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ài
fàng
xíng

朝代:南北朝作者:鲍照浏览量:2
liǎo
chóng
kuí
jǐn
yán
fēi
xiǎo
rén
chuò
ān
zhī
kuàng
shì
huái
怀
míng
luò
chéng
jìn
mén
píng
dàn
kāi
guān
gài
zòng
héng
zhì
chē
fāng
lái
dài
cháng
biāo
huá
yīng
jié
yuǎn
āi
zhōng
ān
néng
zhǐ
zhōng
míng
yóu
wèi
guī
shì
féng
xián
jūn
xìn
ài
cái
míng
tiān
duàn
shòu
wài
xián
cāi
yán
fēn
guī
jué
piàn
shàn
cǎo
lái
bái
jiāng
huáng
jīn
tái
jīn
jūn
yǒu
lín
chí
huí

译文

蓼虫已经习惯了辛辣的水蓼,看见甜美的葵堇,反而要逃跑。小人总是限于狭猫的境界,又怎么能理解旷士的高尚怀抱。天刚放亮,洛阳城中雄鸡啼晨,宫门洞开,大小官吏前来早朝。达官贵人从四面八方聚来,轻车骏马奔驰在条条官道。宽大的衣带在风中飘舞,五彩的冠缨被飞尘笼罩。日上中天,公务仍然不会停止,夜幕降临,晚钟已敲也无人回家。如今这太平盛世,不易再逢,君王贤明爱才,也很难遇到。清明的谋虑,出自君王的独断,外来的猜嫌之辞,都无法动摇。说对了一句话,就能封官进爵,有一点儿特长或好的品格,就可以辞别田野,从此做官,步步升高。当今君王为招纳天下贤士,岂只是把白璧颁赏,还要把黄金台来建造。可是今天,您究竟为什么面临坦荡的仕途,反而迟疑不前,把好机会失掉。

逐句剖析

"蓼虫避葵堇":蓼虫已经习惯了辛辣的水蓼,

# 葵堇:又名堇葵,一种野菜,味甜。见《楚辞七谏》,蓼虫:蓼草上生长的小虫。蓼,指泽蓼,一种草本植物,叶味辛辣。

"习苦不言非":看见甜美的葵堇,反而要逃跑。

"小人自龌龊":小人总是限于狭猫的境界,

# 龌龊:拘局的样子,指局限于狭隘的境界。

"安知旷士怀":又怎么能理解旷士的高尚怀抱。

# 旷士:旷达之士,不拘于世俗之见的人。

"鸡鸣洛城里":天刚放亮,洛阳城中雄鸡啼晨,

# 洛城:洛阳城,这里是泛指京城。

"禁门平旦开":宫门洞开,大小官吏前来早朝。

# 平旦:平明,天刚亮的时候。,禁门:皇宫的门。天子居住的地方叫禁中,门设禁卫,警戒森严,所以叫禁门。

"冠盖纵横至":达官贵人从四面八方聚来,

# 纵横至:纷纷而来。纵横,是纷纭杂乱的样子。,冠盖:冠冕与车盖。指戴高冠乘篷车的达官贵人。

"车骑四方来":轻车骏马奔驰在条条官道。

"素带曳长飚":宽大的衣带在风中飘舞,

# 长飚:暴风。,曳:引、拉动。,素带:古时大夫所用的衣带。

"华缨结远埃":五彩的冠缨被飞尘笼罩。

# 华缨:华美的冠缨,一种用彩线做成的帽带。

"日中安能止":日上中天,公务仍然不会停止,

# 日中:中午。

"钟鸣犹未归":夜幕降临,晚钟已敲也无人回家。

# 钟鸣:钟鸣漏尽,指深夜戒严之后。

"夷世不可逢":如今这太平盛世,不易再逢,

# 夷世:太平之世。

"贤君信爱才":君王贤明爱才,也很难遇到。

# 信:诚然,确实。

"明虑自天断":清明的谋虑,出自君王的独断,

# 天:指君王。

"不受外嫌猜":外来的猜嫌之辞,都无法动摇。

"一言分珪爵":说对了一句话,就能封官进爵,

# 爵:爵位,官阶。,珪:一种上圆下方的玉板,古代封官时赐硅作为符信。

"片善辞草莱":有一点儿特长或好的品格,就可以辞别田野,从此做官,步步升高。

# 草莱:田野。

"岂伊白璧赐":当今君王为招纳天下贤士,岂只是把白璧颁赏,

# 白璧赐:赏赐白壁。赵孝成王一见虞卿即赏赐黄金百镒、白璧一双。在今北京附近。燕昭王筑黄金台,上置千金,以招天下贤士。指旷士。迟疑不前。,岂伊:哪里。伊,是语助词。

"将起黄金台":还要把黄金台来建造。

"今君有何疾":可是今天,您究竟为什么面临坦荡的仕途,

"临路独迟回":反而迟疑不前,把好机会失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代放歌行》是南朝宋诗人鲍照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通过三层递进式叙事构建批判性思考。开篇四句以工笔对照直指矛盾核心,将追名逐利之徒与高洁隐士并置,形成道德对立的叙事基调;中段八句聚焦"小人"奔竞场景,以“日中不辍”“钟鸣未归”等动态意象,揭露其贪婪无度的生存状态,类似白居易《卖炭翁》的市井批判笔法;末十句通过虚拟对话收束,借奔竞者对旷士的质问,完成价值观的碰撞与解构。全诗善用比兴传统,如以“幽兰”喻高士清节、“蒺藜”讽小人阴险,语言含蓄却暗藏锋芒,典故运用不着痕迹,形成“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审美张力,体现了古典诗歌“文以载道”的创作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宋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

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北)人。出身寒微,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临海王刘子顼起兵失败,鲍照为乱兵所杀。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体裁多样,题材丰富,长于乐府,尤擅七言之作,风格俊逸,对唐诗人李白、岑参等影响深远。其诗多不平之慨,表现了寒门之士积极进取的愿望和对士族专权现状的不满。亦擅赋及骈文。代表作品有乐府诗《拟行路难》十九首、赋《芜城赋》、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著有《鲍参军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刘宋政权延续东晋门阀政治传统,高门士族垄断仕途,寒门才俊难获晋升。朝廷虽曾整顿吏治(如刘裕推行策试选官、限制地方豪强),但后期皇权更迭频繁,权臣与宦官勾结,导致卖官鬻爵之风复燃。鲍照出身寒微,亲历官僚体系腐败——如《宋书》记载的“租税调役悉以见户为正”政策,实为地方官吏敛财之术,遂借《代放歌行》以“蓼虫避葵堇”的隐喻,批判士族子弟安于腐化、排斥寒俊的世态,同时通过“黄金台”典故,既暗讽统治者虚伪的求贤之名,又寄托寒士对清平政治的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讽刺时弊的诗。通过三层递进式叙事构建批判性思考,在对照中显出旷士迥异于小人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小人的讽刺和对自身高风亮节品质的坚守。

2. 写作手法

比兴:用“蓼虫避葵堇,习苦不言非”两句来起兴,既有含义,又增添了文学情趣。蓼虫习惯了辛辣苦味,不喜欢堇葵的甘甜。这两句不仅是兴,而且也是比。其比的含义,前人或谓是指小人不知旷士之怀,犹如蓼虫不知葵堇之美;或谓是指旷士习惯于辛苦生涯,不以辛苦为非。对比:此诗前四句开门见山亮出矛盾,“小人自龌龊”与“高怀旷士”分列两句,形成对照。旷士形象虽未著墨,但在对照中自显出其迥异小人的品格。体现了以苦为乐,从来就是豁达放旷之士的本色;只有小人,才是趋甘避苦之徒。

3. 分段赏析

全诗开篇四句直指社会矛盾,以“小人自龌龊”与“高怀旷士”并置形成强烈反差。前两句以“蓼虫避葵堇,习苦不言非”起兴,既暗含生物习性隐喻(蓼虫嗜苦而恶甘),又构成双重比兴:表层写旷士安于清苦(如蓼虫习苦),深层讽小人趋炎附势(如葵堇之甘)。沈德潜评“写尽富贵人尘俗之状”,正是通过“避”“不言非”等中性表述,凸显旷士以苦为乐的襟怀,与小人“避苦趋甘”形成道德镜像。​​中段八句以“鸡鸣-平旦-日中-钟鸣”构建时间链条,聚焦冠盖群体的奔竞丑态:“纵横至”“四方来”以潮水意象讽刺趋附之众,“素带曳长飙”动态描摹权贵车马扬尘的狼狈。此段暗含双重批判:​​制度性腐败​​:呼应《后汉书》“钟鸣漏尽”禁令,揭露“钟鸣未归”的逾礼乱象;​​人性异化​​:通过服饰细节(华缨积尘)展现名利场对士人精神的腐蚀,笔法冷峻如《世说新语》的世情速写。末段虚拟对话构成戏剧性高潮:小人以“夷世不可逢”等谄媚言辞,将门阀垄断美化为“贤君求才”,实则暴露其功利市侩本质。结句“临路独迟回”以冷处理收束,与开篇“小人自龌龊”形成闭环——旷士虽未正面出场,但其“不争”姿态已通过对照自然显现。这种“不答之答”的留白艺术,深得《庄子》“至言去言”之妙,在冷峻笔调中暗藏批判锋芒,与鲍照其他诗作(如《拟行路难》)的寒士抗争形成精神呼应。

4. 作品点评

《代放歌行》在《乐府诗集》中归属《相和歌辞·瑟调曲》,其古辞《孤生子行》(又名《孤儿行》)本叙孤儿遭兄嫂苛待之悲苦。鲍照突破性重构这一主题,借旧题抒新意,将叙事焦点转向刘宋门阀政治的黑暗现实。诗中“黄金台”典故的植入(化用燕昭王招贤旧事),既延续乐府诗“感于哀乐”的传统,又赋予其批判时政的新维度——通过权贵“冠盖纵横”的奔竞图景与寒士“临路迟回”的沉默对照,揭露科举制度异化为门阀垄断工具的本质。这种以乐府旧题承载现实批判的创作策略,既体现对汉魏乐府“风骨”的继承,又彰显南朝文人诗“体物写志”的新变,正如《文心雕龙》所言“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鲍照在音律规范与思想突破间找到了独特平衡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阴铿《渡青草湖》

下一篇:南北朝·颜延之《向常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