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g
ān
bié

朝代:南北朝作者:何逊浏览量:2
rén
xíng
zhuǎn
shì
zàn
wéi
zhōu
niàn
yán
xiào
fēn
wéi
liǎng
chóu
shī
湿
hán
táng
cǎo
yuè
yìng
qīng
huái
liú
fāng
bào
xīn
hèn
shǒu
yuán
qiū

译文

送行人掉转车头回去,客人暂系的船缆正要解开。想起酒宴上大家强为欢笑,即将化作两地的愁怀。露珠溅湿了寒塘杂草,明月随着淮河的水奔流。才抱着别离的新恨,独守着故园度过新秋。

逐句剖析

"居人行转轼":送行人掉转车头回去,

# 转轼:回车。轼:车前横木。这里指代车子。,行:将。,居人:指住在此地的主人。留居的人,指胡兴安。

"客子暂维舟":客人暂系的船缆正要解开。

# 维舟:系船。维,系。,客子:指将要乘舟离去的过客。诗人自指。

"念此一筵笑":想起酒宴上大家强为欢笑,

# 一筵:指相聚在一起。筵:坐具,也指座位。

"分为两地愁":即将化作两地的愁怀。

# 分为两地愁:以上两句的意思是:想到眼前的欢聚笑语转眼就要化为两地的离愁别恨,心中十分感慨。

"路湿寒塘草":露珠溅湿了寒塘杂草,

"月映清淮流":明月随着淮河的水奔流。

# 清淮流:清清的淮河流水。

"方抱新离恨":才抱着别离的新恨,

# 方:将要的意思,与第一联的“行”同意,这是为了避免重复。

"独守故园秋":独守着故园度过新秋。

# 独守故园秋:以上两句是说,自已将带着离别友人的遗恨,独自回到故乡去消磨日月。故园:指故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与胡兴安夜别》为南北朝诗人何逊所作的一首诗。此五言诗生动勾勒出诗人与友人于临别欢宴后,在江边依依惜别的场景。诗中真切展现了二人之间醇厚的情谊,深刻抒发了诗人面对离恨别愁、聚散悲欢时的复杂思绪。整首诗写景细腻入微、精准得当,抒情诚挚深沉,令人回味悠长。尤为精妙的是,诗中巧妙运用对比,将筵席上的热闹欢快与离别之际的寂静落寞相对照,营造出清新隽美的氛围,颇具唐诗的意境与格调,无疑是何逊诗歌创作中的优秀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梁诗人

何逊(472?~518?),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历任安成王参军事兼尚书水部郎,后为庐陵王记室。他的文章与刘孝绰齐名,并称“何刘”;诗与阴铿齐名,并称“阴何”。何逊诗多写酬唱赠答、离别相思、山水风物等,少典实,重声律,追求清丽婉转。其诗长于将写景与抒情相配合,语言工炼,为杜甫所推许。主要作品有《石头答庾郎丹诗》《与胡兴安夜别》《与衡山侯与妇书》等。明人辑有《何记室集》,今人有《何逊集校注》。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与胡兴安夜别》为南北朝诗人何逊所作,这首友情诗,是诗人于秋季在秦淮江畔与友人胡兴安分别时所作。当时友人相送至舟中,诗人有感而发,挥笔写下此诗。创作地点约在建康,即如今的江苏南京。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临别欢宴后于江边分别的场景,筵席上的欢快与离别时的沉寂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既饱含欢乐回忆又充斥着离恨别愁的复杂氛围。真切地展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体现出聚散悲欢之际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将离别的不舍与愁绪表达得真挚动人。

2. 写作手法

对比:“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将筵席上两人相聚时的欢笑,与即将分别后身处两地的忧愁进行对比,强烈地突出了聚散之间情感的巨大落差,展现出诗人对离别的无奈与不舍,强化了离恨别愁的主题。借景抒情:“露湿寒塘草,月映秦淮流”。此句通过描写寒夜中露水打湿池塘边的草,明月映照在秦淮河水之上的景象,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融入到景色之中。“寒”字既点出秋夜的寒冷,也烘托出诗人心灰意冷的情感;月亮随水“流”动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美好难全的感慨,借景深刻地抒发了离别的愁绪。

3. 分段赏析

“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从诗中情境推断,诗人应是客子,胡兴安则为居人。“独守”一词,是诗人对与友人别后,友人归家独处时孤独心境的揣想。“行转轼”意即即将调转车头返程。“行”字点明诗人在友人家盘桓数日后,此刻即将踏上归程,而友人乘车送至水边为其饯行。当下,诗人暂且将船系于岸边,与友人作最后的话别,这每一刻都饱含着难舍之情。“行”与“暂”这两个字,将诗人离别之际的不舍展现得淋漓尽致。“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此联构思精巧至极。今日筵席之上,两位挚友促膝长谈,吟诗饮酒间,欢声笑语不断,皆沉浸在相聚的欢愉之中。然而,转瞬之间,一人即将乘船远行,一人则要驱车回府,未来能否再度相见,实难预料。于是,两人心底皆涌起深深的忧虑。“露湿寒塘草,月映秦淮流”堪称借景抒情的绝妙之笔。微寒的夜,露水悄然打湿塘中水草;云淡的秋夜,明月倒映在秦淮河上,仿佛随波流动。诗人因方才的离别愁绪而心烦意乱,举目四望,试图借山水之景消解内心郁结。然而,此时心境使然,眼中之景皆染上了离愁别绪。此联关键在于“寒”与“流”二字。“寒”既呼应诗题中的“夜”以及下文的“愁”,如实描绘出秋夜的寒凉,同时也象征着诗人此刻低落的心绪。“流”一方面描绘出夜空清朗,水中月清晰可见的景象,另一方面,暗示着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悟。月亮亘古永恒,此刻却似随水缓缓移动,这不经意间流露出诗人与友人分别时,对美好难再、世事难全的心境。“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此联中诗人想象着离别之后自己的孤独情状。与友人分别后,独自守着故园,在满目秋景的笼罩下,陷入无尽的离恨之中。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四联,整体对仗工整,颇具匠心。特别是中间两联,用语凝练,堪称洗练至极。诗的音律和谐,节奏顿挫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诗人巧妙地将情与景相互交融,营造出幽远深邃的意境,宛如一幅细腻的画卷,缓缓铺陈出别样的韵味,实乃不可多得的佳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是何逊的一首优秀诗作。送别纪行,写景抒情极为精妙,写景真切,细致精当;情挚意者,耐人寻昧;工于炼字,清新隽美,颇有唐诗的境界格调。

中华诗词学会理事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曹景宗《光华殿侍宴赋竞病韵诗》

下一篇:南北朝·鲍照《秋夕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