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暄动思心":春日温暖,触动了我的情思,
"柳青起春怀":柳色青青,唤起了我的春愁。
"时艳怜花药":怜惜春日艳丽的花草,
"服净悦登台":因服饰洁净而乐于登台赏景。
"提觞野中饮":提着酒杯在野外畅饮,
"爱心烟未开":喜爱这烟雾未散的清晨。
"露色染春草":露水为春草染上颜色,
"泉源洁冰苔":泉源使寒苔显得洁净。
"泥泥濡露条":枝条被露水润泽,
"袅袅承风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凫雏掇苦荠":小凫雏在拾取苦荠,
"黄鸟衔樱梅":黄鸟衔着樱梅飞过。
"解衿欣景预":解开衣襟,欣然享受这春日美景,
"临流竞覆杯":在溪流边尽情饮酒。
"美人竟何在":可美人究竟在哪里呢,
"浮心空自摧":我内心的惆怅徒然地煎熬着自己。
南朝宋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
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北)人。出身寒微,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临海王刘子顼起兵失败,鲍照为乱兵所杀。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体裁多样,题材丰富,长于乐府,尤擅七言之作,风格俊逸,对唐诗人李白、岑参等影响深远。其诗多不平之慨,表现了寒门之士积极进取的愿望和对士族专权现状的不满。亦擅赋及骈文。代表作品有乐府诗《拟行路难》十九首、赋《芜城赋》、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著有《鲍参军集》。
1. 分段赏析
前四句“气暄动思心,柳青起春怀。时艳怜花药,服净悦登台。”点明春日温暖,柳色葱茏,触动诗人情思。“气暄”“柳青”从触觉和视觉描绘春日景象,奠定全诗春日抒情基调。然后写诗人怜惜春日艳丽的花草,因服饰洁净而乐意登台赏景,展现诗人对春日美景的喜爱,为后文抒情做铺垫。中间六句“提觞野中饮,爱心烟未开。露色染春草,泉源洁冰苔。泥泥濡露条,袅袅承风栽。凫雏掇苦荠,黄鸟衔樱梅。”这几句描绘诗人提酒在野外畅饮,喜爱那烟雾未散的春日清晨。接着从多个角度写景,“露色染春草,泉源洁冰苔”写露水、泉水对草木的滋润;“泥泥濡露条,袅袅承风栽”描绘枝条在露水润泽和微风拂动下的姿态;“凫雏掇苦荠,黄鸟衔樱梅”则刻画凫雏觅食、黄鸟衔果的生动画面,展现春日生机。后四句“解衿欣景预,临流竞覆杯。美人竟何在,浮心空自摧。”写诗人解开衣襟,欣然享受春日美景,在溪流边畅饮。最后笔锋一转,诗人面对如此美景,却突然感慨美人不知在何处,内心的惆怅与失落油然而生,以乐景衬哀情,将情感推向高潮,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
上一篇:南北朝·吴均《答柳恽》
下一篇:南北朝·谢惠连《三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