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bié
wáng
xuān
chéng
shī

朝代:南北朝作者:鲍照浏览量:2
yǐng
liú
chǔ
shè
xīng
wèi
qíng
féng
qīng
chūn
xiàn
zhí
bái
pín
shēng
guǎng
广
wàng
zhōu
qiān
jiāng
jiāo
ǎi
wēi
míng
jué
chóu
chàng
guǎn
wèi
shuí
qīng
yǐng
yīn
téng
qián
zǎo
huái
yáng
liú
shēng
shù
dào
gāo
huá
shǔ
zhù
shēn
xīn

译文

离开郢都不禁涌起楚地的情思,渡过淇水引发卫国的情怀。恰逢春季万物繁盛之时,又遇上白蘋生长的时节。放眼望去能遍及千里,江边郊野笼罩着朦胧的晨光。举起酒杯独自满心惆怅,歌乐声究竟为谁而清越。颍阴地区传扬着前人的文采,淮阳地区流传着往昔的声望。站在路边仰慕(友人的)高才华,停在途中敬慕(友人的)好声誉。

逐句剖析

"发郢流楚思":离开郢都不禁涌起楚地的情思,

# 楚思:指忠于职守的品质或爱国之情怀,是对王宣城的高度赞扬。,郢:古都邑名,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国都,在今湖北省江陵。

"涉淇兴卫情":渡过淇水引发卫国的情怀。

# 卫情:指忠于职守的品质或爱国之情怀,是对王宣城的高度赞扬。

"既逢青春献":恰逢春季万物繁盛之时,

# 青春:指春季,因春季草木颜色青葱而称之。,既逢:已经遇到。

"复值白蘋生":又遇上白蘋生长的时节。

# 白蘋:一种夏秋季开白花的水草,浮萍的一类,也叫大萍。常借代秋天。梁朝柳恽《江南曲》有“汀洲采白苹,落日江南春”句。,复值:又逢。

"广望周千里":放眼望去能遍及千里,

# 广望:放眼而望。

"江郊蔼微明":江边郊野笼罩着朦胧的晨光。

# 蔼:通“霭”,云气。

"举爵自惆怅":举起酒杯独自满心惆怅,

# 爵:古代一种三足酒器。

"歌管为谁清":歌乐声究竟为谁而清越。

# 歌管:同“歌吹”,即歌乐声。管,指管状乐器,多用竹子做成,也指该种乐器演奏出的音乐。

"颍阴腾前藻":颍阴地区传扬着前人的文采,

# 前藻:指前人的诗文。,颍阴:颍水南边,此指代西汉颍滨遗老黄霸。

"淮阳流昔声":淮阳地区流传着往昔的声望。

# 淮阳:淮河北边,此指代汉朝淮阳太守汲黯。

"树道慕高华":站在路边仰慕(友人的)高才华,

# 华:才华。,树道:站立于路上。

"属路伫深馨":停在途中敬慕(友人的)好声誉。

# 馨:散布很远的芬香,此比喻声誉流芳后世。,伫:久立等待,此指肃立敬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别王宣城诗》是南朝宋鲍照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歌以送别友人为主题,开篇用“发郢流楚思,涉淇兴卫情”暗示送别之情;中间“既逢青春献,复值白蘋生”点明时节,“广望周千里,江郊蔼微明”描写江郊景色,“举爵自惆怅,歌管为谁清”抒发不舍;结尾“颍阴腾前藻,淮阳流昔声”用典故勉励友人。诗层次清晰,借景物描写和典故表达情感,结构谨严有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宋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

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北)人。出身寒微,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临海王刘子顼起兵失败,鲍照为乱兵所杀。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体裁多样,题材丰富,长于乐府,尤擅七言之作,风格俊逸,对唐诗人李白、岑参等影响深远。其诗多不平之慨,表现了寒门之士积极进取的愿望和对士族专权现状的不满。亦擅赋及骈文。代表作品有乐府诗《拟行路难》十九首、赋《芜城赋》、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著有《鲍参军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王僧达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的女婿,身为当时顶尖士族琅邪王氏的代表人物。诗人曾在刘义庆的临川王府任职,二人由此因文学旨趣相投而往来,常有诗歌唱和之作。这首诗便是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春季,王僧达从京城建康外任宣城太守时,诗人为他创作的送别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中写了送别友人王宣城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留恋与祝愿,营造了送别时的怅惘氛围,表达了深厚的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送别王宣城》最后四句都巧用了典故。“颍阴腾前藻”用了黄霸的故事,黄霸曾在颍川当太守,把地方治理得不错,相关情况一直被人提及。这句诗里用“颍阴”指黄霸做官的地方,用“腾前藻”来说友人会像黄霸一样,在任上留下好的治政成果和名声。​“淮阳流昔声”用了汲黯的故事,汲黯曾任淮阳太守,为人正直敢言,治理地方严明,事迹在当地和后世都有好名声。诗中用“淮阳”指汲黯做官的地方,用“流昔声”表示友人能像汲黯那样,在任上留下好声誉和政绩。​“树道慕高华”承接前面黄霸、汲黯的故事,黄霸和汲黯作为古代官员,有着高尚品德和出色治政能力,这就是他们身上“高华”的地方。这句诗说友人在为官时,会像他们一样有着让人敬仰的品德和才能。​“属路伫深馨”继续围绕黄霸、汲黯的故事展开,他们因为治政好、品德佳,好名声在曾任职的地方和经过的路上流传,被后人传颂。诗里用“属路伫深馨”表示友人离任后,好名声会像黄霸、汲黯一样,在曾任职的地方长久留存,被人们记在心里。最后四句巧用黄霸汲黯的典故来勉励友人,显示了二人深厚的友情。借景抒情:“广望周千里,江郊蔼微明”以江郊广阔朦胧的景色,烘托送别时的惆怅氛围,将不舍之情融入景物描写中。

3. 分段赏析

“发郢流楚思,涉淇兴卫情”:郢是楚国国都,淇水是卫国的大河。诗人写离开郢都会涌起对楚地的思念,渡过淇水会牵动对卫国的情思,用古人离乡时的普遍情感来类比当下的送别。这里并未直接说送别之愁,而是借历史上人们离乡的情思,暗示自己与友人分别时的难舍,让离别之情有了更深厚的依托,仿佛千年前的乡愁与此刻的不舍在诗句中相遇。​“既逢青春献,复值白蘋生”:“青春盛”点明时节正值春日繁盛之时,也暗指友人王僧达当时二十八岁的年纪,正处于盛年。“白苹生”化用《礼记》中“季春之月,苹始生”的记载,明确了送别的时间是暮春。这两句既写自然时节的特征,又将季节与友人的年龄状态相联系,让景物描写中藏着对友人的关注,时节的美好也反衬出离别的不舍。​“广望周千里,江郊蔼微明”:“广望周千里”写出送别时极目远眺的视野,天地开阔却更显离别的空旷。“江郊蔼微明”描绘江边郊野树木繁密,天色昏暗朦胧的景象。这样的景色没有明艳的色彩,反而带着几分朦胧的凄凉,像是给离别场景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愁绪,让送别之处的环境与内心的不舍相互呼应,景中藏情。​“举爵自惆怅,歌管为谁清”:别宴上举起酒杯,心中却满是惆怅,没有欢聚的喜悦。宴饮时的歌声与乐器声虽清亮,却不知是为谁而奏。这两句通过动作与声音的描写,直接流露离别时的情绪。举爵本是饯别礼仪,却成了惆怅的载体;乐声本应助兴,却因离别而显得凄凉,细腻地写出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与失落。​“颍阴腾前藻,淮阳流昔声”:颍阴指西汉黄霸治理的颍川,他因政绩突出被称赞;淮阳是汲黯治理的地方,郡内治理得很好。诗人用这两个历史人物的事迹,暗指友人去宣城任职。意思是友人也会像黄霸、汲黯一样,用仁心治理地方,留下好名声。这里借历史典故表达对友人治理才能的信任,是临别时真挚的勉励与祝愿。​“树道慕高华,属路伫深馨”:“树道”“属路”指友人赴任沿途的道路。人们会在沿途仰慕他的风采,期待他留下深远的好名声。这两句从旁人的视角落笔,写沿途百姓对友人的期盼,既表现出友人平日的声望,也藏着诗人对友人的信心。没有直接说不舍,却在对友人未来的期待中,流露着深厚的友情与美好的祝愿。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在表达友情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前六句主要通过描写自然环境来流露内心的感受,后六句则借助历史人物的事迹来鼓励友人。深厚的情意就蕴含在诗句的气韵之中。读这样的诗,字虽然容易认识,但其中深层的意思却不是一下子就能看明白的,这和鲍照写诗常常用典故有关。另外,这首诗开头的两句写得不错,在情感上起到了统领全诗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章法明整,可谓赠送之则。起二句兴,“青春”二句人题,“广望”四句叙送别,“颍阴”四句陪宣城。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谢灵运《君子有所思行》

下一篇:南北朝·江淹《赤亭渚诗》

猜你喜欢