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guì
shù
shī

朝代:南北朝作者:范云浏览量:1
nán
zhōng
yǒu
shù
fán
huá
shí
shí
fēng
shuāng
ān
zhī
líng
luò

译文

南方大地生长着八株桂树,花繁叶茂从不受四季限制。它不懂寒风冷霜的严酷滋味,又怎会知道凋零飘落的时节。

逐句剖析

"南中有八树":南方大地生长着八株桂树,

# 南中:泛指南方之地。

"繁华无四时":花繁叶茂从不受四季限制。

# :无论。

"不识风霜苦":它不懂寒风冷霜的严酷滋味,

"安知零落期":又怎会知道凋零飘落的时节。

# 安知:怎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桂树诗》是南朝梁代诗人范云的一首咏物诗。诗中聚焦“南中八树”,前两句直接描写其特点,“繁华无四时”,点明桂树生长在南国,四季都保持着繁茂的盛景;后两句笔锋一转,以“不识风霜苦,安知零落期”引发思考:桂树因从未经历过风霜的考验,又怎会明白凋零的时节呢?全诗语言简洁直白,通过先扬后抑的写法,借桂树的“不知零落”暗含哲理:未经磨砺的事物,往往难以体会成长中的艰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齐梁文学家,“竟陵八友”之一

范云(451~503),南朝齐梁文学家。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人。仕宋、齐两代,后助梁武帝登位,为吏部尚书,封霄城县侯,官至尚书右仆射。后卒于任上,谥号为文。范云为齐梁文坛领袖人物之一,与谢朓、沈约等人同居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为“竟陵八友”之一。其诗文俱工。钟嵘《诗品》将其与丘迟并列,称“范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别诗》中的“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历来被推为名句。代表作品有《赠张徐州稷》《古意赠王中书》《效古》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南国桂树的绰约风采,并通过拟人化手法揭示了其四时繁华、不凋不衰的内在原因,因不畏风霜雨雪的摧残,故无凋零衰败之日。

2. 写作手法

拟人:“不识风霜苦,安知零落期”巧妙用了拟人手法,“识”是“知道、懂得”的意思,苦”是人的感受,桂树被赋予了人的认知能力,好像它能像人一样“体会”到风霜的寒冷与艰辛,只是它没经历过这种“苦”。而“安知零落期”的“安知”是“怎么知道”,这是人在疑惑时的提问方式,仿佛桂树作为一个“当事人”,在被人问:“你怎么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凋谢呢?”这样的拟人手法,其实是在用“人”的逻辑解释桂树的特点:因为桂树生长在南中温暖的地方,没被寒风冷霜“折磨”过(像人没吃过苦),所以它不会像其他草木那样,一到秋天就被冻得枯萎凋零。

3. 分段赏析

首句“南中有八树”开篇点题,直接交代桂树生长的南方与八树,“八树”可能是实指多株桂树,也可能暗含传统意象中对桂树的重视,为后文展开铺垫。次句“繁华无四时”紧承上文,突出桂树的独特之处,四季皆繁华,不受季节更替影响。一个“无”字,强调其常绿不败的特征,与北方或其他地区树木随季节荣枯形成对比,画面感鲜明。后两句“不识风霜苦,安知零落期”转为拟人化表达,将桂树人格化。“不识风霜苦”写桂树因生长在南中温润之地,未曾经历寒风冷霜的磨砺;“安知零落期”正因为未受风霜之苦,它便不知凋零的时节为何而来。这两句以看似轻浅的语言,隐含深意:表面写桂树不知艰辛,实则可能暗含对其“养尊处优”的微妙感慨,或借桂树的“不知零落”反衬其他草木因风霜而凋零的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萧纲《咏萤诗》

下一篇:南北朝·沈约《泛永康江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