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g
xiāng
èr

朝代:南北朝作者:徐陵浏览量:1
cháng
xiāng
hǎo
chūn
jié
mèng
héng
bēi
xiè
zhàng
zhōng
chuāng
qián
liǔ
fēi
huán
yóu
duàn
jié
jiàn
luò
yáng
huā
jūn
lǒng
tóu
xuě

译文

我长久地思念着你,正值这美好的新春佳节,梦里总是啼哭,满心悲怆却无法宣泄。从帐中起身,望向窗前那里还留着你梳理的发髻。看那柳絮,飞散了又聚拢,游丝般的蛛网,断了又重新系起。多想再见一见洛阳的花开,可如今,你却像陇山顶上的积雪,遥不可及。

逐句剖析

"长相思":我长久地思念着你,

"好春节":正值这美好的新春佳节,

# 好春节:美好的春季时节。

"梦里恒啼悲不泄":梦里总是啼哭,满心悲怆却无法宣泄。

# 悲不泄:悲愤不能宣泄。泄:去。,啼:啼哭。,恒:永恒。总。

"帐中起":从帐中起身,

# 起:起身。,帐中:床帐中。

"窗前髻":望向窗前那里还留着你梳理的发髻。

# 髻:梳理发髻。一作“咽”。,窗前:窗户前。窗:一作“牕”。

"柳絮飞还聚":看那柳絮,飞散了又聚拢,

# 飞还聚:飞散又聚拢。,柳絮:柳树的种子,上面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故称柳絮。

"游丝断复结":游丝般的蛛网,断了又重新系起。

# 断复结:断绝后又再次结系或打结。,游丝:飘游的柳丝。飘动着的蛛丝。指缭绕的炉烟。

"欲见洛阳花":多想再见一见洛阳的花开,

# 洛阳花:洛阳城的花朵,指洛阳牡丹。洛阳花,石竹花的别称。诗中女主人公的自比。,欲见:想要见到。

"如君陇头雪":可如今,你却像陇山顶上的积雪,遥不可及。

# 雪:雪花。,陇头:陇山的山头。陇山山脉的端头。借指边塞。,如君:如若君子或夫君的。君:指自己丈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长相思二》是南朝陈代诗人徐陵写的宫体诗,被收录在《玉台新咏》里,属于乐府旧题组诗《长相思二首》中的一首。这首诗延续了他艳丽的诗风,也体现了南朝文人诗的特点。全诗以春天思念他人为主题,从一位思念丈夫的妇人视角展开:上阕用梦中悲伤哭泣的场景和春天明丽的景色对比,衬托出哀伤的情感;下阕借助柳絮、游丝这些暮春时节的景物,暗示思念的悠长。最后一句把洛阳的牡丹想象成陇山的积雪,用空间和时间的距离来突出相思没有结果。整首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的景物对仗工整,通过自然景物传递出相思的痛苦,也体现了南朝宫体诗在辞藻雕琢和意境营造上的创作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陈文学家

徐陵(507~583),南朝陈文学家。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梁时官东宫学士,陈时历任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等职。徐陵的创作以宫体诗及骈文著名。当时人们把徐家父子(徐摛、徐陵)和庾家父子(庾肩吾、庾信)的作品统称为“徐庾体”。其诗大都声调流转而文辞绮艳,风靡一时。徐陵的骈文,《陈书》谓“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但是多数是应用之文。《玉台新咏序》被公认为徐陵骈文的代表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宫体诗​​,也是一首​​闺怨诗,通过春日怀人的场景,以思妇视角展开对征夫的深切思念。

2. 写作手法

对比:“梦里恒啼悲不泄”与“好春节”形成强烈对比。春日本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但思妇的梦境却充斥着悲泣,现实与梦境的割裂凸显了内心无法排遣的哀愁。烘托:“好春节”本应带来欢愉,却因思妇的孤独而成为悲情的背景。明媚的春光与内心的凄凉形成反差,强化了“哀情”的浓度。虚实相生:“欲见洛阳花,如君陇头雪”一句,将洛阳的牡丹(实)与陇头的积雪(虚)并置。牡丹象征繁华,积雪象征荒寒,通过虚实转换,转化为情感的无望,突显相思的绝望。

3. 分段赏析

首句“长相思”直点主题,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好春节”三字笔锋一转,以春日的美好反衬内心的哀伤,越是生机盎然的时节,越易触发对远方人的牵挂。接下来“梦里恒啼悲不泄”一句,写主人公连梦中都止不住地哭泣,却连悲伤都难以彻底宣泄,可见思念之深、愁绪之重。“帐中起,窗前髻”两句通过两个连续的动作细节,勾勒出主人公孤寂的状态:她在帐中辗转难眠,起身走到窗前,或许是想借窗外的春光排遣愁绪,却又无心梳妆,只是随意拢了拢发髻。“起”“髻”二字看似随意,却精准刻画出思念中人的百无聊赖。“柳絮飞还聚,游丝断复结”是景物描写的妙笔。柳絮飘飞又聚拢,游丝断裂又连接,看似写春日里常见的景物动态,实则以物喻情,柳絮的“飞还聚”、游丝的“断复结”,恰似主人公心中缠绕不去的思念,无论怎样试图驱散,都始终绵延难绝。最后两句“欲见洛阳花,如君陇头雪”以强烈的对比收束全诗。主人公想见洛阳城中绽放的花朵,却无奈对方远在陇头,如那里的积雪般遥远清冷。“洛阳花”的明艳温暖与“陇头雪”的素白寒冷形成鲜明对照,既写出对相聚的渴望,又暗含相见无期的怅惘,将“长相思”的愁绪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鲍照《发后渚》

下一篇:南北朝·谢灵运《过白岸亭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