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东我亦西":你向东行我向西走,
"衔悲涕如霰":怀着悲伤泪水如霰落下。
"浮云一南北":浮云飘向南北两方,
"何由展言宴":凭什么能再相聚欢宴。
"方作异乡人":我即将成为异乡之人,
"赠子同心扇":赠你这把同心扇。
"遥裔发海鸿":海鸿远远地飞翔而去,
"连翻出檐燕":檐燕接连翻飞而出。
"春秋更去来":春秋交替去了又来,
"参差不相见":差不多难以再相见。
南朝齐梁文学家,永明诗体代表人物
沈约(441~513),南朝齐梁文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人,为“竟陵八友”之一。曾在南朝宋、齐两朝做官,后来帮助梁武帝萧衍登上皇位,被任命为尚书仆射,封为建昌县侯,官至尚书令。沈约与谢朓、王融诸人之作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其诗重藻饰,部分诗作语言清新。他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作诗区别、调和四声,避免八病,对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起重要作用,曾据旧本撰成《宋书》,又有《四声谱》《齐纪》《沈约集》等,已佚。代表作品有《早行逢故人》《早发定山》《别范安成》等。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歌以“君东我亦西”开篇,描绘了友人分别的场景,借浮云、海鸿、檐燕等意象抒发了浓浓的离别之情,最后用“春秋更去来,参差不相见”表达出因时空阻隔而难以相见的无奈与怅惘。
2. 分段赏析
“君东我亦西,衔悲涕如霰”,开篇点明分别方向,“东”“西”对比,强化分离之感。“衔悲”直接道出悲伤情绪,“涕如霰”形象写出泪水之多,生动展现离别时的悲痛。“浮云一南北,何由展言宴”,此句以浮云南北飘飞比喻友人分别后的行踪不定,因行踪各异,不知何时能再相聚欢宴,将对友人的思念与相聚难期的惆怅蕴含其中。“方作异乡人,赠子同心扇”,写自己即将成为漂泊异乡之人,此时赠扇,以“同心扇”寄托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体现对友人的牵挂不舍。“遥裔发海鸿,连翻出檐燕”,描绘海鸿远飞、檐燕翻飞之景,借飞鸟的动态,想象友人旅途奔波,也暗示彼此如飞鸟般各自离散。“春秋更去来,参差不相见”,以春秋更迭表示时光流逝,“参差不相见”直接抒发感慨,时光流转,却难以再相见,将离别的伤感与对重逢渺茫的无奈推向高潮。
上一篇:南北朝·鲍照《中兴歌》
下一篇:南北朝·佚名《琅邪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