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chén
yuàn
wàng
hǎi
guī
shī

朝代:南北朝作者:沈约浏览量:1
fēn
kōng
lín
xiè
yuǎn
wàng
cāng
liú
guì
ài
huà
sān
sāng
miǎo
ruò
yān
dān
shuǐ
yuè
yuǎn
wàng
qīng
qiū

译文

天空与地面仿佛被分隔开,眼前是海边弥漫的雾气,我放眼远望那滔滔的海水。八桂之地温暖宜人,景色如画,传说中的三桑之地,遥远缥缈,仿佛漂浮在空中。烟雾尽头望见丹水,月下远望青丘之地。

逐句剖析

"分空临澥雾":天空与地面仿佛被分隔开,眼前是海边弥漫的雾气,

# 澥雾:海雾。

"披远望沧流":我放眼远望那滔滔的海水。

# 沧流:青色的水流,此泛指海水。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後湖作》:“山祇跸峤路,水若警沧流。”

"八桂暧如画":八桂之地温暖宜人,景色如画,

# 暧:昏暗、朦胧。,八桂:八株桂树。《山海经·海内南经》:“桂林八树,在番隅东。”郭璞注:“八树而成林,言其大也。”

"三桑眇若浮":传说中的三桑之地,遥远缥缈,仿佛漂浮在空中。

# 眇:通“渺”。,三桑:三株桑树。《山海经·海外北经》:“欧丝之野在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三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无枝。”

"烟极希丹水":烟雾尽头望见丹水,

# 丹水:传说之水名。《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於勃海。”,烟极:云烟之极处。

"月远望青丘":月下远望青丘之地。

# 青丘:《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晨羁怨望海思归诗》是南朝梁沈约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羁旅思归为主题,通过描绘秋晨望海所见之景,抒发了诗人漂泊中的孤寂与归乡之思。全诗六句,“分空临澥雾,披远望沧流”以“澥雾”“沧流”勾勒海天苍茫的远景,奠定空阔基调;“八桂暧如画,三桑眇若浮”化用《山海经》中“八桂”“三桑”神话意象,以朦胧如画、缥缈若浮的笔法渲染虚幻意境;“烟极希丹水,月远望青丘”借“丹水”“青丘”传说地名,进一步以烟云极目、月远难及的虚实对照,深化求而不得的怅惘。诗中神话典故与自然景象交融,语言凝练工致,对仗工整,以浩渺海景反衬羁愁,拓展了南朝山水诗的意境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齐梁文学家,永明诗体代表人物

沈约(441~513),南朝齐梁文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人,为“竟陵八友”之一。曾在南朝宋、齐两朝做官,后来帮助梁武帝萧衍登上皇位,被任命为尚书仆射,封为建昌县侯,官至尚书令。沈约与谢朓、王融诸人之作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其诗重藻饰,部分诗作语言清新。他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作诗区别、调和四声,避免八病,对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起重要作用,曾据旧本撰成《宋书》,又有《四声谱》《齐纪》《沈约集》等,已佚。代表作品有《早行逢故人》《早发定山》《别范安成》等。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写于沈约担任南清河太守期间。《梁书》记载:“永元二年,以母老表求解职,改授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征虏将军、南清河太守。则永元二年沈约任南清河太守。”《南齐书・州郡志》记载:“南徐州,镇京口。吴置幽州牧,屯兵在焉。丹徒水道入通吴会,孙权初镇之。”《尔雅》中写道:“绝高为京。今京城因山为垒,望海临江,缘江为境,似河内郡,内镇优重。宋氏以来,桑梓帝宅,江左流寓,多出膏腴。领郡如左……南清河郡……南清河郡属南徐州,临长江望东海。”所以这首诗大概写于永元二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羁旅思归诗,通过描绘秋晨望海所见之景,抒发了诗人漂泊中的孤寂与归乡之思。借“丹水”“青丘”传说地名,进一步以烟云极目、月远难及的虚实对照,深化求而不得的怅惘。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诗中“分空临澥雾,披远望沧流”“八桂暧如画,三桑眇若浮”,勾勒出海天空旷、烟波浩渺的明朗乐景。这些开阔美好的景色,恰恰反衬出诗人漂泊他乡的“羁怨”愁绪和渴望归乡的“思归”之情。

3. 分段赏析

首句“分空临澥雾”,描绘诗人拨开天空、置身于海上浓雾边缘的景象,“分空”与“临澥雾”两个动作一虚一实,形象地刻画出登临高远、直面浩瀚水气的姿态,营造出苍茫宏大的氛围。“披远望沧流”,承接上句动作,“披”字生动传神,仿佛诗人用手拨开空间阻隔,极目远眺那浩瀚奔涌的青色水流(沧流),视线随之向无尽远方延伸,展现出开阔深远的意境。“八桂暧如画”,视线转至岸上或远方陆地,将繁茂葱茏的桂树(八桂,常指大片桂树或代指南方佳地)形容为在光照下(暧)朦胧柔和、如同画卷般美丽,运用比喻手法烘托出景色的迷人。“三桑眇若浮”,笔锋又移向更缥缈之处,“三桑”是传说中的神木,以虚渺难辨(眇)、仿佛漂浮其上的形态入诗,与前句“暧如画”的写实形成虚实相生的对比,增添了神秘奇幻色彩,也暗示所望之远、景象非人间所有。“烟极希丹水”,望向烟雾弥漫的遥远天际尽头(烟极),心中期待(希)着丹水(传说中的水名,常与神仙之境相连)的出现,将实景与神话传说巧妙结合,透露出对缥缈仙境、神奇之地的向往追求。“月远望青丘”,在月色皎洁的远方,凝神遥望青丘(传说中的神山或仙岛),此句点明时间(月夜),深化了静谧悠远的氛围,并与上句“丹水”呼应,更加强烈地表达了对超凡脱俗、遥远神话境界的神往之情。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简洁而有意境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它借着描绘自然景色,让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交融在一起,传递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想要回乡的渴望。整首诗在抒发情感的同时,也显出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细腻刻画能力,带给读者优美又充满诗意的阅读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庾信《拟咏怀诗 二七》

下一篇:南北朝·江淹《杂体诗 卢郎中谌感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