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摇紫叶":微风轻轻摇动着紫色的荷叶,
# 紫叶:树叶。,摇:摇晃。
"轻露拂朱房":轻轻的露珠拂过红色的花苞。
# 朱房:喻指含苞待放之芙蓉。,轻露:轻轻的露珠。
"中池所以绿":池塘中间之所以呈现出一片碧绿,
# 所以:原因,情由。,中池:池中。
"待我泛红光":是在等待我(芙蓉花)绽放出艳丽的红光。
# 泛:浮现,透出。,我:即芙蓉。
南朝齐梁文学家,永明诗体代表人物
沈约(441~513),南朝齐梁文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人,为“竟陵八友”之一。曾在南朝宋、齐两朝做官,后来帮助梁武帝萧衍登上皇位,被任命为尚书仆射,封为建昌县侯,官至尚书令。沈约与谢朓、王融诸人之作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其诗重藻饰,部分诗作语言清新。他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作诗区别、调和四声,避免八病,对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起重要作用,曾据旧本撰成《宋书》,又有《四声谱》《齐纪》《沈约集》等,已佚。代表作品有《早行逢故人》《早发定山》《别范安成》等。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描绘了微风中摇曳的紫色荷叶与轻露拂过的红色蓓蕾,展现出芙蓉的娇美姿态。通过对芙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芙蓉的喜爱之情,营造出清新雅致的意境。
2. 写作手法
拟人:诗人赋予荷花以人的思想感情,以“我”的口吻来写荷花,点明池塘中满是碧绿荷叶,是在等待“我”荷花绽放出耀眼红光。这种拟人手法使表达亲切自然,蕴含着荷花的高洁与自豪之感。
3. 分段赏析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习习微风轻拂,出水的紫叶荷叶在池面摇曳生姿;颗颗轻露滚落,拂过朱红的荷花房。此二句写景用意精巧,生动渲染“紫叶”与“朱房”在“微风”“轻露”中的娇柔之态,勾勒出一幅饱含情意的水上图景。诗句承接自然流畅,对仗工整。从景物状态而言,化静为动,“摇”“拂”二字赋予静态的池中荷花图以动感,为画面增添蓬勃生机。“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池中荷花青翠碧绿,似将池水都染得透亮。“绿”字精妙,浓郁色彩铺满画面,层层叠翠的荷花营造出强烈的艺术效果。第三句先写因,第四句再写果,自然顺畅。诗人以拟人之法,让荷花以“我”的口吻自述,亲切自然,寄寓荷花高洁自傲之情。“待”字极佳,涵盖前三句内容,时间感鲜明,暗示荷花“泛红光”即在朝夕之间。“泛红光”三字虽简,却浓缩池中荷花盛开盛景。不难想见,荷叶愈绿愈浓,荷花绽放时的色彩便愈艳愈烈,令人于诗中领略美妙意境。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是咏荷诗中较早的一首,篇幅短小却意境优美。诗人巧妙从色彩切入,描绘紫叶朱房、绿池红光;同时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荷花鲜活生命,使全诗生动鲜活、韵味悠长。诗中着笔于未绽的荷花,可读者脑海中浮现的,却是荷花盛放时的绰约风姿。
# 这首五言小诗着重写了荷花含苞待放的情态。“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这两句是说微风轻摇动着初生的紫色荷叶,细露慢慢抚摩着红色蓓蕾。“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诗人采用拟人化手法,赋予荷以人的思想感情。池塘里所以长满荷叶,呈现一片碧绿的颜色,是在等待我荷花开放,透露出耀眼的红光,“待我泛红光”,写得很情趣,既写出了荷花含苞待放的情韵,也表达了诗人一种自信,昂扬奋发的精神。
现代吉林大学中文系教授麻守中《历代题画类诗鉴赏宝典》
上一篇:南北朝·庾信《归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