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sān
liáng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2
shù
dài
zhí
míng
hòu
pàn
liú
huī
guāng
xīn
zài
chén
dǐng
liè
kuā
fāng
kuǎn
kuǎn
xiào
zhōng
xìn
ēn
jiǎo
shuāng
shēng
shí
liàng
tóng
nìng
fēn
zhāng
zhuàng
yōu
suì
měng
zhì
tián
huáng
cháng
xùn
suǒ
fēi
kuàng
nǎi
yòng
liáng
zhèn
jìn
chǔ
gèng
zhāng
huáng
bìng
mìng
luàn
wèi
shì
yán
yǒu
zhāng
cóng
xié
xiàn
jué
tǎo
kuáng

译文

衣冠整洁的三良正遇上明君秦穆公,他们才高志大,一顾一盼都光彩四射。他们竭尽全力辅助朝政,使秦国与列国鼎足而立,受到四方称颂。三良效忠穆公恳切殷勤忠诚不二,君臣间恩礼情义就像秋霜般洁净。穆公在生时同三良就像一个人一样,死了也不肯同三良分身。壮士之躯埋闭在幽深墓道,勇猛之志只得填充在棺木中。人死陪葬不是礼义之举,况且还是用他的忠信良臣。霸主的基业于是乎衰败不振,而晋楚的国势趁此壮大兴隆。被疾病搞迷乱了,遗命不需要遵从,魏武子之所以不从父命,以人为殉。康公遵从非礼的殉葬作法,陷入父皇陷阱,我想揭竿而起讨伐那昏庸的秦康公。

逐句剖析

"束带值明后":衣冠整洁的三良正遇上明君秦穆公,他们才高志大,

# 明后:明君,谓秦穆公。,束带:整饰衣服,表示端庄。《论语·公冶长》:“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顾盼流辉光":一顾一盼都光彩四射。

# 辉光:光辉;光彩。《汉书·李寻传》:“夫日者,众阳之长,辉光所烛,万里同晷,人君之表也。”,顾盼:向左右或周围看来看去。

"一心在陈力":他们竭尽全力辅助朝政,

"鼎列夸四方":使秦国与列国鼎足而立,受到四方称颂。

# 鼎列:鼎足而列。

"款款效忠信":三良效忠穆公恳切殷勤忠诚不二,

# 款款:诚恳;忠实。《楚辞·卜居》:“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

"恩义皎如霜":君臣间恩礼情义就像秋霜般洁净。

"生时亮同体":穆公在生时同三良就像一个人一样,

# 生时:活着的时候;生前。

"死没宁分张":死了也不肯同三良分身。

# 分张:分离,离散。《宋书·王微传》:“昔仕京师,分张六旬耳。”,死没:死亡。《后汉书·独行传·李善》:“建武中疫疾,元(李元)家相继死没。”

"壮躯闭幽隧":壮士之躯埋闭在幽深墓道,

# 幽隧:墓道。

"猛志填黄肠":勇猛之志只得填充在棺木中。

# 黄肠:指棺木。《汉书·霍光传》:“光薨……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颜师古注引苏林曰:“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

"殉死礼所非":人死陪葬不是礼义之举,

# 殉死:陪同死亡。汉王粲《咏史》:“自古无殉死,达人共所知。秦穆杀三良,惜哉空尔为。”

"况乃用其良":况且还是用他的忠信良臣。

# 况乃:何况;况且;而且。《后汉书·王符传》:“以罪犯人,必加诛罚,况乃犯天,得无咎乎?”

"霸基弊不振":霸主的基业于是乎衰败不振,

"晋楚更张皇":而晋楚的国势趁此壮大兴隆。

# 张皇:张大、扩大。

"疾病命固乱":被疾病搞迷乱了,遗命不需要遵从,

"魏氏言有章":魏武子之所以不从父命,以人为殉。

"从邪陷厥父":康公遵从非礼的殉葬作法,陷入父皇陷阱,

# 厥父:他的父亲,指秦穆公。,从邪:指殉葬之作法。

"吾欲讨彼狂":我想揭竿而起讨伐那昏庸的秦康公。

# 彼狂:指秦穆公子康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三良》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这首诗的灵感来源于《左传·文公六年》中描述的秦伯嬴在去世后“三良”都被陪葬的事情。这首诗详细描述了三良从实际的参政经历到最终的殉死,他对秦康公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并赞美了三良。他的目的是批评唐宪宗的诽谤和贬低贤者的行为,以此表达自己的强烈孤独和愤怒。作者巧妙地将自己的参政经历融入对历史事件的观察中,为历史事件注入了丰富的实际意义和情感深度,使得整首诗写得生动有趣,情感高涨,充满了现实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由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身处贬谪之地永州(今属湖南)的柳宗元读书时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时间回溯到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便已被贬至此。及至唐宪宗于806年即位,却依旧听信谗言、贬斥贤良,致使柳宗元始终未能脱离这偏远荒凉的永州,继续担任司马之职,困于这无尽的贬谪岁月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通过刺秦康公而美三良,表现出对唐宪宗信谗言而贬贤行为的批判,抒发了诗人被贬后的孤愤之情以及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与无奈。

2. 分段赏析

前八句“束带值明后,顾盼流辉光”以装束与神采勾勒三良(子车奄息、仲行、鍼虎)追随秦穆公的英武形象,“明后”暗赞穆公贤明,“流辉光”尽显臣子意气风发。“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直抒三良一心为国效力的赤诚,仿佛能想见他们位列朝堂、辅佐君主称霸四方的壮志。“款款效忠信,恩义皎如霜”以“款款”叠词强化忠诚之恳切,“恩义皎如霜”将君臣情谊比作寒霜般纯洁坚定,为后文殉葬悲剧埋下情感伏笔。“生时亮同体,死没宁分张”是三良忠君的核心宣言——生前既与君同体,死后怎肯分离?这种“同生共死”的信念,既显忠义,亦为悲剧命运铺垫。中四句“壮躯闭幽隧,猛志填黄肠”笔锋骤转,以“幽隧”“黄肠”(代指墓穴)描绘三良壮年殉葬的惨烈场景,“猛志”犹存却葬身黄土,悲壮感直击人心。“殉死礼所非,况乃用其良”直接点明殉葬违背礼制,更痛惜三良作为国之良才却遭此横祸。柳宗元以“礼所非”批判殉葬制度的残酷,“用其良”则凸显人才被埋没的悲愤,情感从颂赞转为沉痛谴责。后六句“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追溯秦国霸业因殉葬制度而衰败,反观晋楚诸国却日益强盛,借历史对比揭示制度弊端。“疾病命固乱,魏氏言有章”暗指秦穆公临终遗命本属昏乱,而《魏风·黄鸟》早已明确谴责殉葬(“言有章”),为三良鸣不平。“从邪陷厥父,吾欲讨彼狂”将批判推向高潮:三良若顺从昏命殉葬,便是“陷父于邪”,而柳宗元直言“欲讨彼狂”,既斥穆公之“狂”,亦借古讽今,影射现实中君主滥用人才、制度摧残贤良的现象,将个人悲叹升华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指柳诗《咏史》)以燕惠王比宪宗,……下《三良》篇亦有指斥。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柳宗元的《咏三良》一诗的写作是失败的。

现代学者高平《柳宗元<咏三良>诗质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对酒行》

下一篇:唐·元稹《雨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