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ī
shī

朝代:南北朝作者:范云浏览量:1
chūn
cǎo
zuì
chūn
yān
shēn
guī
rén
mián
hèn
yán
jiāng
lǎo
xiāng
xīn
rán
huí
míng
yuè
fēi
mèng
dào
láng
biān

译文

春日里,那嫩绿的春草仿佛沉醉在如烟的春色之中,而在幽深的闺房里,有一位女子正独自入眠。长久积压的怨恨让她的容颜渐渐衰老,深切的思念让心像要燃烧一般。不知有多少个明月高悬的夜晚,她一次次在梦中飞越,来到情郎的身边。

逐句剖析

"春草醉春烟":春日里,那嫩绿的春草仿佛沉醉在如烟的春色之中,

"深闺人独眠":而在幽深的闺房里,有一位女子正独自入眠。

"积恨颜将老":长久积压的怨恨让她的容颜渐渐衰老,

"相思心欲燃":深切的思念让心像要燃烧一般。

"几回明月夜":不知有多少个明月高悬的夜晚,

"飞梦到郎边":她一次次在梦中飞越,来到情郎的身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闺思诗》是南北朝范云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春草醉春烟”以春日草烟起兴,营造朦胧氛围,引出女子情思。“积恨颜将老”写因长久思念积郁成恨,容颜渐老,刻画女子憔悴之态。“相思心欲燃”用夸张手法,将相思之切比作心要燃烧,尽显内心煎熬“几回明月夜,飞梦到郎边”,以月夜为背景,写女子多次在梦中飞到情郎身边,虚实结合,将梦境的甜蜜与现实的孤寂对比,强化相思之深。全诗押先韵,语言凝练含蓄,体现南朝文人诗向唐诗过渡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齐梁文学家,“竟陵八友”之一

范云(451~503),南朝齐梁文学家。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人。仕宋、齐两代,后助梁武帝登位,为吏部尚书,封霄城县侯,官至尚书右仆射。后卒于任上,谥号为文。范云为齐梁文坛领袖人物之一,与谢朓、沈约等人同居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为“竟陵八友”之一。其诗文俱工。钟嵘《诗品》将其与丘迟并列,称“范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别诗》中的“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历来被推为名句。代表作品有《赠张徐州稷》《古意赠王中书》《效古》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范云身为“竟陵八友”的重要成员,其诗作充分展现出南朝文人独有的特质。尽管这首诗具体的创作时间目前尚无确切纪年可考,但结合范云曾担任零陵内史、广州刺史等官职的仕宦经历来推断,此诗有可能创作于他出仕任职期间。诗中借闺怨这一题材,委婉含蓄地寄托了文人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闺怨诗。此诗描写了深闺女子在春日独眠的情景和相思的梦境,表达了对远方郎君的深切哀怨和孤独之情。

2. 写作手法

拟人:“春草醉春烟”一句中,“醉”字将春草拟人化。草作为无生命的自然之物,本不会有“醉”这种人类所特有的情感与行为状态。但诗人却赋予春草以人的感受,仿佛春草也沉醉在这如烟般缥缈、轻柔的春日美景之中。这一拟人手法的运用,让春草瞬间鲜活起来,描绘出春草在春烟笼罩下那种朦胧、迷离的姿态,更营造出一种充满生机与诗意的氛围。比喻:“相思心欲燃”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将女子内心炽热、浓烈的相思之情比作燃烧的火焰,感受到女子相思之情的强烈程度。虚实结合:“春草醉春烟,深闺人独眠。积恨颜将老,相思心欲燃”为实写部分。诗人描绘了春日里春草在春烟中摇曳的实景,以及深闺中女子独自入眠的现实场景,勾勒出一幅孤寂、哀怨的画面。“积恨颜将老,相思心欲燃”进一步刻画了女子因长久相思而容颜渐老、内心痛苦的真实情感。而后两句“几回明月夜,飞梦到郎边”则转入虚写。在明月高悬的夜晚,女子在梦中飞越,来到情郎身边。梦境是虚幻的,它突破了现实中的时空限制,将女子对情郎的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对比:“深闺人独眠”一句,直接点明其孤独的处境。“积恨颜将老,相思心欲燃”进一步刻画了她在现实中的痛苦与煎熬。长久积压的怨恨让她的容颜逐渐衰老,而炽热的相思之情在她心中不断翻涌。“几回明月夜,飞梦到郎边”,在明月高悬的夜晚,女子的灵魂仿佛挣脱了现实的束缚,化作一场轻盈的梦,飞越千山万水,来到情郎的身边。现实的孤寂冷清与梦境的温馨甜蜜形成了反差。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女子在现实中对情郎的深切思念以及无法相聚的无奈与痛苦。起兴:“春草醉春烟,深闺人独眠”以“春草”“春烟”起兴,通过自然意象的朦胧美感引出深闺女子的孤寂。意向组合:“春草醉春烟,深闺人独眠。”“几回明月夜,飞梦到郎边。”“春草”“春烟”与“深闺独眠”的冷清对立;“颜老”的衰颓与“心燃”的形成矛盾;“明月夜”的澄澈与“飞梦”的缥缈。这些意象通过“醉”“燃”“飞”等动词,写出女子从春到夜的相思。

3. 分段赏析

“春草醉春烟,深闺人独眠。”选取“春草”“春烟”等传统意象,“春草”在古诗中常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而此处“春草醉春烟”,一个“醉”字将春草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草在如烟春色中那朦胧、沉醉的姿态,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深闺人独眠”则将视角聚焦到深闺中的女子,“独眠”二字直接点明其孤独的处境,在这样美好的春日里,女子却独自一人,与周围生机勃勃的春景形成鲜明对比,更衬托出她的孤寂,为全诗奠定了哀伤的基调。“积恨颜将老,相思心欲燃。”进一步刻画女子的形象与内心世界。“积恨颜将老”,长期的怨恨积累在女子心中,使得她的容颜逐渐衰老,从外在形象上展现出女子所遭受的痛苦与煎熬。“相思心欲燃”则从内心情感出发,将女子炽热的相思之情比作燃烧的火焰,形象地表现出她对情郎思念之深、之切。“颜将老”与“心欲燃”形成肉体衰老与情感炽烈的矛盾,强化了思念的煎熬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女子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几回明月夜,飞梦到郎边。”由前面的实写转入虚写。在明月高悬的夜晚,女子多次在梦中飞越时空,来到情郎的身边。“明月”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常象征着思念与团圆,此处“明月夜”为女子的梦境增添了一份浪漫与凄美的色彩。“飞梦”一词更是将女子对情郎的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在现实中无法与情郎相聚的女子,只能在梦境中寻求慰藉,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动人,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女子内心深处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下一篇:南北朝·沈约《梁雅乐歌 諴雅 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