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íng
nán
·
·
dòng
tíng
shuǐ
shàng
zhū
tóng

朝代:南北朝作者:吴均浏览量:1
dòng
tíng
shuǐ
shàng
zhū
tóng
jīng
shuāng
chù
làng
kùn
yán
fēng
shí
chōu
xīn
yào
耀
bái
jīn
dàn
huáng
shā
zhōng
luò
yáng
míng
gōng
jiàn
jiē
jiǎn
zuò
bái
guī
xīn
xué
míng
yuè
shān
yìng
miàn
zuò
fēng
huā
wáng
jiàn
shǎng
jiàn
wàng
xié
dēng
jiàn
zhāng
yǎn
cuī
cáng
zhāng
tán
yīn
qín
zhù
chǔ
míng
guāng
nián
nián
yuè
yuè
duì
jūn
yáo
yáo
宿
wèi
yāng
wèi
yāng
cǎi
míng
chí
zhēng
xiān
shì
shēng
guāng
zhū
jǐn
zuò
xiá
ān
niàn
shù
zhī
xué
héng
shān
nán
lǐng
guì
zhì
jīn
qiān
nián
yóu
wèi
zhī

译文

洞庭水上有一株桐树,历经霜雪、触击风浪,被严酷的寒风所困。过去它枝繁叶茂闪耀阳光,如今却倒伏枯死在黄沙之中。洛阳著名工匠见了叹息,一剪一刻将它制成琵琶。用白璧镶成圆形琴心好似明月,用珊瑚装饰琴面绘作风花。它被帝王赏识而不被忘记,提携拿着它进入建章宫。悲伤低沉地弹奏着张女弹,热烈轻快地拨弄着楚明光。年年月月都对着达官贵人,日日夜夜留宿在未央宫。未央宫中宫女不再吹鸣篪,争先擦拭琵琶使其焕发光彩。玉匣上有茱萸图案的织锦,怎么能想到它曾是枯树呢?不学衡山南岭的桂树,至今千年还无人知晓。

逐句剖析

"洞庭水上一株桐":洞庭水上有一株桐树,

#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

"经霜触浪困严风":历经霜雪、触击风浪,被严酷的寒风所困。

"昔时抽心耀白日":过去它枝繁叶茂闪耀阳光,

# 耀:一作曜。,抽心:发芽。此指株干伸长。

"今旦卧死黄沙中":如今却倒伏枯死在黄沙之中。

"洛阳名工见咨嗟":洛阳著名工匠见了叹息,

# 咨嗟:叹息。名工,原作"名士",据《玉台新咏》改。

"一翦一刻作琵琶":一剪一刻将它制成琵琶。

# 刻:雕琢。,翦:修剪。一作剪。

"白璧规心学明月":用白璧镶成圆形琴心好似明月,

# 白璧:白玉璧。璧,玉器名,扁平,圆形,中心有孔。古贵族用礼器,后作佩带的装饰物。

"珊瑚映面作风花":用珊瑚装饰琴面绘作风花。

# 风花:风中的花。《南齐书·乐志》:"阳春白日风花香,趋步明月舞瑶堂。"这两旬是说用白璧、珊瑚作琵琶之装饰。

"帝王见赏不见忘":它被帝王赏识而不被忘记,

"提携把握登建章":提携拿着它进入建章宫。

# 建章:汉宫名,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建造。

"掩抑摧藏张女弹":悲伤低沉地弹奏着张女弹,

# 张女弹:古乐曲名。潘岳《笙赋》:"辍张女之哀弹。"李善注:”闵鸿《琴黜汝南鹿鸣》张女群弹。盖古曲,未详所起。,摧藏:悲伤。,掩抑:形容声音低沉。

"殷勤促柱楚明光":热烈轻快地拨弄着楚明光。

# 楚明光:古琴曲名。蔡邕《琴操》谓楚大夫明光被谗谤,见怒于楚王而作此曲。

"年年月月对君子":年年月月都对着达官贵人,

"遥遥夜夜宿未央":日日夜夜留宿在未央宫。

# 未央:汉宫名。汉高祖七年由萧何主持营建。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长安故城内西南角。

"未央采女弃鸣篪":未央宫中宫女不再吹鸣篪,

# 鸣篪:古管乐器名,以竹制成,单管横吹,似笛。,采女:宫女。采,一作彩。

"争先拂拭生光仪":争先擦拭琵琶使其焕发光彩。

"茱萸锦衣玉作匣":玉匣上有茱萸图案的织锦,

# 匣:指琴匣。,茱萸锦衣:上有茱萸图案的织锦匣衣。茱萸锦,古锦名。晋陆翩《邺中记》:"锦有大登高、小登高大茱萸、小菜萸、大交龙、小交龙、蒲桃文锦、斑文锦,巧百数,不可尽名也。"

"安念昔日枯树枝":怎么能想到它曾是枯树呢?

"不学衡山南岭桂":不学衡山南岭的桂树,

# 衡山:在今湖南省。五岳之一。

"至今千年犹未知":至今千年还无人知晓。

# 千年:一作千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行路难·洞庭水上一株桐》为南朝吴均《行路难五首》其一。全诗以洞庭水上桐树起笔,表面写桐树的遭遇,实则借物讽人,嘲讽看似显赫的权贵不过是枯木朽枝。开篇描绘桐树于风雨中飘零,继而写其制成乐器却难奏古调,借桐树今昔境遇对比,暗喻权贵表面风光却无真才实学。诗中运用设喻对比手法,将叙事、言志紧密结合。在结构上错落多变,风格质朴真挚。整首诗叙事简练而寓意深远,以咏物寄寓哲理,是一篇巧妙融合讽喻与言志、艺术特色鲜明的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却好学有俊才,为沈约所赏。初为吴兴太守柳恽主簿,后任奉朝请等职。曾私撰《齐春秋》,因武帝认为不实而书焚官免,又奉命撰《通史》,未竟而卒。吴均才气俊迈,“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文坛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其诗多为赠答、送别、游览之作。他的诗格调清丽,音韵和谐,属于典型的齐梁体,但语言明畅,用典妥帖,无堆砌之弊。其散文如《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文辞骈偶,写景如画,文笔清隽简净;其《檄江神责周穆王璧》《饼说》二文,于俳谐中寄寓不平之意。主要作品有《山中杂诗》《赠王桂阳别诗》《送柳吴兴竹亭集诗》等。明人辑有《吴朝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借物感怀诗。描绘了一株生长在洞庭水上的桐树,经霜触浪饱受严风摧残,曾生机勃勃如今却卧死黄沙,后被名工制成琵琶,获帝王赏识,彩女争先呵护。借桐树命运的巨大转变,表达对命运无常的感叹,以及对不被赏识者的同情,同时体现诗人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惆怅。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桐树昔日的“卧死黄沙中”与制成琵琶后“帝王见赏不见忘”“未央彩女弃鸣篪,争先拂拭生光仪”的荣耀进行对比,突出命运的巨大反差,强化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同时,将桐树的命运与“不学衡山南岭桂,至今千载犹未知”的桂树对比,表达出对不同命运选择的思考。

3. 分段赏析

开头至“今旦卧死黄沙中”:描绘桐树生长环境恶劣,“经霜触浪困严风”,突出其饱受磨难,曾经充满生机“昔时抽心曜白日”,如今却“卧死黄沙中”,展现桐树命运的悲惨,为下文转折做铺垫,也暗示诗人自身困境。“洛阳名工见咨嗟”至“提携把握登建章”:写洛阳名工将桐树制成琵琶,其工艺精美,“白璧规心学明月,珊瑚映面作风花”。琵琶受到帝王赏识,被带入建章宫,桐树命运发生巨大转变,象征诗人渴望的机遇与赏识。“掩抑摧藏张女弹”至“遥遥夜夜宿未央”:描述琵琶在宫中受宠,由张女、楚明光弹奏,日夜陪伴帝王,“年年月月对君子,遥遥夜夜宿未央”,进一步强调桐树制成琵琶后的荣耀,与之前困境形成鲜明对比。“未央彩女弃鸣篪”至结尾:未央彩女为琵琶精心呵护,“茱萸锦衣玉作匣”,全然不顾其曾是枯树枝。最后以桂树千年不为人知作对比,表达对不同命运的感慨,也透露出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思考。

4. 作品点评

不同于同时期咏物诗仅专注于描摹事物外在形态,这首诗独辟蹊径。诗人巧妙融入故事叙述,着重展现事物所处环境与身份的变迁,更借物抒怀、托物言志,以犀利笔触表达对朝廷中腐朽势力的鄙夷。字里行间,冷峻讥诮的语气如同一把利刃,剖开表面的平静,深刻展现出作者因才华无处施展而生的郁结,以及对时局的悲愤与不满。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庾信《七夕诗》

下一篇:南北朝·佚名《青阳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