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ì
yàn
shī

朝代:南北朝作者:徐陵浏览量:2
yuán
lín
cái
yǒu
xià
qiǎn
gèng
shèng
chūn
nèn
zhú
yóu
hán
fěn
chū
wèi
chén
chéng
ēn
xià
yīng
ruǎn
rén

译文

园林中才刚刚泛起夏日的温热,初夏的景致反而比春天更显动人。鲜嫩的竹枝上,还凝着一层薄薄的竹粉,新生的荷叶舒展,连一丝尘埃都未沾染。蒙受君王恩宠,得以参与这场宴饮入座,想那应玚、阮瑀般的才士,如今又有谁能相比呢。

逐句剖析

"园林才有热":园林中才刚刚泛起夏日的温热,

"夏浅更胜春":初夏的景致反而比春天更显动人。

"嫩竹犹含粉":鲜嫩的竹枝上,还凝着一层薄薄的竹粉,

# 含粉:带有白粉。,犹:还。

"初荷未聚尘":新生的荷叶舒展,连一丝尘埃都未沾染。

# 聚尘:沾染灰尘。

"承恩豫下席":蒙受君王恩宠,得以参与这场宴饮入座,

"应阮独何人":想那应玚、阮瑀般的才士,如今又有谁能相比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侍宴诗》是南北朝诗人徐陵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是一首奉和应令诗,诗作以宫廷侍宴为背景,于初夏时节展开铺陈。开篇以工笔细描展现自然清新之态。诗中借景抒情,既勾勒出宴饮环境的清幽雅致,又透露出诗人参与侍宴的荣幸之感。徐陵巧妙化用应玚、阮瑀侍宴曹氏的典故,将自身与前代文士相比,既赞颂宴主的礼贤下士,也暗含文人自矜的意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陈文学家

徐陵(507~583),南朝陈文学家。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梁时官东宫学士,陈时历任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等职。徐陵的创作以宫体诗及骈文著名。当时人们把徐家父子(徐摛、徐陵)和庾家父子(庾肩吾、庾信)的作品统称为“徐庾体”。其诗大都声调流转而文辞绮艳,风靡一时。徐陵的骈文,《陈书》谓“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但是多数是应用之文。《玉台新咏序》被公认为徐陵骈文的代表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作为南朝“宫体诗”的代表诗人,徐陵常应帝王、贵族之邀创作侍宴诗。此诗以宴饮场景为依托,既契合南朝文人雅集的风气,亦暗藏诗人自比“应阮”的自信与意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奉和应令诗。本诗描绘了宴饮环境的清致氛围,表达了对宴主礼贤下士的赞颂,也暗含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信与抱负。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诗人凸显竹子的娇嫩与清新,描绘了宴饮环境的清致氛围,表达了对宴主礼贤下士的赞颂,也暗含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信与抱负。用典:“应阮独何人”中,“应阮”指代建安七子中的应玚和阮瑀,他们以才学受到曹氏父子赏识。诗人在此运用典故,将自己与应玚、阮瑀相比,既含蓄地颂扬了宴请自己的主人如同曹氏父子般礼贤下士,又借自比“应阮”显示出自己的才学自信。

3. 分段赏析

“园林才有热,夏浅更胜春”两句是描绘初夏园林景象的开篇之语。“才有热”精准地捕捉到夏天刚刚来临,热气初显的微妙状态,让读者仿若置身于那渐渐升温的园林之中。而“夏浅更胜春”则是诗人独特的主观感受,在他眼中,初夏时节有着别样的魅力,比之春天更胜一筹。这打破了人们惯常认为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观念,凸显出初夏那种清新、蓬勃,不同于春日烂漫的独特韵味,为全诗奠定了对初夏盛赞的情感基调。“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是对园林中植物细致入微的刻画。一个“犹”字生动展现出嫩竹的状态,新生的竹子表面还留存着如霜似的粉屑,这是新竹独有的特征,诗人借此凸显竹子的娇嫩与清新,仿佛能看到那竹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鲜嫩模样。“未聚尘”则聚焦于初荷,刚刚长出的荷叶洁净得没有一丝尘埃沾染,将初荷的纯净、高洁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这两句诗从视觉角度,以细腻笔触描绘出初夏植物的清新姿态,尽显自然之美与蓬勃生机,对仗工整且用词精妙。“承恩豫下席”一句,“承恩”表明诗人承蒙主人的恩宠,得以参与此次宴会,字里行间流露出荣幸之感。“豫下席”的“豫”有安乐、快乐的意思,“下席”则是末座,体现出诗人的谦逊。此句不仅点出了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侍宴,更通过这一行为描写,侧面反映出宴会场合的庄重以及诗人对获邀出席的珍视。“应阮独何人”中,“应阮”指代建安七子中的应玚和阮瑀,他们以才学受到曹氏父子赏识。诗人在此运用典故,将自己与应玚、阮瑀相比,既含蓄地颂扬了宴请自己的主人如同曹氏父子般礼贤下士,又借自比“应阮”显示出自己的才学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庾信《奉和夏日应令诗》

下一篇:南北朝·范云《之零陵郡次新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