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qíng
shī

朝代:南北朝作者:徐陵浏览量:2
fēng
guāng
jīn
dàn
dòng
xuě
nián
cán
yíng
xīn
jié
dāng
què
wǎn
hán
xiāng
fēn
shí
tàn
dǎo
qīng
wán
zhú
cái
dài
méi
huā
diàn
jiǔ
pán
nián
fāng
xiù
chū
chūn
dài
zhōng
ān
zhī
xià
cài
xiān
jiāng
guò
shàng
lán

译文

今日清晨,春天的风光已然萌动,残留的冬雪,昭示着旧年即将消逝无踪。薄暮降临,人们迎来这崭新的节令,酒垆旁虽燃着炉火,却仍觉晚来寒重。奇异的香气,如细雾般悠悠飘散,石炭轻捣着轻薄的丝绢,声响簌簌。用翠绿的竹叶,裁制成精美的衣带,将娇艳的梅花,放置在祭酒的盘盏。青春的芳华,仿佛从衣袖间盈盈透出,盎然的春色,好似在眉黛中悄然安住。若想知道她能否让下蔡的公子为之倾倒迷乱,不妨先瞧瞧她经过上兰时是怎样风姿翩翩。

逐句剖析

"风光今旦动":今日清晨,春天的风光已然萌动,

"雪色故年残":残留的冬雪,昭示着旧年即将消逝无踪。

"薄夜迎新节":薄暮降临,人们迎来这崭新的节令,

"当垆却晚寒":酒垆旁虽燃着炉火,却仍觉晚来寒重。

"奇香分细雾":奇异的香气,如细雾般悠悠飘散,

"石炭捣轻纨":石炭轻捣着轻薄的丝绢,声响簌簌。

"竹叶裁衣带":用翠绿的竹叶,裁制成精美的衣带,

"梅花奠酒盘":将娇艳的梅花,放置在祭酒的盘盏。

"年芳袖里出":青春的芳华,仿佛从衣袖间盈盈透出,

"春色黛中安":盎然的春色,好似在眉黛中悄然安住。

"欲知迷下蔡":若想知道她能否让下蔡的公子为之倾倒迷乱,

"先将过上兰":不妨先瞧瞧她经过上兰时是怎样风姿翩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情诗》是南北朝诗人徐陵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诗中描绘了春日初至、风光焕发的景象,同时融入了对女性美貌与才情的细腻刻画。开篇“风光今旦动,雪色故年残”点明时序更替,春日来临而残雪未消;接着“薄夜迎新节,当垆却晚寒”渲染出立春日的氛围,既写实景又隐喻人生境遇。诗中“奇香分细雾,石炭捣轻纨”等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女子焚香捣衣的生活情趣,而“竹叶裁衣带,梅花奠酒盘”则以竹、梅等意象烘托其清雅气质。“年芳袖里出,春色黛中安”直接赞美女子容颜如春色般动人,衣袖间暗藏芳华,眉黛中安放春光。全诗语言清雅,对仗工整,既表达了对春日之美的热爱,也隐含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体现了徐陵诗歌的独特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陈文学家

徐陵(507~583),南朝陈文学家。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梁时官东宫学士,陈时历任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等职。徐陵的创作以宫体诗及骈文著名。当时人们把徐家父子(徐摛、徐陵)和庾家父子(庾肩吾、庾信)的作品统称为“徐庾体”。其诗大都声调流转而文辞绮艳,风靡一时。徐陵的骈文,《陈书》谓“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但是多数是应用之文。《玉台新咏序》被公认为徐陵骈文的代表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徐陵(507-583)生活在南朝政权频繁更迭的时代。他早年凭借出众的文才,在萧纲幕府任职。后来,因机缘巧合,他滞留北朝邺城长达七年之久。这首诗虽未明确记载创作时间,但综合考量他的生平经历,极有可能是在他南归陈朝之后完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春日恋情诗。此诗描绘了冬春交替之景,新春佳节薄夜仍寒,却有奇香细雾、用石炭捣纨等精致生活场景,还有以竹叶、梅花装饰的节日仪式,尽显春日清新雅致。表达了女子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含蓄道出欲获爱情需先有高洁品性。全诗营造出清新浪漫、充满诗意的春日意境。

2. 写作手法

化用:“薄夜迎新节,当垆却晚寒。”“当垆”化用卓文君当垆卖酒典故,西汉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后当垆沽酒。描绘新春薄暮酒垆边场景,虽迎新春但晚有寒意,添生活烟火气与清冷雅致韵味。“欲知迷下蔡,先将过上兰。”“下蔡迷”暗指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夸女子美貌迷人。言女子要经高雅之境考验仍出众,才具“迷下蔡”魅力,侧面赞其美貌与高雅兼具。

3. 分段赏析

“风光今旦动,雪色故年残”,诗人以春日风光与残雪对比,生动描绘出时序交替的景象,既点明新春已至,又暗含对旧岁流逝的感慨,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薄夜迎新节,当垆却晚寒”,进一步渲染立春日的氛围。薄暮中迎接新节,酒垆旁虽暖犹寒,既写实景,又通过“晚寒”微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淡淡凉意,情景交融。“奇香分细雾,石炭捣轻纨”,转而描写女子焚香捣衣的细节。奇香如细雾般弥漫,石炭轻捣轻纨,画面细腻而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女子精致的生活情趣。紧接着“竹叶裁衣带,梅花奠酒盘”,诗人以竹叶、梅花等自然意象,烘托出女子的清雅气质。竹叶裁衣带,别具一格;梅花奠酒盘,更显高洁,艺术手法巧妙,形象鲜明。“年芳袖里出,春色黛中安”,诗人直接赞美女子容颜如春色般动人。衣袖间暗藏芳华,眉黛中安放春光,将自然之春与人物之美融为一体,表达了对青春美好的珍视。“欲知迷下蔡,先将过上兰”,借用典故,以夸张手法表现女子美貌的吸引力,暗示其足以倾倒众生。同时,也隐含了对女子才情与品格的赞美,使全诗主题得到升华,情感更加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佚名《读曲歌·打杀长鸣鸡》

下一篇:南北朝·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