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溪发春水":茹溪的春水开始上涨,
"阰山起朝日":阰山上早晨的太阳缓缓升起。
"兰色望已同":远望兰草的颜色浑然一体,
"萍际转如一":浮萍在水边转聚成一片。
"巢燕声上下":巢中的燕子声音上下回荡,
"黄鸟弄俦匹":黄莺在与同伴嬉戏亲昵。
"边郊阻游衍":边远郊野阻碍了漫游,
"故人盈契阔":心中充满了与老朋友久别后的种种感慨。
"梦寐借假簧":睡梦中借簧管排遣忧思,
"思归赖倚瑟":思念故乡依靠弹瑟抒情。
"幽念渐郁陶":深藏的思念渐渐积郁,
"山楹永为室":愿以山间屋舍作为永久的居所。
南朝齐诗人,永明诗体代表人物
谢朓(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其与同族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因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故称谢宣城、谢吏部。后卷入废立的政治斗争中,遭人诬陷,死于狱中。谢脁是永明诗体的代表诗人,与沈约、王融诸人之作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他的诗长于写景,风格清俊,善于熔裁,圆美流转,平仄协调,对偶工整。谢脁关于声律对仗和写景状物的技巧,对于唐代诗坛有着深刻的影响。代表作品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著有《谢宣城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诗,介绍了春日茹溪、阰山的景象,描绘了春水朝日、兰草浮萍、巢燕黄鸟等画面,体现了春日的生机盎然,营造了清丽婉约的意境,表达了羁旅思归之情和归隐山林的志向。
2. 写作手法
化用:“山楹永为室”出自汉代严忌《哀时命》“孰魁摧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穷处。凿山楹而为室兮,下被衣於水渚”句,原句中严忌表达自己不愿长久困顿,渴望退隐山林、凿山为室并在水畔居住,以此洁身自好的情感;作者化用为“山楹永为室”,借这句化用传达出自身忧愁日渐深厚,盼望早日脱离官场,隐居山林以坚守清白、度过余生的情感,把难以直白诉说的忧惧与思归心绪,通过借用古人语句委婉表达了出来。借景抒情:“茹溪发春水,阰山起朝日。兰色望已同,萍际转如一。巢燕声上下,黄鸟弄俦匹”,通过描绘春日山水、草木、禽鸟等景象,寄托了内心的羁旅之情,景中含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全诗前六句写春景,后六句写情思,如“巢燕声上下,黄鸟弄俦匹”的生机景象与“边郊阻游衍,故人盈契阔”的思归之情相互交融,使自然之景与内心之感浑然一体。起兴:“茹溪发春水,阰山起朝日”以茹溪春水上涨、阰山朝阳升起的春日景象起兴,引出下文对兰草、浮萍、巢燕、黄鸟等景物的描写,为全诗营造了生机盎然的春日氛围,也为后文抒发羁旅情思做了铺垫。动静结合:“茹溪发春水,阰山起朝日。兰色望已同,萍际转如一。巢燕声上下,黄鸟弄俦匹”,“茹溪”“阰山”“朝日”“兰”“萍”是静态的景物,“发”字写出春雨过后春水上涨的动态,“起”字表现朝日升起的动态,“转”字描绘浮萍在春水推动下转动的动态,“巢燕声上下”写出新燕上下飞鸣的动态,“黄鸟弄俦匹”展现黄莺雌雄逗趣的动态。这种动静结合的方式,让雨后春日的山、水、植物、鸟类等景象相互贯通,使春日画面更显鲜活,也让读者能更真切地感受到春日的生机与美好,为后文抒发思乡之情做了铺垫。
3. 分段赏析
诗题是“春思”,前六句写春景,后六句抒思念。点出地点“茹溪”(位于巫山)、“阰山”(在楚地南部),明确季节为春季,时间是清晨。“发”字既暗示昨夜春雨充沛,又与次句“兰色望已同,萍际转如一”相承接,描绘出水势浩大以及阰山的秀丽。“兰”指阰山上绽放的春兰,“萍”是茹溪水面漂浮的浮萍。读这两句,眼前仿佛出现这样的画面:山上成片的兰花在朝阳映照下,色泽灵动闪耀,整座阰山好似被春兰的色彩晕染;原本密布水面的浮萍被春水推动,逐渐向两岸聚拢,远远看去如同整齐的“一”字。此处以“茹溪”“春山”“阰山”“朝日”“兰”“萍”这些静态景物为主,通过“发”“起”“望”“转”四个动词串联,展现出雨后春日的景象,山水、浮萍、春兰都沐浴在春光里,显得格外鲜活可爱。接着“巢燕声上下,黄鸟弄俦匹”两句紧扣“春”意,描写更加生动。“巢燕”是刚学会飞的新燕,“黄鸟”即黄莺。这两种鸟都是春天常见的候鸟。前句写听到的声音,新燕在低空上下翻飞鸣叫,让人联想到孩童嬉戏的场景;后句写看到的画面,黄莺雌雄相互嬉戏亲近,又仿佛是夫妻恩爱依偎的模样。这两句写的既是耳边的声响、眼前的景象,又暗含着思念故乡、想念亲人的情感。前六句虽只写春景,未直接出现赏景之人,但读者自然能感受到:诗人正是这美景中的观赏者!后六句,诗人由景生情,抒发对“故人”和故乡的思念。“边郊阻游衍,故人盈契阔”中,“边郊”指提到的“茹溪”“阰山”一带,“盈”表示长久,“契阔”在这里偏指长时间的分别。诗人离家已久,身处偏远郊野,出行不便,与故人许久未见,到了春天,思念之情愈发浓烈。最后四句,诗人连用三个典故:“梦寐借假簧”引用汉代刘向《九叹·惜贤》“愿假簧以舒忧,志纡郁其难释”的意思,是说即便在梦里,自己仍忧愁难消,只能拿簧管吹奏几曲乐曲来排解,才能入睡;“思归赖倚瑟”引用《史记·张释之传》里汉文帝与慎夫人的故事,文帝指着“新丰道”对慎夫人说这是通向她故乡邯郸的路,慎夫人便拿起瑟弹奏,文帝也跟着唱歌,气氛“意惨凄悲怀”。诗人借此典故表达自己想回故乡却不能如愿,只能通过弹瑟唱歌来抒发忧愁;末句“山楹永为室”化用汉代严忌《哀时命》中“孰魁摧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穷处。凿山楹而为室兮,下被衣於水渚”的意思,后两句“幽思”表明:自己的忧愁不断累积,只希望能早日远离官场,隐居山林,保持自身高洁,安度余生。诗人把难以直接说出口的心里话,借助古人、古事、古语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让读者能通过诗句体会其中深意,表面的描写之下,忧愁思归的情感最终自然流露。
4. 作品点评
全诗前半部分描绘景物,后半部分抒发情感。景物描写中暗藏着情感的伏笔,都是为后文抒情做铺垫。诗人着力描写茹溪、阰山的秀丽风光,正是想表达:这里的景色固然优美,但终究不是自己的故乡,再美也不值得长久停留。整首诗的关键,就在“山楹永为室”这一句上。
下一篇:南北朝·鲍照《拟行路难(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