬间将叙事推向高潮。“俄而”二字,以时间副词的急促感,强化雪势变化之突然;“骤”字单用,凝练而有力,既描绘出雪花从零星飘落转为漫天纷扬的动态过程,又暗合谢安骤然迸发的雅兴。紧接着,“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中,“欣然”神态与“何所似”的设问相呼应,谢安眼中的期待与笑意跃然纸上,其循循善诱的长者形象与对晚辈才情的珍视,皆在这一追问中悄然铺展。面对考题,谢朗“撒盐空中差可拟”的回答虽然巧妙,却有其局限性。“撒盐”之喻,虽精准捕捉雪色洁白,却因盐粒的下坠感与沉重质地,少了几分雪花飘落时的飘逸神韵。相较之下,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惊艳全场。“柳絮”意象既呼应雪的洁白轻盈,更赋予其灵动生命力——柳絮随风翻卷,或高或低,或聚或散,恰似雪花在风中的肆意舞蹈。“因风起”三字,以动态的自然现象为载体,将无生命的雪赋予诗意灵魂,境界远超前者。面对这两个答案,谢安并未直接评判优劣,只是以“大笑乐”回应。这看似简单的神态描写,实则意味深长。“大笑”的外放与“乐”的含蓄相融合,既展现对晚辈积极参与的欣慰,也暗藏对谢道韫的赞赏。而文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的补叙,表面是身份交代,实则暗含深意。在门第观念森严的魏晋,谢道韫显赫的出身与婚姻,本就象征着才学与地位的双重认可。作者特意强调这一点,既以客观陈述替代主观评判,又借魏晋文化语境,让谢道韫的才情在门第光环的映衬下,更显璀璨夺目,使这则百字短文成为魏晋风度与文学审美的缩影。
# 本文塑造了鲜明的聪慧才女谢道韫的形象,作者着意刻画的魏晋新女性的艺术形象,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
现代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员范子烨《竹林轩学术随笔》
下一篇:南北朝·僧伽斯那《愚人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