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郢流楚思":离开郢都不禁涌起楚地的情思,
# 楚思:指忠于职守的品质或爱国之情怀,是对王宣城的高度赞扬。,郢:古都邑名,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国都,在今湖北省江陵。
"涉淇兴卫情":渡过淇水引发卫国的情怀。
# 卫情:指忠于职守的品质或爱国之情怀,是对王宣城的高度赞扬。
"既逢青春献":恰逢春季万物繁盛之时,
# 青春:指春季,因春季草木颜色青葱而称之。,既逢:已经遇到。
"复值白蘋生":又遇上白蘋生长的时节。
# 白蘋:一种夏秋季开白花的水草,浮萍的一类,也叫大萍。常借代秋天。梁朝柳恽《江南曲》有“汀洲采白苹,落日江南春”句。,复值:又逢。
"广望周千里":放眼望去能遍及千里,
# 广望:放眼而望。
"江郊蔼微明":江边郊野笼罩着朦胧的晨光。
# 蔼:通“霭”,云气。
"举爵自惆怅":举起酒杯独自满心惆怅,
# 爵:古代一种三足酒器。
"歌管为谁清":歌乐声究竟为谁而清越。
# 歌管:同“歌吹”,即歌乐声。管,指管状乐器,多用竹子做成,也指该种乐器演奏出的音乐。
"颍阴腾前藻":颍阴地区传扬着前人的文采,
# 前藻:指前人的诗文。,颍阴:颍水南边,此指代西汉颍滨遗老黄霸。
"淮阳流昔声":淮阳地区流传着往昔的声望。
# 淮阳:淮河北边,此指代汉朝淮阳太守汲黯。
"树道慕高华":站在路边仰慕(友人的)高才华,
# 华:才华。,树道:站立于路上。
"属路伫深馨":停在途中敬慕(友人的)好声誉。
# 馨:散布很远的芬香,此比喻声誉流芳后世。,伫:久立等待,此指肃立敬慕。
南朝宋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
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北)人。出身寒微,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临海王刘子顼起兵失败,鲍照为乱兵所杀。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体裁多样,题材丰富,长于乐府,尤擅七言之作,风格俊逸,对唐诗人李白、岑参等影响深远。其诗多不平之慨,表现了寒门之士积极进取的愿望和对士族专权现状的不满。亦擅赋及骈文。代表作品有乐府诗《拟行路难》十九首、赋《芜城赋》、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著有《鲍参军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中写了送别友人王宣城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留恋与祝愿,营造了送别时的怅惘氛围,表达了深厚的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送别王宣城》最后四句都巧用了典故。“颍阴腾前藻”用了黄霸的故事,黄霸曾在颍川当太守,把地方治理得不错,相关情况一直被人提及。这句诗里用“颍阴”指黄霸做官的地方,用“腾前藻”来说友人会像黄霸一样,在任上留下好的治政成果和名声。“淮阳流昔声”用了汲黯的故事,汲黯曾任淮阳太守,为人正直敢言,治理地方严明,事迹在当地和后世都有好名声。诗中用“淮阳”指汲黯做官的地方,用“流昔声”表示友人能像汲黯那样,在任上留下好声誉和政绩。“树道慕高华”承接前面黄霸、汲黯的故事,黄霸和汲黯作为古代官员,有着高尚品德和出色治政能力,这就是他们身上“高华”的地方。这句诗说友人在为官时,会像他们一样有着让人敬仰的品德和才能。“属路伫深馨”继续围绕黄霸、汲黯的故事展开,他们因为治政好、品德佳,好名声在曾任职的地方和经过的路上流传,被后人传颂。诗里用“属路伫深馨”表示友人离任后,好名声会像黄霸、汲黯一样,在曾任职的地方长久留存,被人们记在心里。最后四句巧用黄霸汲黯的典故来勉励友人,显示了二人深厚的友情。借景抒情:“广望周千里,江郊蔼微明”以江郊广阔朦胧的景色,烘托送别时的惆怅氛围,将不舍之情融入景物描写中。
3. 分段赏析
“发郢流楚思,涉淇兴卫情”:郢是楚国国都,淇水是卫国的大河。诗人写离开郢都会涌起对楚地的思念,渡过淇水会牵动对卫国的情思,用古人离乡时的普遍情感来类比当下的送别。这里并未直接说送别之愁,而是借历史上人们离乡的情思,暗示自己与友人分别时的难舍,让离别之情有了更深厚的依托,仿佛千年前的乡愁与此刻的不舍在诗句中相遇。“既逢青春献,复值白蘋生”:“青春盛”点明时节正值春日繁盛之时,也暗指友人王僧达当时二十八岁的年纪,正处于盛年。“白苹生”化用《礼记》中“季春之月,苹始生”的记载,明确了送别的时间是暮春。这两句既写自然时节的特征,又将季节与友人的年龄状态相联系,让景物描写中藏着对友人的关注,时节的美好也反衬出离别的不舍。“广望周千里,江郊蔼微明”:“广望周千里”写出送别时极目远眺的视野,天地开阔却更显离别的空旷。“江郊蔼微明”描绘江边郊野树木繁密,天色昏暗朦胧的景象。这样的景色没有明艳的色彩,反而带着几分朦胧的凄凉,像是给离别场景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愁绪,让送别之处的环境与内心的不舍相互呼应,景中藏情。“举爵自惆怅,歌管为谁清”:别宴上举起酒杯,心中却满是惆怅,没有欢聚的喜悦。宴饮时的歌声与乐器声虽清亮,却不知是为谁而奏。这两句通过动作与声音的描写,直接流露离别时的情绪。举爵本是饯别礼仪,却成了惆怅的载体;乐声本应助兴,却因离别而显得凄凉,细腻地写出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与失落。“颍阴腾前藻,淮阳流昔声”:颍阴指西汉黄霸治理的颍川,他因政绩突出被称赞;淮阳是汲黯治理的地方,郡内治理得很好。诗人用这两个历史人物的事迹,暗指友人去宣城任职。意思是友人也会像黄霸、汲黯一样,用仁心治理地方,留下好名声。这里借历史典故表达对友人治理才能的信任,是临别时真挚的勉励与祝愿。“树道慕高华,属路伫深馨”:“树道”“属路”指友人赴任沿途的道路。人们会在沿途仰慕他的风采,期待他留下深远的好名声。这两句从旁人的视角落笔,写沿途百姓对友人的期盼,既表现出友人平日的声望,也藏着诗人对友人的信心。没有直接说不舍,却在对友人未来的期待中,流露着深厚的友情与美好的祝愿。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在表达友情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前六句主要通过描写自然环境来流露内心的感受,后六句则借助历史人物的事迹来鼓励友人。深厚的情意就蕴含在诗句的气韵之中。读这样的诗,字虽然容易认识,但其中深层的意思却不是一下子就能看明白的,这和鲍照写诗常常用典故有关。另外,这首诗开头的两句写得不错,在情感上起到了统领全诗的作用。
# 此诗章法明整,可谓赠送之则。起二句兴,“青春”二句人题,“广望”四句叙送别,“颍阴”四句陪宣城。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上一篇:南北朝·谢灵运《君子有所思行》
下一篇:南北朝·江淹《赤亭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