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冰上霜":您没看见那冰面上的寒霜,
"表里阴且寒":里外都阴湿并且寒冷。
# 阴且寒:阴湿并且寒冷。
"虽蒙朝日照":唯有承蒙早晨的太阳照耀,
# 虽蒙:唯有承蒙。
"信得几时安":才得到片刻的安宁。
# 信得:相信得以。信:放任。随便。诚然。
"民生故如此":民众的生命原原本就是这样,
# 故:因故,所以。同“固”,原来,原本。
"谁令摧折强相看":谁使人毁坏折断强行施加的。
# 强:强行。强迫。,摧折:毁坏;折断。挫折。
"年去年来自如削":年去年来时间自然过得飞快,
# 如削:如刀削一般。严苛锐利貌。飞快貌。
"白发零落不胜冠":白头发凋零散落都戴不住冠帽。
# 冠:戴冠帽。,不胜:不能胜任。禁不住。,零落:凋零散落。
南朝宋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
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北)人。出身寒微,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临海王刘子顼起兵失败,鲍照为乱兵所杀。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体裁多样,题材丰富,长于乐府,尤擅七言之作,风格俊逸,对唐诗人李白、岑参等影响深远。其诗多不平之慨,表现了寒门之士积极进取的愿望和对士族专权现状的不满。亦擅赋及骈文。代表作品有乐府诗《拟行路难》十九首、赋《芜城赋》、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著有《鲍参军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感怀诗。全诗以“冰上霜”起兴,描绘出霜的阴冷与朝日照耀下仍难获安稳的状态,进而联想到人生的艰难无常,展现了民生多艰的境遇。诗人感叹岁月如刀,在年复一年的流逝中,自己白发渐多,难以承受命运的重压,深刻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感慨、人生坎坷的无奈,以及寒门士人仕途不顺的悲叹之情。
2. 分段赏析
首句“君不见冰上霜”以冰霜并置的复合意象既描摹寒冬表层之冷更暗含“表里阴且寒”的生存本质——霜生于冰面而寒彻骨髓恰似人世困顿常显于外而痛彻心扉。诗人以“虽蒙朝日照”转折借自然界的温差悖论揭露命运的无常:即便偶得温暖眷顾亦如朝露般转瞬即逝反衬出“信得几时安”的生存焦虑。这种对光明的质疑实为对门阀制度下寒士命运的反讽——表面的皇恩雨露终究难抵体制寒冰的侵蚀。“民生故如此”四字如金石坠地将自然意象骤然转向社会批判:诗人以“故如此”三字点破民生疾苦的历史循环性质问“谁令摧折强相看”——既是对个体遭际的控诉更是对时代机制的诘难。动词“摧折”以金属断裂之声强化了理想人格在现实挤压中的破碎感。尾句“年去年来自如削”将时间具象化为削刀既暗示生命在体制齿轮下的机械化消磨又以“白发零落不胜冠”的衰颓意象完成对生命尊严的终极叩问:当青丝成雪无法承载冠冕所谓的功名秩序岂非虚妄?全诗通过冰霜朝暮的自然时序与年齿衰变的生命时序双重变奏在冷峻的物象中熔铸着灼热的生命痛感最终在白发与冠冕的意象错位里迸发出魏晋风骨中最具悲剧张力的人性呐喊。
上一篇:南北朝·谢朓《春思诗》
下一篇:南北朝·谢朓《观朝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