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峯带北阜":险峻的山峰连接着北面的土山,
"高顶发南岑":高高的山顶超出南面的山岭。
"中有陵风榭":楼中有凌风的台榭,
"回望川之阴":回望可见河流的北岸。
"岸险每增减":河岸险峻程度不断变化,
"湍平互浅深":水流时急时缓、忽深忽浅。
"水流本三派":水流本分成三股,
"台高乃四临":楼台因高峻可俯瞰四方。
"上有离羣客":楼上有我这离乡之人,
"客有慕归心":心中充满归乡的渴望。
"落晖映长浦":落日余晖映照长河,
"炴景烛是浔":灿烂的光芒照亮水滨。
"云生岭乍黑":云霞突起,山岭突然变黑,
"日下溪半阴":夕阳西下,溪流一半笼罩在阴影中。
"信美非吾土":这里虽然美丽,但不是我的故乡,
"何事不抽簪":为何还不弃官归隐呢?
南朝齐梁文学家,永明诗体代表人物
沈约(441~513),南朝齐梁文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人,为“竟陵八友”之一。曾在南朝宋、齐两朝做官,后来帮助梁武帝萧衍登上皇位,被任命为尚书仆射,封为建昌县侯,官至尚书令。沈约与谢朓、王融诸人之作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其诗重藻饰,部分诗作语言清新。他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作诗区别、调和四声,避免八病,对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起重要作用,曾据旧本撰成《宋书》,又有《四声谱》《齐纪》《沈约集》等,已佚。代表作品有《早行逢故人》《早发定山》《别范安成》等。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1. 分段赏析
开篇“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便以磅礴的气势描绘出玄畅楼所处环境的险峻与雄伟。北面的山峰高耸险峻,与土山相连,南面的山岭顶部高高突起,一个“带”字和一个“出”字,生动地勾勒出山脉连绵起伏、巍峨耸立的态势,为全诗奠定了雄浑壮阔的基调。“中有陵风榭,回望川之阴”,诗人将视角转向楼中的风榭,站在此处回望,河流的北岸尽收眼底。紧接着“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细致地描写河流两岸的景象。河岸时而险峻,时而平缓,河水时深时浅,水流分成三股,而玄畅楼因地势高峻,可以俯瞰四方。这几句诗通过对山水形态的细腻刻画,展现出大自然的奇妙与多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笔锋一转,点明诗人作为离乡之人的身份,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渴望归乡之情。随后“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云生岭乍黑,日下溪半阴”,诗人通过描写落日余晖映照长河、云霞突起山岭变黑、夕阳西下溪流半阴等景象,营造出一种苍茫、寂寥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孤寂。最后“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诗人直抒胸臆,尽管眼前的景色如此美丽,但这里终究不是自己的故乡,为何还不弃官归隐呢?“抽簪”意为弃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使诗歌的情感达到高潮。
上一篇:南北朝·鲍照《秋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