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ǔ
míng
shī

朝代:南北朝作者:范云浏览量:2
yǒu
qiáo
yǒng
zhèng
fēn
yún
èr
guǎng
广
lüè
xióng
wéi
qún
sān
shàng
rǎo
rǎng
dùn
fén
wēn
xún
zhù
qīng
kuàng
tíng
yún
shí
yòu
shū
pèi
zhì
bīn
fēn
liù
jùn
liáng
jiā
qīng
cóng
jūn
huò
měi
qián
zài
jùn
jiā
wén
yīn
zhù
fán
jiāng
ān
xūn
jiǔ
mìng
jīn
fēn
shí
nán
kāng
yǒu
dào
yán
shǒu
wàng
qīng
yún

译文

第一次击鼓进军,士兵们仍有充足的勇气,勇猛矫捷的士兵正在战场纷纷出击。左右两路大军没有遗漏的战略部署,勇猛的士兵如猛虎般自然聚成群体。三河地区尚且战乱纷扰不休,盾牌和大盾如橨榅树般密集竖起。第四次巡幸时帝王车驾停留驻跸,埋玉祭祀之处空阔,亭上云气缭绕。五十岁时又展开旌旗,旗帜在日光下纷繁杂乱地飘扬。六郡的良家子弟,因仰慕道义而轻视从军的艰辛。七次擒获敌军的美谈载于前代史书,战胜俊敌的美誉早已从前听闻。八音乐器等待奏响繁复的音律,即将用此来安抚掌管功勋的官员。九命的官爵既然已恢复,黄金玉璧固然应当分赐给有功之臣。历经十重艰难终使有道之国安康,长久流传的功绩中仰望祥云升腾。

逐句剖析

"一鼓有余气":第一次击鼓进军,士兵们仍有充足的勇气,

"趫勇正纷纭":勇猛矫捷的士兵正在战场纷纷出击。

# 纷纭:一作“纷纷”。

"二广无遗略":左右两路大军没有遗漏的战略部署,

"雄虎自为群":勇猛的士兵如猛虎般自然聚成群体。

"三河尚扰攘":三河地区尚且战乱纷扰不休,

"楯橹起橨榅":盾牌和大盾如橨榅树般密集竖起。

"四巡驻青跸":第四次巡幸时帝王车驾停留驻跸,

"瘗玉旷亭云":埋玉祭祀之处空阔,亭上云气缭绕。

"五十又舒斾":五十岁时又展开旌旗,

"旗帜日缤纷":旗帜在日光下纷繁杂乱地飘扬。

"六郡良家子":六郡的良家子弟,

"慕义轻从军":因仰慕道义而轻视从军的艰辛。

"七获美前载":七次擒获敌军的美谈载于前代史书,

"克俊嘉昔闻":战胜俊敌的美誉早已从前听闻。

"八音伫繁律":八音乐器等待奏响繁复的音律,

"将以安司勋":即将用此来安抚掌管功勋的官员。

"九命既斯复":九命的官爵既然已恢复,

"金璧固宜分":黄金玉璧固然应当分赐给有功之臣。

"十难康有道":历经十重艰难终使有道之国安康,

"延首望卿云":长久流传的功绩中仰望祥云升腾。

# 首:一作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数名诗》是南北朝范云所作的一首诗,以序数词串联起战争场景与家国愿景,开篇从初战的高昂士气写起,描绘军队部署周密、士兵如虎似群的勇猛,同时以地域战乱背景暗示平乱的正义性;中段交织帝王巡幸的威仪与祭祀祈福的庄重,借埋玉祭天的场景增添神圣感;后段聚焦良家子弟慕义从军的忠义,援引历史战功激励士气,最终以乐舞庆典、论功行赏的想象收束,勾勒出战乱平息后国家安康的图景。全诗通过军事行动、皇家礼制与将士情怀的多维铺陈,既展现了古代战争的宏阔场景,也寄寓了对国泰民安的政治理想,语言古朴中见雄浑,是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文学表现力的军旅题材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齐梁文学家,“竟陵八友”之一

范云(451~503),南朝齐梁文学家。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人。仕宋、齐两代,后助梁武帝登位,为吏部尚书,封霄城县侯,官至尚书右仆射。后卒于任上,谥号为文。范云为齐梁文坛领袖人物之一,与谢朓、沈约等人同居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为“竟陵八友”之一。其诗文俱工。钟嵘《诗品》将其与丘迟并列,称“范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别诗》中的“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历来被推为名句。代表作品有《赠张徐州稷》《古意赠王中书》《效古》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一鼓有余气”:首句便展现出军队出征时的激昂士气。在古代战争中,击鼓是进军的信号,“一鼓”之时,士兵们士气正盛,诗人用“有余气”,生动地描绘出战士们精力充沛、斗志昂扬的状态,为整首诗奠定了雄浑壮阔的战斗基调,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振奋人心的战鼓声,看到士兵们跃跃欲试的神情。“趫勇正纷纭”:此句进一步刻画战场上的场景,“趫勇”指那些勇猛矫健的士兵,他们在战场上纷纷出击,行动敏捷而果敢。“纷纭”一词则渲染出战斗场面的混乱与激烈,众多勇猛的士兵在战场穿梭厮杀,一幅紧张激烈的战斗画面就此展开,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热血。“二广无遗略”:“二广”在古代常指军队的左右两翼,诗人在这里夸赞军队的指挥者在战略部署上极为周全,左右两路大军没有任何遗漏之处。无论是进攻的路线、兵力的分配,还是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预案,都考虑得面面俱到,体现出军队的严谨与指挥官的卓越才能。“雄虎自为群”:将士兵们比作“雄虎”,形象地展现出他们的勇猛无畏。这些如雄虎般的战士,在战场上自然而然地聚成战斗群体,协同作战。他们有着强大的战斗力,又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如同山林中配合默契的虎群,让人感受到这支军队的强大威慑力。“三河尚扰攘”:“三河”作为重要的地域,此时正处于战乱纷扰之中。这句诗点明了战争的背景,描绘出社会的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通过对这一地区局势的描述,让读者了解到这场战争的起因与必要性,也为后面军队的行动赋予了维护和平、平息战乱的正义色彩。“楯橹起橨榅”:“楯橹”是古代战争中的防御武器,即盾牌和大盾。“橨榅”原指树木高大繁茂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盾牌如树木般密密麻麻地竖起。战场上,士兵们举起盾牌组成防御阵线,抵御敌军的攻击,这一细节描绘出战争防御阶段的紧张态势,体现了军队在战斗中的严密防守。“四巡驻青跸”:“巡”在古代常与帝王出行相关,“四巡”表明这是帝王的第四次出行。“青跸”指帝王出行时清道,禁止行人往来,这里用来指代帝王的车驾。此句描绘出帝王出行途中,车驾停留驻跸的场景,展现出皇家出行的威严与庄重,也暗示了帝王对这场战争的重视,亲临前线,鼓舞士气。“瘗玉旷亭云”:“瘗玉”是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将玉埋于地下献给神灵。在空旷的地方,举行祭祀仪式之处,亭子上方云气缭绕。这一场景充满了神秘而庄重的氛围,古人相信通过祭祀能够获得神灵的庇佑,诗人通过对这一祭祀场景的描写,既展现了当时的文化习俗,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神圣的色彩。“五十又舒斾”:“五十”可能指某位将领在五十岁的年纪,“舒斾”即展开旌旗,意味着率军出征。此句讲述了一位老将在年届五十之时,依然披挂上阵,展开旌旗,率领军队奔赴战场。这体现出老将的英勇无畏和对国家的忠诚,即使年事已高,依然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战斗中,令人心生敬意。“旗帜日缤纷”:在日光的照耀下,军队的旗帜纷繁杂乱地飘扬。这句诗再次描绘了战场上的场景,众多旗帜随风舞动,一方面展现出军队阵容的庞大,另一方面也营造出一种紧张而热烈的战斗氛围。旗帜是军队的象征,它们在战场上飘扬,激励着士兵们奋勇向前。“六郡良家子”:“六郡”在汉代指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良家子”指出身家世清白人家的子弟。这些来自六郡的青年,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和品德。诗人在此提及他们,为下文描述他们从军的行为做铺垫,强调了军队中士兵的优秀品质。“慕义轻从军”:这些六郡的良家子弟,因为仰慕道义,而轻视从军的艰辛。他们怀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正义的追求,毅然投身军旅。在他们眼中,为了国家和正义,从军路上的艰难困苦都不值一提。这句诗展现出士兵们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也从侧面反映出这场战争所具有的正义性质,吸引着众多有志青年为之奋斗。“七获美前载”:“七获”指七次擒获敌军,这一辉煌的战绩成为美谈,载于前代史书。诗人通过回顾这样的历史功绩,一方面表达了对前人英勇作战的赞美,另一方面也激励着当下的战士们,希望他们能够像前人一样,在战场上建立卓越功勋,为国家赢得荣耀。“克俊嘉昔闻”:“克俊”意为战胜俊敌,这样的美誉从前就已听闻。同样是通过对过往战争中战胜强敌的典故引用,来鼓舞士气。让士兵们明白,他们所进行的战斗,是有着光荣传统的,他们肩负着延续这份荣耀的使命,从而激发他们的斗志,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八音伫繁律”:“八音”指古代的八种乐器,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这里指代音乐。“伫繁律”表示等待奏响繁复的音律。在古代,音乐与祭祀、庆典等活动紧密相关,此处暗示着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即将开始,而这一活动与战争胜利后的庆祝有关,体现出人们对战争胜利的期待。“将以安司勋”:“司勋”是古代掌管功勋的官员,此句意思是即将用战争的胜利来安抚掌管功勋的官员。战争胜利后,会论功行赏,而司勋负责记录和评定将士们的功勋。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战争胜利的渴望,胜利不仅能带来和平,还能让将士们的功绩得到认可,从而激励他们为了胜利而努力战斗。“九命既斯复”:“九命”在古代是一种官爵制度,不同等级的官员享有不同的“命”数,“九命”是最高等级。“既斯复”表示恢复、赐予。此句暗示战争胜利后,会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恢复或赐予他们高等级的官爵,体现了国家对将士们功绩的重视,也从侧面反映出这场战争对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重要影响。“金璧固宜分”:“金璧”即黄金和玉璧,这些珍贵的财物固然应当分赐给有功之臣。这与上一句的封赏官爵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战争胜利后对将士们的物质奖励。通过丰厚的赏赐,激励士兵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了荣誉和财富而拼搏。“十难康有道”:军队历经十重艰难,终于使有道之国恢复安康。这里的“十难”并非实指,而是形容战争过程中遭遇了无数艰难险阻。然而,军队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战斗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国家的和平与稳定,展现出军队的坚韧不拔和伟大功绩。“延首望卿云”:“延首”指长久流传的功绩,“卿云”在古代象征着祥瑞。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场战争所带来功绩的美好期许,希望军队的功绩能够长久流传,如同祥瑞的卿云般,永远被人们铭记。同时,也暗示着这场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带来了祥瑞和繁荣,寄托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谢惠连《代古诗》

下一篇:南北朝·范云《望织女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