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子厉风规":期待你更加严饬风范箴规,
# 风规:节操、风范。,厉:磨炼,砥砺。
"归来振羽仪":他日回朝廷重振纲纪威仪。
# 羽仪:本指仪仗中以羽毛为装饰的旌旗之类,此指纲纪法度。,振:整肃。
"嗟余今老病":叹息我这老病之身,
"此别空长离":此一别恐将永诀。
# 长离:长久离别,即永别。
"白马君来哭":到时候你骑着白马来吊,
# 白马君来哭:这两句用后汉范式、张劭事。《后汉书·范式传》:“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张劭为友。邵字元伯……(张劭)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展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式帆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式末及到,而丧己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
"黄泉我讵知":我在黄泉下或难知晓。
"徒劳脱宝剑":徒劳你解下腰间的宝剑,
# 徒劳脱宝剑:末二句用季札挂剑故事。春秋时,吴延陵季子聘晋,路过徐国,徐君爱季子所佩宝剑,希望季子送给他,但是不好意思说出口。季子从他的表情看出了他的心思,但出使大国,一时不方便相送,便打定主意从晋国回来就将剑赠送给徐君。但是当他再经过徐国时徐君已经死去,他便将宝剑挂在徐君的墓树上而去。
"空挂陇头枝":空挂在我坟墓的枝头。
# 陇头:即垄头,坟头。
南朝陈文学家
徐陵(507~583),南朝陈文学家。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梁时官东宫学士,陈时历任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等职。徐陵的创作以宫体诗及骈文著名。当时人们把徐家父子(徐摛、徐陵)和庾家父子(庾肩吾、庾信)的作品统称为“徐庾体”。其诗大都声调流转而文辞绮艳,风靡一时。徐陵的骈文,《陈书》谓“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但是多数是应用之文。《玉台新咏序》被公认为徐陵骈文的代表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赠别诗。诗中通过“白马吊丧”、“季札挂剑”等典故,以老病之身与友人话别,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期许,又流露出对生死离别的感伤。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展现了暮年离别的复杂心境。
2. 写作手法
用典:“白马君来哭,黄泉我讵知”句巧用范式素车白马吊张劭的典故,原指范式守信重情为亡友张劭奔丧,诗人借此表达对生死两隔的无奈,暗含恐身后无知、永诀难言的哀恸之情。情景交融:全诗以“老病”“长离”“黄泉”“挂剑”等意象交织,苍凉沉郁的基调与诗人对生死、友情的复杂心绪浑然一体,营造出哀婉深沉的意境。
3. 分段赏析
全诗共八句,分为前后两层意思。“愿子厉风规,归来振羽仪。嗟余今老病,此别空长离”,前四句着重描写生前的场景。“白马君来哭,黄泉我讵知。徒劳脱宝剑,空挂陇头枝”后四句则转向对死后的设想。在第一层中,开篇两句是对毛喜的谆谆勉励,期盼他能磨砺品格操守,以身作则,成为乡里的楷模、文人的典范;随后两句则是诗人自述境况,感叹自己年老体衰、疾病缠身,此次分别恐怕就是永别。乍看之下,前后两句似无关联,实则后者正是前者的自然延续。诗人之所以要对毛喜倾吐这番肺腑之言,正是因为深感自己病体难愈,来日无多,故而语重心长地表达对挚友的殷切期望。第二层转入对死后情景的想象,这种想象正是从第一层的思绪延伸而来。诗人设想道:若我在世时未能对你有所嘱托,那么即便在我死后,你像东汉范式那样驾着白马素车来祭奠我,我也已长眠九泉,无从知晓了。又或者你像春秋时的季札那样,途经徐国时仍不忘将宝剑挂在已故徐君的墓前,但这也不过是徒劳之举,只能让宝剑空悬在坟头的树枝上罢了。
4. 作品点评
全诗情思婉转,格调苍郁,韵味激荡,读之令人怆然。诗中用典浅近,如“羽仪”、“白马”、“黄泉”、“挂剑”等,或为世所熟知,或为名作常用,虽不注出处,亦可据文索意。此等使事不炫学、练句不堆砌之笔法,实堪嘉许。区区四十字,尽写友谊之笃、身世之悲。尤以“白马君来吊,黄泉我讵知”一联,取流水格属对,意脉贯通,足见功力深厚、构思精巧。
# 似达愈悲,孝穆集中,不易多得。
清诗人沈德潜《古诗源》
# 读此诗“觉一切生离苦语,皆属肤浮矣”。
清文学家张玉谷《古诗赏析》
上一篇:南北朝·徐勉《采菱曲》
下一篇:南北朝·何逊《与苏九德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